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改革之由 1
第一章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3
一、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供给不足 3
二、农民不得温饱,贫困问题突出 6
三、计划经济失效,机制缺乏活力 9
第二章 限制农民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12
一、产业单一,结构失衡 12
二、过度集中,缺乏活力 15
三、产权模糊,主体缺位 17
第三章 差距拉大不能稳定社会主义 20
一、生活水平的差距 20
二、发展条件的差距 24
三、二元结构弊端突出 28
第四章 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禁锢 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6
三、政府调控理论 38
四、改革标准和改革路径理论 40
第二编 改革之举 43
第五章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45
一、改革之前的农业经营制度 45
二、推进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47
三、重点改革阻碍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经济体制 49
四、沿着市场化和合作化方向改革 53
第六章 乡镇企业改革 54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与贡献 54
二、推进乡镇企业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65
三、重点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安排 68
四、沿着股份制和民营化方向改革 70
第七章 农村税费改革 72
一、农村税费制度安排的缺陷 72
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76
三、重点改革阻碍农民发展的农村税费制度 77
四、沿着减税亦减负的方向改革 86
第八章 乡镇体制与乡村治理结构改革 89
一、乡镇体制与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与现状 89
二、加快乡镇体制与乡村治理结构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 92
三、重点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阻碍政府效率提高和基层民主发挥的制度安排 94
四、沿着效率、服务、民主的方向改革 96
第三编 改革之绩 99
第九章 农业增效 101
一、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 101
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103
三、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改变 108
四、农产品商品化率明显提高 111
五、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112
第十章 农民增收 114
一、农民收入总量迅猛增长 114
二、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 116
三、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118
第十一章 农村繁荣 122
一、农村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122
二、农村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126
三、农村民主化程度显著提高 129
第四编 改革之失 133
第十二章 城乡差距持续拉大 135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 135
二、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原因分析 139
三、“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对缩小城乡差距的实证分析 142
第十三章 农村市场发育滞后 154
一、农村市场的社会经济地位 154
二、农村市场发育缓慢 158
三、政府有限理性影响农村市场的发育 163
四、金融真空制约农村市场发育 166
第十四章 农村阶层非合理分化凸现 172
一、农村社会阶层演变历程 172
二、农村阶层非合理分化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 177
三、农村阶层非合理分化引发农村矛盾 180
第十五章 农村家庭链趋于断裂 184
一、“386199”部队现实考察 184
二、留守儿童问题 187
三、留守老人问题 191
四、留守妇女问题 192
第五编 改革之谋 197
第十六章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199
一、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199
二、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203
三、统筹国民收入分配 208
四、统筹新农村建设 212
五、统筹产业规划布局 216
六、统筹社会保障 218
第十七章 土地制度改革 222
一、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依据 222
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225
三、农地流转体制改革 231
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 238
第十八章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243
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及其性质的界定 243
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244
三、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深化股份制改革 247
第十九章 深化农村市场改革 252
一、巩固农户生产与市场衔接的机制 252
二、激发农户消费与农村市场的活力 255
三、培育多元化的农村市场主体 257
四、完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 260
五、改进农村市场基础运行环境 264
第二十章 农民组织化改革 266
一、中国农民组织化的现实考察 266
二、影响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因素分析 271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模式选择 276
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选择 278
第二十一章 农村社会治理结构改革 281
一、乡镇机构改革 281
二、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88
三、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292
四、推行村务公开和村级选举 299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