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前期与场地选择 1
1.1 场地选择 1
1.1.1 建设项目概述与项目建议书 1
1.1.1.1 概述 1
1.1.1.2 我国建设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2
1.1.1.3 建设程序 2
1.1.1.4 项目建议书 2
1.1.2 设计基础资料及分析 2
1.1.2.1 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2
1.1.2.2 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3
1.1.3 场地开发的比较与评价 5
1.1.3.1 居住住宅场地的选址要求 5
1.1.3.2 公共建筑场地选择 5
1.2 建筑策划 9
1.2.1 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 9
1.2.1.1 建筑策划的前期内容 9
1.2.1.2 建筑策划的后期内容 10
1.2.2 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 11
1.2.2.1 建筑功能 11
1.2.2.2 建筑技术影响 11
1.2.2.3 空间组合制约立面 11
1.2.2.4 剖面设计 11
1.2.2.5 环境保护 12
1.2.3 结构选型与设备系统 13
1.2.3.1 结构选型 12
1.2.3.2 设备选择 12
1.2.4 建筑规模与经济分析 12
1.2.4.1 建筑规模 12
1.2.4.2 经济分析 13
1.2.5 工程投资与建设周期 13
1.2.5.1 建筑工程投资的分析 13
1.2.5.2 建筑建设周期 13
1.3 场地设计 13
1.3.1 场地特征与选择 14
1.3.1.1 地形地貌 14
1.3.1.2 气象 14
1.3.1.3 地质 16
1.3.2 场地总平面 17
1.3.2.1 使用功能要求 17
1.3.2.2 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 23
1.3.2.3 建筑的组合安排 24
1.3.2.4 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25
1.3.3 道路交通、停车场及广场 25
1.3.3.1 道路交通设计 25
1.3.3.2 停车场、停车库设计 28
1.3.3.3 广场设计 32
1.3.4 管线及竖向设计 32
1.3.4.1 管线设置及管网综合 32
1.3.5 场地设计的法规规范要求 35
1.3.5.1 场地设计的内容 35
1.3.5.2 用地要求 36
1.3.5.3 容量要求 37
1.3.5.4 密度要求 38
1.3.5.5 要求 38
1.3.5.6 绿化要求 38
2.建筑设计 40
2.1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40
2.1.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40
2.1.1.1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 40
2.1.1.2 公共建筑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41
2.1.1.3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42
2.1.1.4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42
2.1.1.5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43
2.1.2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43
2.1.2.1 住宅设计基本原则 43
2.1.2.2 套内空间设计 43
2.1.2.3 住宅层高、空间净高及净宽 44
2.1.2.4 共用部分设计 45
2.1.2.5 住宅设计中的节地原则 46
2.1.2.6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 46
2.1.3 各阶段设计深度要求 47
2.1.3.1 方案设计 47
2.1.3.2 初步设计 48
2.1.3.3 施工图设计 50
2.2 中外建筑历史文化知识 50
2.2.1 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 50
2.2.1.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50
2.2.1.2 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十九世纪末叶以前) 56
2.2.2 中外建筑各个历史时期的古代建筑与园林的主要特征和技术成就 61
2.2.2.1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主要技术成就 61
2.2.2.2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72
2.2.2.3 外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和技术成就 73
2.2.3 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76
2.2.3.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 76
2.2.3.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建筑 77
2.2.3.3 二战后的主要建筑思潮 78
2.2.3.4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 79
2.2.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80
2.2.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80
2.2.4.2 《威尼斯宪章》 80
2.2.4.3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80
2.2.4.4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81
2.2.4.5 中国现有世界遗产 81
2.3 建筑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 88
2.3.1 城市规划 88
2.3.1.1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认识 88
