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
对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1989年1月) 1
悉心探寻西部发展的推动力(1989年11月) 8
甘肃——潜在的经济大省(1990年2月) 16
发展西部亟待回答的几个问题(1990年5月) 21
“三西”建设的启示(1990年7月) 24
论“科技兴西”(1991年2月) 27
鼓励·期望·厚爱(1991年9月) 30
“亚欧大陆桥”与甘肃发展(1991年8月) 34
甘肃:面临好机遇(1992年6月) 37
闯内陆城市开放新路(1992年9月) 41
西部与东部要同步协调发展(1993年6月) 43
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1994年5月) 46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西部发展(1995年6月) 50
西部发展正逢时(1997年12月) 52
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与建议(1998年1月) 54
甘肃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的思考(1998年11月) 63
关于甘肃工业结构向两个50%调整的思考(1999年12月) 70
甘肃应做重大战略调整(2000年2月) 77
西部开发的劣势何在(2000年10月) 82
黄河清,西部兴(2000年11月) 87
兰州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2000年12月) 91
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组建名牌产业集团(2001年4月) 96
第二部分 98
研究贫困经济学,调整我国农业政策(1990年3月) 98
河西走廊农业的发展(1990年8月) 103
河西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991年2月) 107
也议三峡工程(1992年7月) 111
农民负担依然重,减轻仍须再努力(1995年2月) 114
资金、科技、营销在财政扭补中的作用(1995年5月) 118
把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改善,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1998年6月) 125
希望考察论证“引洮济渭”水利工程(1999年4月) 129
加大治理干旱与荒漠化的国家投入是发展大西北的首要条件(1990年6月) 132
对退耕还林调研后的一点思考(2000年6月) 136
也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2000年10月) 139
定西农村的变化令人鼓舞(2001年5月) 143
第三部分 152
建立待业保险制度为深化改革服务(1991年9月) 152
中国的人口与发展问题(1996年2月) 155
十二亿人的改革大业需要十二亿人的奉献(1998年3月) 181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1999年2月) 184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能单靠政府行为,人民群众也应作努力(1999年3月) 188
直面就业压力,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1999年10月) 193
第四部分 202
民主党派的一代新人(1987年2月) 202
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武装我们(1993年11月) 207
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与阶段性(1993年11月) 209
读王蒙《人文精神问题偶感》之感(1995年3月) 211
邓小平理论的功绩(1996年5月) 215
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1997年7月) 218
《沉沦的权力》序言(1997年11月) 220
政协委员是政协发挥民主监督职能的主体(1999年3月) 223
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渊源与发展(1999年10月) 226
第五部分 236
敦煌夜市(1991年8月) 236
两次被俘、两次婚配的光棍汉(1993年2月) 238
我与西装(1994年3月) 244
走马观花识美国(1997年6月) 247
重视保护古代民宅建筑(1998年8月) 269
文化与生活(1998年10月) 270
我经历的这20年(代跋)(1999年2月) 276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