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建置 环境 21
第一章 建置区划 21
第一节 位置面积 21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1
第三节 行政区划 22
第四节 乡镇 23
第二章 地理环境 39
第一节 地质地貌 39
第二节 土壤植被 41
第三节 山脉河流 50
第三章 气候灾害 54
第一节 气候特征 54
第二节 气象要素 55
第三节 自然灾害 5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5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9
第二节 水资源 60
第三节 矿产资源 60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61
第二篇 农业 67
第一章 农业经营 67
第一节 机构 67
第二节 耕地面积 67
第三节 种植结构 68
第四节 农技农艺 71
第五节 茶果 73
第六节 农业机具 74
第七节 国际农发基金 75
第八节 农村经营管理 77
第二章 林业 78
第一节 机构 78
第二节 森林资源 79
第三节 林木培育 81
第四节 林政管理 81
第五节 林业经济 82
第六节 林业投资 83
第七节 森林保护 84
第八节 重点林场 85
第三章 畜牧渔业 89
第一节 机构 89
第二节 畜牧业 89
第三节 渔业 91
第三篇 水利 电力 101
第一章 水利 101
第一节 机构 101
第二节 蓄水工程 101
第三节 引水工程 102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03
第五节 防汛抗旱 112
第二章 电力 114
第一节 水电建设 114
第二节 电网建设 114
第三节 供电 115
第四节 重点电站 117
第四篇 工业 乡镇企业第一章 工业 125
第一节 机构 125
第二节 工业门类 125
第三节 企业转制 131
第四节 企业简介 132
第二章 乡镇企业 133
第一节 机构 133
第二节 经营形式 133
第三节 行业门类 137
第四节 生产经营 140
第五节 重点企业 143
第五篇 城建 环保 147
第一章 城乡建设 147
第一节 机构 147
第二节 城市规划 147
第三节 勘察设计 147
第四节 县城建设 148
第五节 乡镇建设 149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 150
第七节 建筑业管理 151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52
第一节 机构 152
第二节 环境状况 153
第三节 环境治理 153
第四节 环境监测 156
第六篇 交通 邮电 161
第一章 交通 161
第一节 机构 161
第二节 交通设施 161
第三节 交通运输 170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72
第五节 交通企业 173
第二章 邮电 175
第一节 机构 175
第二节 邮政 175
第三节 电信 177
第四节 移动通信 179
第七篇 财税 金融 商贸第一章 财税 183
第一节 机构 183
第二节 财政 184
第三节 税务 192
第二章 金融 199
第一节 机构 199
第二节 货币 200
第三节 存款 203
第四节 贷款 204
第五节 国库管理 206
第六节 金融监督 208
第七节 保险 209
第三章 商贸 211
第一节 机构 211
第二节 商业 212
第三节 供销 212
第四节 物资 219
第五节 烟草专卖 219
第六节 对外贸易 219
第七节 粮食 220
第八节 石油 228
第八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233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233
第二节 基建项目开发管理 236
第三节 以工代赈 236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237
第一节 机构 23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38
第三节 企业登记 243
第四节 个体私营企业管理 244
第五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245
第三章 统计管理 245
第一节 机构 245
第二节 统计项目 245
第三节 服务与监督 247
第四章 物价管理 247
第一节 物价政策 248
第二节 物价监督 248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250
第一节 机构 250
第二节 计量检查监督 250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25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251
第六章 审计 252
第一节 机构 252
第二节 审计管理 252
第三节 审计调查 253
第七章 土地管理 254
第一节 机构 254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254
第三节 地籍管理 258
第四节 土地监察 261
第八章 矿业管理 263
第一节 机构 263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 263
第九篇 旅游 特产 267
第一章 旅游 267
第一节 旅游资源普查 267
第二节 旅游规划 267
第三节 风景名胜 267
第二章 特产 270
第一节 工业产品 270
第二节 农业产品 271
第三节 手工艺品 272
第四节 菜肴名点 272
第十篇 政党 人民团体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上犹县委员会 277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 277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 280
