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阳明史实辨考 1
第一章 阳明之“道场”——阳明洞考 3
第二章 阳明之“教场”——天泉桥考 17
第三章 阳明之世家——家谱考 28
第四章 阳明之成长——家教考 46
第一节 王华的言传身教 46
第二节 岑氏的养育之恩 54
第三节 赵氏的慈爱之心 59
第五章 阳明之同辈——“守”字辈考 65
第六章 阳明之“隐私”——家事考 76
第一节 家庭琐事与阳明隐私 76
第二节 所遗财产与家庭纷争 94
第七章 阳明之后辈——“正”字辈考 103
第一节 黄绾的保孤情怀 104
第二节 王畿的忧危意识 108
第三节 同门的意见分歧 113
第四节 正亿的学术贡献 118
第五节 正宪的功过是非 122
第八章 阳明之后裔——世袭考 126
第一节 荫封世袭之系谱 126
第二节 王家衰微的原因 137
第九章 阳明之遗像——形象考 152
第一节 阳明画像的出现 152
第二节 明清遗存画像 161
第三节 日韩所传遗像 174
第四节 遗像中的历史记忆 183
第十章 阳明之才艺——艺能考 190
第一节 音乐才能 191
第二节 书艺才能 215
第三节 绘画才能 230
下篇 阳明学派论考 241
第十一章 阳明之传人——弟子考 243
第一节 入门标准 245
第二节 弟子成分 248
第三节 早期弟子 257
第四节 弟子人数 265
第十二章 王学之传播——地域考 273
第一节 传播区域及其特征 273
第二节 楚中王门概述 281
第三节 粤中王门概述 293
第十三章 王学之先行——粤学考 308
第一节 阳明、白沙是否同道 310
第二节 阳明何故“不言”白沙 324
第三节 以江右为中介的浙粤之互动 342
第十四章 王学之过化——黔学考 352
第一节 龙场悟道的起因与黔中王门的形成 352
第二节 黔版阳明著作与阳明黔中讲学之目的 361
第十五章 王学之渗入——闽学考 377
第一节 王阳明闽中讲学考 378
第二节 闽中王门的成立 385
第三节 阳明后学与闽中王门 399
第十六章 王学之遭遇——徽学考 409
第一节 王学向新安地区的渗透及其挫折 409
第二节 从阳明的三篇佚文看王学的遭遇 421
第三节 《朱子晚年定论》的成书及其意义 434
第十七章 王学之变异——浙学考 442
第一节 受阻于浙南的浙中王学 442
第二节 浙南阳明学者的性格及其成因 451
第十八章 王学之滑转——赣学考 463
第一节 王塘南的学行与著述 464
第二节 从阳明学到东林学的过渡 487
参考文献 511
附录一 王阳明后裔今何在——王诗棠、王书铭先生访谈录 526
附录二 明代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阳明学与阳明后学为中心 545
后记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