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总论 1
第一章法学 3
第一节法学的概念 3
一法学的字义 3
二法学的概念 5
第二节法学的对象 9
一法学的对象 9
二关于法学对象的讨论 13
第三节法学的分类 24
一分类概述 24
二理论法学 31
三历史法学 42
四应用法学 45
五边缘法学 47
第四节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8
第五节法学的发展 50
第六节法学的任务 53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 56
第二章法律 56
笫二节法律的产生 59
第三节法律的作用 62
第四节法律的类别 67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67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 68
三普遍法与特别法 68
五固有法与继受法 69
四强行法与任意法 69
六国际法与国内法 70
第五节法律的解释 70
一法定解释 71
二学理解释 72
第六节法律的效力 74
一关于时的效力 74
二关于地的效力 76
三关于人的效力 77
第七节法律的制裁 78
一行政制裁 79
二民事制裁 81
三刑事制裁 82
四宪法制裁 83
五国际制裁 84
第八节法律与经济基础 84
一经济基础决定法律 84
二法律服务经济基础 86
一法律与国家 87
第九节法律与上层建筑 87
二法律与政治 88
三法律与政策 89
四法律与道德 90
第三章法制 92
第一节法制的概念 92
一法制的字义 92
二法制的类型 94
三我国法制概念的使用 97
四法制的定义 100
第二节民主与法制 102
一民主是法制的基础 103
二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105
第三节立法 107
一立法权限 107
二立法程序 109
三立法原则 113
四修改和废止 116
一司法机关 118
第四节司 法 118
二司法程序 120
三司法原则 123
第五节守法 125
一干部守法 126
二群众守法 127
三青少年守法 128
四群众运动守法 130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134
一宪法的字义 134
第四章 宪法学 134
分 论 134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35
三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37
第二节宪法的产生 139
一资本主义宪法 139
二我国的宪政运动 14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2
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145
第三节宪法的类别 145
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146
三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146
四 民主宪法与极权宪法 146
五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 147
第四节宪法的内容 148
一国家制度 149
二经济制度 155
三国家机构 161
四公民权利与义务 165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4
第五章组织法学 17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74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78
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180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82
第二节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 185
一国务院 186
二地方人民政府 190
第三节人民法院组织法 193
一组织 193
二活动 194
三职权 195
第四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6
一性质 197
二组织 198
三活动 200
四职权 200
第六章选举法学 202
第一节我国选举法的制定 202
一普遍原则 205
第二节选举原则 205
二平等原则 208
三直接原则 210
四秘密原则 211
第三节选举的进行 213
一选举委员会 213
二划分选区 214
三选民登记 215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名 216
五实行多额选举 218
六投票方式 220
七选举结果 220
第四节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221
第五节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225
第六节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228
第七章行政法学 229
第一节行政法的一般原理 229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种类 229
二行政法的本质和特征 231
三行政法律关系 232
四行政法的制定 234
五行政法的效力 235
六行政处罚 237
第二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39
第三节国家行政机关 241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和任务 241
二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 243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种类 245
一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概念和种类 246
第四节国家行政工作人员 246
二国家行政工作人员职务上的权利和义务 249
三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 251
第五节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256
一行政监督 256
二群众监督 260
第六节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范围 262
第八章刑法学 263
第一节犯罪 264
一犯罪的概念 264
二犯罪构成 268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77
四故意犯罪的发展阶段 280
五共同犯罪 284
第二节刑罚 287
一我国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287
二我国刑罚的种类 288
三量刑 294
四数罪并罚 297
五缓刑、减刑、假释、时效 298
第三节各类犯罪的特征及范围 301
一反革命罪 302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305
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308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310
五侵犯财产罪 313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315
七妨害婚姻、家庭罪 318
八渎职罪 320
一经济法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323
第九章经济法学 323
第一节经济法的一般原理 323
二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25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329
四经济法律关系 332
第二节部分经济法规概述 336
一国民经济计划法 336
二经济合同法 343
三财政法 349
四金融法 355
五基本建设法 359
六国营工业企业法 363
七物价管理法 367
第十章民法学 375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375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 378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378
八对外经济法 379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380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382
一法律行为 384
第三节法律行为与诉讼时效 384
二诉讼时效 386
笫四节所有权 387
一所有权的概念和内容 387
二国家财产所有权 390
三集体财产所有权 390
四公民财产所有权 391
五地役权 392
一债权的概念 393
第五节债权 393
二债权的发生 394
三债权的履行、保全与消灭 396
四债权的种类 398
第六节继承权 400
一继承的概念和原则 400
二法定继承 402
三遗嘱继承 402
一著作权 403
第七节著作权与发明权 403
二发明权 404
第十一章婚姻家庭法学 406
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 406
一婚姻 406
二家庭 407
三婚姻家庭法 409
第二节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412
一婚姻自由 413
二一夫一妻 416
三男女平等 418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利益 420
五计划生育 423
第三节结婚 425
一结婚条件 425
二结婚登记 435
第四节家庭关系 437
一夫妻关系 437
二父母子女关系 438
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40
第五节离婚 441
一离婚原则 441
二离婚理由 444
三离婚程序 449
四离婚后的子女和财产 451
第六节其他 453
一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问题 453
二中国人同外国人间的婚姻家庭问题 453
三违反婚姻家庭法的制裁问题 454
第十二章刑事诉讼法学 455
第一节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455
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455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455
二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457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58
一依法行使职权 459
二依靠群众 460
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460
四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61
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63
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465
七两审终审制 465
八公开审判 466
九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467
十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469
十一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470
第三节管辖 471
一职能管辖 471
二审判管辖 472
第四节回避 474
第五节证据 476
一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476
二收集与判断证据 480
第六节强制措施 482
一逮捕 483
二拘留 484
三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拘传 485
第七节刑事诉讼的阶段 486
一立案 487
三提起公诉 488
二侦查 488
四审判 490
五执行 496
第十三章民事诉讼法学 497
第一节任务和基本原则 497
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 497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99
一当事人 502
第二节诉讼参加人 502
二共同诉讼人 505
三诉讼中的第三人 506
四诉讼代理人 507
第三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510
第四节诉与诉权 512
一诉的概念 512
二诉权的概念 513
三诉的种类 514
四诉的要素 515
五反诉 517
第五节第一审程序 518
一普通程序 518
二简易程序 524
三特别程序 525
第六节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527
一第二审程序 527
二审判监督程序 528
一执行的概念和范围 529
第七节执行程序 529
二执行的开始、中止和终结 530
三执行措施 531
第八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532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532
二涉外仲裁 534
三送达和期间 534
四诉讼保全、司法协助 535
后记 537
再版后记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