2.3.1.2 近代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88
2.3.1.3 城市规划的编制 90
2.3.1.4 城市性质与规模 92
2.3.1.5 城市用地 92
2.3.1.6 城市的组成要素及其用地规划 93
2.3.1.7 城市总体布局 95
2.3.1.8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97
2.3.1.9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建筑群规划 98
2.3.1.10 城市规划的实施 99
2.3.2 城市设计 99
2.3.2.1 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99
2.3.2.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100
2.3.2.3 城市设计的内容及深度 100
2.3.2.4 城市设计的特征 100
2.3.3 居住区规划 101
2.3.3.1 总则 101
2.3.3.2 用地与建筑 102
2.3.3.3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102
2.3.3.4 住宅 103
2.3.3.5 公共服务设施 104
2.3.3.6 绿地 105
2.3.3.7 道路 106
2.3.3.8 竖向 108
2.3.3.9 管线综合 108
2.3.3.10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11
2.3.4 环境景观 112
2.3.5 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13
2.3.5.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 113
2.3.5.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基本要点 113
2.3.5.3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114
2.3.5.4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策略 115
2.4 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法规的要求 116
2.4.1 公共建筑设计 116
2.4.2 民用建筑设计 116
2.4.2.1 总则 116
2.4.2.2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117
2.4.2.3 建筑总平面 118
2.4.2.4 建筑物设计 119
2.4.2.5 室内环境要求 121
2.4.3 住宅建筑设计 122
2.4.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122
2.4.4.1 城市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 122
2.4.4.2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122
2.4.4.3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123
2.4.4.4 建筑物具体设计要求 123
2.4.5 防火规范设计要求 124
2.4.5.1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124
2.4.5.2 民用建筑防火 125
2.4.5.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1997年版) 127
2.4.5.4 人防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J 98—87) 129
2.4.5.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30
3.建筑结构 132
3.1 结构力学基础知识 132
3.1.1 概述 132
3.1.1.1 土木工程结构的分类 132
3.1.1.2 建筑工程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133
3.1.1.3 结构理论上的两条公理 133
3.1.2 计算简图 134
3.1.2.1 选择计算简图的原则 134
3.1.2.2 结构体系的简化方法 135
3.1.3 受力体系分析 137
3.1.3.1 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138
3.1.3.2 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140
3.1.4 静定结构 144
3.1.4.1 静定梁内力计算法 145
3.1.4.2 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147
3.1.5 超静定结构 149
3.1.5.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 149
3.1.5.2 超静定次数 150
3.1.5.3 用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步骤 151
3.1.5.4 利用对称性求解超静定结构 153
3.2 建筑结构基础知识 153
3.2.1 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153
3.2.1.1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153
3.2.1.2 结构可靠度和安全等级 154
3.2.1.3 结构的极限状态 154
3.2.1.4 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155
3.2.2 荷载作用及组合 156
3.2.2.1 荷载作用 156
3.2.2.2 荷载代表值 157
3.2.2.3 作用效应 157
3.2.2.4 荷载组合 158
3.2.3 混凝土结构 159
3.2.3.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59
3.2.3.2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59
3.2.3.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64
3.2.3.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73
3.2.3.5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177
