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施政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兆伟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1015461
  • 页数:20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论孔子为天下“和”而施教 1

第一节 因教致和的滥觞及背景 2

第二节 因教致和的具体措施 5

一、确定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 5

二、选择“文、行、忠、信、射、御”的教育内容 6

三、采用“因材施教”和“扣其两端”的教育方法 18

四、遵行潜移默化的身教原则 21

第三节 因教致和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6

一、孔子提倡“和”的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积极影响 27

二、儒家“和”的思想对后世的消极影响 34

第二篇 论儒家政治、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其精髓 38

第一节 由儒家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看其产生的必然与合理 39

第二节 儒家政治、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调合社会各种矛盾 42

第三篇 论儒家政治、教育思想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必需 51

第一节 秦始皇亦未屏弃儒家政治、教育思想 52

第二节 汉武帝“独尊儒术” 55

第三节 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亦以儒术治国 58

第四篇 论董仲舒以教化治国之方略 63

第一节 董仲舒以教化治国之方略提出的背景 64

第二节 董仲舒以教化治国之方略是改革不是复古 67

一、兴办太学 69

二、重视察举 71

三、独尊儒术 72

第三节 董仲舒以教化治国之方略的实施保证 74

第五篇 论儒家政治、教育思想因时改造、按需修正 79

第一节 战国末期儒家政治、教育思想初始发展成封建大一统的统治思想 80

第二节 西汉对儒家政治、教育思想的改造 83

第三节 魏晋玄学对儒家政治、教育思想的改造 85

第四节 唐代以法助儒,以佛道辅儒 87

第五节 宋明修正后的儒学——理学 89

第六篇 论清代鸦片战争后以儒为本,以洋为用的治国思想 95

第一节 改造儒术及以洋为用思想的提出 96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批儒、用儒与用洋 99

第三节 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0

第四节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和康有为的《大同书》 102

第五节 严复的激进主张与回归儒术 103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思想考略 106

第一节 统治者的表率作用与树立表率的教育管理思想 107

第二节 礼乐熏陶的教育管理思想 110

第三节 自我管理的教育管理思想 113

第四节 纪律约束和法制控制的教育管理思想 115

第五节 任其自然的教育管理思想 118

第六节 教育管理必自经济始的思想 121

第七节 恩威并举的教育管理思想 122

第八节 高明的教育管理者所以高明就在于精通管理专业 125

第八篇 《诗经·豳风·七月》的主题是传授教民治民之方 129

第九篇 《尚书·盘庚》三篇从侧面反映了教民之纲在教官,治民之纲在治官的思想 139

第一节 明德保民 141

第二节 敬天慎威 143

第十篇 《尚书·大诰、康诰、酒诰》是周公治国、施教之三部大策 149

第一节 《大诰》要义——教诲群臣为巩固发展周之大业,果断戡乱 150

第二节 《康诰》宗旨——教诲统治者兵戎既息,需“明德慎罚” 153

第三节 《酒诰》真谛——教诲治民者戒奢行俭,励精图治 157

第四节 “三诰”对后世之影响 159

第十一篇 《尚书·召诰》实为周公教训召公之训词 161

第十二篇 《礼记·学记》琐谈 170

第一节 念终始典于学 170

第二节 古之教者 171

第三节 强立而不反 172

第四节 大学之道 172

第五节 兴艺乐学 173

第六节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173

第七节 车在马前 173

第八节 比物丑类 174

第十三篇 以乐施教论 175

第十四篇 先秦教民“愚朴”思想辩 185

第十五篇 孟子“倡井田”与商鞅“废井田”均为因地制宜的土地制度改革说 191

第十六篇 释“爱人”与“亲民” 196

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