第三节 工作制度 281
第四节 重大决策 282
第二章 党务工作 284
第一节 组织 284
第二节 宣传 294
第三节 纪检监察 299
第四节 统一战线 301
第五节 信访 303
第六节 党史 305
第七节 党校 306
第八节 台湾事务 308
第九节 接待 309
第十节 老干部工作 310
第十一节 直属工委 312
第十二节 机要 316
第三章 人民团体 316
第一节 工会 316
第二节 共青团 319
第三节 妇联 321
第四节 科协 324
第五节 工商联 325
第六节 文联 326
第七节 社联 326
第十一篇 政权 329
第一章 权力机关 32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329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 330
第三节 主要工作 331
第四节 乡镇人大 334
第二章 行政机关 335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335
第二节 工作机构 337
第三节 工作制度 338
第四节 施政述要 339
第三章 政务 341
第一节 民政 341
第二节 移民 346
第三节 老建扶贫 348
第四节 法制工作 349
第五节 人事和劳动保障 350
第六节 机构改革 352
第七节 经济体制改革 355
第八节 农村工作 357
第九节 档案 358
第十节 地方志 360
第十一节 外事侨务 361
第十二节 老龄工作 362
第四章 议政机关 364
第一节 政协上犹县委员会 364
第二节 委员界别 364
第三节 政协委员会 365
第四节 主要活动 367
第十二篇 政法 军事第一章 政法 375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75
第二节 公安 376
第三节 检察 385
第四节 审判 389
第五节 司法行政 395
第二章 军事 398
第一节 机构 398
第二节 驻军 399
第三节 兵役制度 401
第四节 民兵 402
第五节 民兵政治教育 402
第六节 民兵军事训练 403
第十三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 407
第一节 机构 40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07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08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 410
第五节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 413
第六节 成人教育 414
第七节 教师队伍 416
第八节 教学设施 417
第九节 教学研究 419
第十节 重点中小学简介 419
附:上犹籍硕士、博士名录 421
第二章 科技 423
第一节 科技组织 424
第二节 科技管理 424
第三节 科普活动 425
第四节 科技服务与推广 425
第五节 科技成果 426
第六节 农村能源 427
第七节 气象 428
第十四篇 文化 广播电视第一章 文化 433
第一节 机构 433
第二节 群众文化 433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 434
第四节 戏剧电影 434
第五节 图书文博 435
第六节 文学艺术 437
第七节 艺文选登 445
第八节 民间艺术 462
第二章 广播电视 467
第一节 机构 467
第二节 广播电视宣传 468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471
第四节 网络建设 476
第五节 行业管理 479
第十五篇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医药卫生 483
第一节 机构 483
第二节 医疗 484
第三节 卫生防疫 487
第四节 妇幼保健 492
第五节 爱国卫生 493
第六节 医药管理 495
第七节 红十字会 497
第二章 体育 498
第一节 机构 498
第二节 体育设施 499
第三节 学校体育 499
第四节 群众体育 500
第五节 竞技体育 500
第十六篇 人口 民情第一章 人口 507
第一节 民族 姓氏 507
第二节 人口状况 507
第三节 计划生育 511
第二章 民情 516
第一节 居住环境 516
第二节 人民收入 518
第三节 消费水平 519
第四节 道德风尚 519
第五节 宗教信仰 520
第六节 迷信陋习 521
第十七篇 人物 525
一、人物传 525
二、人物简介 530
三、人物表 535
附录 557
上犹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557
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规定 561
鼓励投资开发上犹东埠十里经济长廊的若干规定 562
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 564
关于加快农业化进程的决定 567
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速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570
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 579
上犹县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580
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 586
关于转发县史志办续编《上犹县志》编纂方案的通知 588
上犹县地方志编编纂委员会关于征集续编《上犹县志》文史资料的通告 590
编后记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