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充哲学的社会环境 1
第一节 儒学的独尊及其宗教化 1
第二节 谶纬的盛行 4
第三节 统制的加强 8
第四节 王充生活的社会环境 10
第二章 王充的身世 20
第一节 任侠传统与世代勤劳 20
第二节 学博力勤与仕数不耦 25
第三章 王充哲学的渊源 32
第一节 学儒而反儒 32
第二节 道法自然 40
第三节 绍继荀卿 45
第四节 饱经战斗与博通百家 51
第四章 天是自己存在的实体 57
第一节 先秦天道观的追溯 57
第二节 汉代天道观略述 64
第三节 天是什么 70
第四节 天的元初实体——气 76
第五节 天是运动不息的 80
第六节 天道自然无为 82
第五章 物质与精神 108
第一节 精、精气、精神 108
第二节 形体存在先于精神活动 114
第三节 鬼神 119
第四节 丧葬与祭祀 123
第六章 认识论 127
第一节 先秦认识论的回顾 127
第二节 两汉统治者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谬论 132
第三节 王充的认识论 136
第四节 王充是否不可知论者 153
第七章 宿命论 161
第一节 命的来源 161
第二节 自然的必然性 163
第三节 偶然决定论 166
第四节 寿命论所具的积极意义 171
第八章 政治论、文学论与教育论 175
第一节 政治论 175
第二节 文学论 178
第三节 教育论 188
第九章 结论 194
第一卷 200
逢遇篇第一 231
累害篇第二 231
命禄篇第三 231
气寿篇第四 231
第二卷 231
幸偶篇第五 272
命义篇第六 272
无形篇第七 272
率性篇第八 272
吉验篇第九 272
第三卷 272
偶会篇第十 321
骨相篇第十一 321
初禀篇第十二 321
本性篇第十三 321
物势篇第十四 321
奇怪篇第十五 321
第四卷 321
书虚篇第十六 348
变虚篇第十七 348
第五卷 348
异虚篇第十八 378
感虚篇第十九 378
第六卷 378
福虚篇第二十 413
祸虚篇第二十一 413
龙虚篇第二十二 413
雷虚篇第二十三 413
第七卷 413
道虚篇第二十四 442
语虚篇第二十五 442
第八卷 442
儒增篇第二十六 466
艺增篇第二十七 466
第九卷 466
问孔篇第二十八 491
第十卷 491
非韩篇第二十九 519
刺孟篇第三十 519
第十一卷 519
谈天篇第三十一 560
说日篇第三十二 560
答佞篇第三十三 560
第十二卷 560
程材篇第三十四 588
量知篇第三十五 588
谢短篇第三十六 588
第十三卷 588
效力篇第三十七 617
别通篇第三十八 617
超奇篇第三十九 617
第十四卷 617
状留篇第四十 640
寒温篇第四十一 640
谴告篇第四十二 640
第十五卷 640
变动篇第四十三 672
招致篇第四十四(缺) 672
明雩篇第四十五 672
顺鼓篇第四十六 672
第十六卷 672
乱龙篇第四十七 705
遭虎篇第四十八 705
商虫篇第四十九 705
讲瑞篇第五十 705
第十七卷 705
指瑞篇第五十一 729
是应篇第五十二 729
治期篇第五十三 729
第十八卷 729
自然篇第五十四 763
感类篇第五十五 763
齐世篇第五十六 763
第十九卷 763
宣汉篇第五十七 787
恢国篇第五十八 787
验符篇第五十九 787
第二十卷 787
须颂篇第六十 819
佚文篇第六十一 819
论死篇第六十二 819
第二十一卷 819
死伪篇第六十三 835
第二十二卷 835
纪妖篇第六十四 861
订鬼篇第六十五 861
第二十三卷 861
言毒篇第六十六 892
薄葬篇第六十七 892
四讳篇第六十八 892
?时篇第六十九 892
第二十四卷 892
讥日篇第七十 924
卜筮篇第七十一 924
辨祟篇第七十二 924
难岁篇第七十三 924
第二十五卷 924
诘术篇第七十四 953
解除篇第七十五 953
祀义篇第七十六 953
祭意篇第七十七 953
第二十六卷 953
实知篇第七十八 980
知实篇第七十九 980
第二十七卷 980
定贤篇第八十 998
第二十八卷 998
正说篇第八十一 1020
书解篇第八十二 1020
第二十九卷 1020
案书篇第八十三 1037
对作篇第八十四 1037
第三十卷 1037
自纪篇第八十五 1057
附录一 1057
《后汉书·王充传》 1058
附录二 1058
《论衡》佚文 1063
附录三 1063
《论衡》版本 1070
附录四 1070
古代主要书目著录的《论衡》卷帙 1072
后记 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