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王连芳 1
序(二)&高发元 1
绪论 1
首篇 千年孤独(公元9~19世纪) 11
一 客自远方来—史籍和传说中的回族先民 11
万里穷为客 彝岭桃溪作故乡—黑衣大食降卒落籍 12
依稀梦里话从头—“三千换八百”的传说 13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天下无处不是家—波斯、大食人入贡和经商留居 14
二 为有源头活水来—巍山回族族源 17
兵渡金沙跨革囊 天南重镇赖平章—元初随蒙古南征大理回回入境 18
大将南征犹未还 江南子弟遍云南—明初随傅友德、沐英南征军回回屯垦 25
三 相知铸族体 灵犀一点通—巍山回回的发展和共同体形成 32
日边红杏依云栽 芙蓉秋红凭自开—元代巍山回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2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明代巍山回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7
沃土扎绿根 果透回族魂—回族共同体在巍山形成面面观 46
四 凌寒独自开—清代巍山回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51
似无能为有能为—清代巍山回族概说 51
孤独沉默 围埂惊雷—清代巍山回族政治情况 57
鞍心支锅 矿山搭灶—清代巍山回族经济发展 59
虫声新透绿窗纱—清代巍山回族文化的发展 68
宏篇 百年炼狱(公元1856~1949年) 76
一 南天风雷—杜文秀起义公元1856~1873年 76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背景 76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建立大理起义政权,开辟根据地的斗争 93
八千里路云和月—义军四出 滇西底定 102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为巩固大理政权而斗争 127
英豪戈指日 侠气剑如虹—大军东征 164
落日照大旗 风鸣马萧萧—滇西保卫战 178
壮志未酬人亦苦 山河处处染啼痕—大理保卫战 186
壮志未酬人亦苦 山河处处染啼痕—大理保卫战 186
二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劫后余生的巍山回民艰苦奋斗四十年(公元1873~1910年) 204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屠刀下巍山回民孑遗 205
喇叭声咽 残阳如血—巍山孑遗挣扎求生,为归籍复业而奋斗 214
一片冰心在玉壶—巍山回族清真寺的重建和经堂教育的复苏 227
三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民国时期的巍山回族(公元1911~1949年) 231
筚路蓝缕 重建家园—民国初年的巍山回族景况 232
征途迈步任从容—民国前期巍山回族政治活动 234
回族不“族”和“回回民族”—国民党南京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不同的民族政策 249
软草平莎过雨新—民国时期巍山回族经济的发展 252
一树红花并蒂开—民国时期的巍山回族文化教育 270
新篇 五十年谱新曲(公元1949~1998年) 291
一 万类霜天竞自由—二十九年光辉历程(1949~1978年) 291
黎明鸟欢唱 赤心写忠诚—回族人民为参与建立巍山人民政权而斗争 291
春风驱冬寒 铁树绽开花—巍山回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299
大潮山河壮 回乡亦增春—巍山回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304
春寒料峭时 瓜州凝微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巍山回族人民经历的曲折发展历程 309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文革”浩劫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遭到破坏 317
冷暖回民事 太阳放光辉—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 319
百年千秋计 只争朝夕—伊斯兰经堂教育与国民教育的状况 326
桃李不争艳 装点四时春—巍山回族的经济状况及回族对巍山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 335
二 她在丛中笑—改革开放中的巍山回族 355
春潮带雨山花 笑围埂流云老树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回族人民 355
田畴稻麦新雨后 遍地牛羊瓜果香—土地承包与回族农业生产的发展 374
春风怒放花千树—投身经济建设的回族人民 380
瓜江不见旧时月 处处春风杜鹃花—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回族人民 389
爱国爱教融一体 一弯新月挂苍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406
征途浮尘勤扫净 团结奋进向明天—参与禁毒的回族人民 423
另篇 琴书中自有真味—巍山回族社区文化概述 425
一 回族与伊斯兰教 425
二 风俗习惯 434
附录 443
大事记 489
参考书目及资料 496
后记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