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基础 3
第一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理论体系特点 3
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7
第一节 耳与脏腑经络 8
第二节 鼻与脏腑经络 11
第三节 咽喉与脏腑经络 14
第四节 耳鼻咽喉与脏腑关系的现代研究概况 19
第三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辨证要点 22
第一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辨证特点 22
第二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辨证方法 24
第四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治疗要点 28
第一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内治法 28
第二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外治法 37
第三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针灸疗法 61
第四节 围术期的中医药干预治疗 68
第二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 73
第一章 耳科疾病 73
第一节 旋耳疮 73
第二节 耳火带疮 77
第三节 耳疖 80
第四节 耳疮 82
第五节 脓耳 87
第六节 耳胀、耳闭 96
第七节 耳鸣 104
第八节 耳聋 117
第九节 耳眩晕 131
第十节 耳面瘫 140
第二章 鼻科疾病 148
第一节 鼻疔 148
第二节 鼻疳 153
第三节 鼻窒 158
第四节 鼻槁 165
第五节 鼻鼽 171
第六节 鼻渊 181
第七节 鼻衄 190
第三章 咽喉科疾病 202
第一节 喉痹 202
第二节 乳蛾 211
第三节 喉痈 220
第四节 喉喑 228
第五节 急喉风 240
第六节 梅核气 249
第七节 鼾眠 254
第八节 鼻咽癌 258
第三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古典医籍简介第一节 《五十二病方》 278
第二节 《黄帝内经》 279
第三节 《伤寒论》 284
第四节 《金匮要略》 288
第五节 《肘后备急方》 290
第六节 《诸病源候论》 291
第七节 《脾胃论》 293
第八节 《丹溪心法》 295
第九节 《口齿类要》 297
第十节 《证治准绳》 298
第十一节 《外科正宗》 301
第十二节 《景岳全书》 303
第十三节 《外科大成》 307
第十四节 《辨证录》 309
第十五节 《医宗金鉴》 311
第十六节 《喉科指掌》 314
第十七节 《重楼玉钥》 316
第十八节 《尤氏喉科》 319
第十九节 《咽喉经验秘传》 322
第二十节 《温病条辨》 324
第二十一节 《疫痧草》 326
第二十二节 《喉症全科紫珍集》 327
第二十三节 《咽喉脉证通论》 330
第二十四节 《医林改错》 332
第二十五节 《温热经纬》 335
第二十六节 《血证论》 336
第二十七节 《白喉条辨》 338
第四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当代名家简介第一节 干祖望 343
第二节 王德鉴 347
第三节 张赞臣 351
第四节 杨志仁 357
第五节 何宗德 360
第六节 李鸿全 363
第七节 郑景岐 366
第八节 耿鉴庭 369
第九节 黄莘农 372
第十节 蔡福养 374
第十一节 谭敬书 377
第十二节 熊雨田 381
第五篇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第一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科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 385
第一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特点 385
第二节 临床学科发展现状对本专业科研工作的迫切要求 386
第三节 专业学科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 387
第四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构成要素 388
第五节 研究方向与专业人才成长过程的关系 390
第六节 研究方向的确立及其优势培育 391
第二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科研工作的基本内容 393
第一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研究工作分类 393
第二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程序 394
第三节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397
第三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文献研究 399
第一节 文献研究的基本要求 399
第二节 研究对象(疾病)的确定 400
第三节 确立相关古文献查找范围、纳入与排除标准及综合分析 400
第四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基础研究 402
第五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研究 406
第六章 耳鼻咽喉科中药新药研究常见问题与对策 408
第一节 中药新药研究法规文件简介 408
第二节 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409
第三节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常用人物、事件的概念 412
第四节 药物临床试验分期及保存文件要求 414
第五节 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若干问题 416
第七章 科学研究的实施与专业学术发展 422
第一节 科研选题 422
第二节 科研立项 423
第三节 科研课题的执行 425
第四节 科研课题的总结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426
第八章 科研标书实例剖析 428
第一节 标书实例分析 428
第二节 标书技术问题剖析 429
第三节 课题研究工作对研究团队学术主攻方向的影响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