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沙莲香 1
第一章 绪论 1
1.1 人际关系概述 1
1.2 人际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13
1.3 人际关系思想理论的历史概述 30
第二章 人际交往 44
2.1 人类历史的默默伴侣 44
2.2 唤起交往意识 48
2.3 人际交往的信息转换 56
2.4 人际交往中的相倚关系 64
2.5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渗透 66
2.6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 72
第三章 人际认知 81
3.1 人际认知的概述 81
3.2 对他认知 86
3.3 对己认知 95
3.4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102
3.5 人际认知中的归因 105
第四章 人际印象 122
4.1 人际印象概述 122
4.2 人际印象形成效应 127
4.3 人际印象的整饰 145
第五章 人际魅力 154
5.1 人际魅力的静态因素与规律 154
5.2 交互吸引的因素及规律 185
5.3 影响人际魅力的个性因素 197
6.1 语言的概述 204
6.2 言语符号系统与交往 209
6.3 非言语符号系统与交往 230
第六章 言语交往 240
第七章 人际劝导(上) 245
7.1 什么是态度 245
7.2 态度是怎样形成的 252
7.3 人际劝导前的态度分析 257
7.4 劝导前的态度测量 265
8.1 劝导他人态度改变的认知协调理论 279
第八章 人际劝导(下) 279
8.2 劝导他人的信息说服理论 291
8.3 劝导艺术 297
第九章 人际互动中的暗示 324
9.1 暗示的概述 324
9.2 暗示的理论根据 335
9.3 暗示法的一般原则、途径与方法 349
10.1 群体基本二类型及人际关系 356
第十章 群体人际关系 356
10.2 群体人际关系的分析 372
10.3 群体中信息沟通及相互作用分析 381
第十一章 群体内聚力与人际关系测量 399
11.1 群体内聚力的概述 399
11.2 领导者行为与群体内聚力 405
11.3 人际关系的测量 411
12.1 人际冲突的二重性 433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的改善 433
12.2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439
12.3 当前我国人际关系变化的二向性 444
12.4 人际关系的改善 457
参考资料: 482
附录Ⅰ 霍桑实验 482
附录Ⅱ 自我暴露建立更佳关系练习 489
附录Ⅲ 吉姆印象 491
附录Ⅳ 工作满意度问卷 492
附录Ⅴ 需要特征的简易自我测定练习 494
附录Ⅵ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测定法问卷(FIRO--B) 495
附录Ⅶ 人际信息沟通调查表 499
附录Ⅷ 你是哪一类型领导者的调查问卷 506
附录Ⅸ 感受性训练具体时间表 509
附录Ⅹ 角色商议练习 510
主要参考书目 513
后记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