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耐磨损设计的重要性 1
第二节 耐磨损设计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 3
第三节 本书的宗旨 4
第二章 各种磨损的特性及磨损计算 6
第一节 磨损过程与磨损分类 6
第二节 磨粒磨损 9
一、磨粒磨损的种类 9
二、主要影响因素 10
三、磨粒磨损机理 11
第三节 粘着磨损 12
一、粘着磨损的种类 12
二、主要影响因素 13
三、粘着磨损机理 14
第四节 接触疲劳磨损 16
一、疲劳磨损的种类 17
二、应力状态与接触疲劳准则 18
三、接触疲劳磨损寿命 21
第五节 腐蚀磨损 22
一、氧化磨损 22
二、特殊介质腐蚀磨损 23
三、微动磨损 23
四、气蚀 24
第六节 磨损计算 24
一、IBM磨损计算方法 25
二、组合磨损计算方法 26
参考文献 29
一、表层的结构 30
二、表面外的状况 30
第三章 磨损的对策 30
第一节 摩擦表面 30
三、表面的接触 32
四、表面的滑动 34
第二节 润滑介质膜——磨损保护膜之一 36
一、润滑介质(润滑剂)膜建立的机理 36
二、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40
三、磨损设计中对油膜厚度的控制 58
四、润滑油的选择 59
五、润滑脂的选择 69
六、润滑剂选择的综合考虑 73
第三节 表面吸附膜——磨损保护膜之二 75
一、吸附膜的形成与破坏 76
二、吸附膜的减摩耐磨机理 77
三、提高吸附膜强度的措施 78
一、表面反应膜的形成、破裂与润滑机理 79
第四节 表面反应膜——磨损保护膜之三 79
二、生成反应膜的添加剂 80
三、使用极压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80
第五节 材料的选配 82
一、对磨粒磨损 83
二、对粘着磨损 87
三、对接触疲劳磨损 89
四、对微动磨损 90
五、对腐蚀磨损 90
六、常用摩擦副材料的性质 90
第六节 表面强化 95
一、表面强化处理的目的及种类 95
二、各种表面强化处理的性能 96
三、强化效果的评定 102
第七节 过滤与密封 103
一、液体中的颗粒及其所引起的磨损 104
二、液体中杂质的控制 106
三、化学污染及其消除方法 110
四、密封及密封件的磨损 112
五、密封件的失效分析 118
六、减轻密封件的磨损 119
第八节 控制表面几何形貌 119
一、表面形貌的含义 119
二、表面形貌的评定参数 121
三、表面形貌对润滑的影响 122
四、表面形貌对磨损的影响 124
五、对表面几何形貌的综合控制 128
参考文献 130
第四章 典型零部件的抗磨损设计 131
第一节 概述 131
第二节 滑动轴承 132
一、轴承类型的选择 133
二、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与磨损 138
三、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 140
四、滑动轴承的材料 142
五、边界润滑向心轴承的设计 146
六、液体动压润滑向心轴承 152
七、液体动压润滑推力轴承 164
第三节 滚动轴承 167
一、滚动轴承的滚动与滑动 168
二、滚动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 170
三、滚动轴承润滑状态对轴承寿命的影响 171
四、滚动轴承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设计 172
五、滚动轴承的磨损寿命 180
六、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184
第四节 齿轮与凸轮机构 194
一、全膜弹流下齿轮传动的润滑设计 194
二、部分膜弹流下齿轮传动的磨损问题 208
三、凸轮机构的润滑设计 216
第五节 蜗轮与螺母 220
一、蜗杆传动的类型与工作特点 220
二、蜗杆蜗轮副材料 223
三、润滑剂与润滑方式 224
四、蜗杆传动的效率与温升控制 225
五、其他抗磨对策 227
六、螺母 229
第六节 导轨与缸套 229
一、影响导轨磨损的因素 230
二、宽(浅)刮导轨 233
三、缸套的磨损问题 238
第七节 摩擦片与刹车片 241
一、摩擦离合器与制动器的工作特点 241
二、摩擦材料 243
三、摩擦面的温升 245
四、摩擦面的磨损 250
五、磨损的控制 252
第八节 刀具与模具 254
一、金属切削的摩擦学特征 255
二、刀具的磨损 258
三、切削热与切削液 261
四、刀具材料 264
五、锻压模具的磨损设计 266
第九节 耕具 269
一、耕具的工作状况与磨损 269
二、土壤特性对耕具磨损的影响 270
三、耕具合理的几何参数 273
四、耕具的材料 274
参考文献 280
结束语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