3.2.3.6 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179
3.2.3.7 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 180
3.2.4 钢结构 184
3.2.4.1 钢结构概况 184
3.2.4.2 材料 184
3.2.4.3 钢结构计算 188
3.2.4.4 钢结构的连接 196
3.2.4.5 构件的连接构造 204
3.2.4.6 钢屋盖 206
3.2.4.7 钢结构的涂装 208
3.2.5 砌体结构 208
3.2.5.1 概述 208
3.2.5.2 材料 209
3.2.5.3 静力计算方案 212
3.2.5.4 无筋砌体构件 213
3.2.5.5 构造要求 216
3.2.5.6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217
3.2.6 木结构 219
3.2.6.1 木结构用木材 219
3.2.6.2 木材的力学性能及计算 220
3.2.6.3 木结构的连接 222
3.2.6.4 木结构防火、防腐、防虫的措施 223
3.3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 224
3.3.1 概述 224
3.3.1.1 定义和术语 224
3.3.1.2 抗震设防目标 224
3.3.1.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225
3.3.1.4 抗震建筑场地及抗震概念设计要求 225
3.3.1.5 抗震建筑结构材料要求 227
3.3.1.6 抗震结构体系要求 227
3.3.1.7 非结构构件抗震分析 228
3.3.1.8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228
3.3.2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229
3.3.2.1 地震作用 229
3.3.2.2 结构抗震验算 229
3.3.3 砌体结构房屋 230
3.3.3.1 一般规定 230
3.3.3.2 抗震构造措施 232
3.3.4 混凝土结构房屋 234
3.3.4.1 一般规定 234
3.3.4.2 抗震构造措施 236
3.3.5 底层框架和多层内框架房屋 238
3.3.5.1 一般规定 238
3.3.5.2 抗震构造措施 238
3.4 地基与基础选择基础知识 239
3.4.1 概述及基本规定 239
3.4.1.1 概述 239
3.4.1.2 术语 240
3.4.1.3 基本规定 240
3.4.2 天然地基 242
3.4.2.1 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242
3.4.2.2 土的工程分类 245
3.4.2.3 基础埋置深度 247
3.4.2.4 地基承载力计算 248
3.4.2.5 地基变形验算 249
3.4.3 人工地基 250
3.4.4 基础选择的基本原则 254
3.4.4.1 无筋扩展基础 254
3.4.4.2 扩展基础 255
3.4.4.3 柱下条形基础 255
3.4.4.4 筏型基础 255
3.4.4.5 箱型基础 256
3.4.4.6 桩基础 257
3.5 建筑结构选型及结构概念设计 258
3.5.1 建筑结构的分类 258
3.5.2 建筑结构型式 258
3.5.2.1 砌体结构 258
3.5.2.2 框架结构 260
3.5.2.3 剪力墙结构 262
3.5.2.4 框架剪力墙结构 266
3.5.2.5 简体结构 268
3.5.2.6 桁架 269
3.5.2.7 拱壳 271
3.5.2.8 网壳、网架 273
3.5.2.9 吊挂、悬索 276
4.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279
4.1 建筑热工 279
4.1.1 建筑热工的基本原理 279
4.1.1.1 室外热环境 279
4.1.1.2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280
4.1.1.3 室内热环境(室内气候) 281
4.1.1.4 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 281
4.1.1.5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 281
4.1.1.6 建筑热工设计中的常用名词 283
4.1.2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原则 284
4.1.3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284
4.1.3.1 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 284
4.1.3.2 外围护结构主体的保温设计 284
4.1.3.3 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 286
4.1.4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286
4.1.4.1 建筑防热的途径 286
4.1.4.2 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287
4.1.5 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 288
4.1.5.1 建筑防潮 288
4.1.6 建筑日照、窗口遮阳和自然通风设计 289
4.1.6.1 太阳位置的确定 289
4.1.6.2 窗口遮阳 290
4.1.6.3 自然通风的组织 290
4.2 建筑采光和照明 291
4.2.1 建筑采光和照明的基本知识 291
4.2.1.1 光的基本知识 291
4.2.1.2 建筑材料的光学性质 292
4.2.1.3 视觉的基本特性 293
4.2.1.4 天然采光基本知识 294
4.2.2 采光标准和采光计算 296
4.2.2.1 采光标准 296
4.2.2.2 采光质量 298
4.2.2.3 美术展览馆采光设计 298
4.2.2.4 采光计算 298
4.2.3 人工照明 299
4.2.3.1 常用照明光源的种类、特性与使用场所 299
4.2.3.2 灯具种类与基本特性 300
4.2.3.3 照明方式 301
4.2.3.4 照明设计 302
4.2.3.5 照明计算 304
4.2.3.6 照明节能的措施 304
4.3 建筑声学 305
4.3.1 建筑声学的基本原理 305
4.3.1.1 声音的基本概念 305
4.3.1.2 声学的基本原理 307
4.3.2 城市环境噪声和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 309
4.3.2.1 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309
4.3.2.2 城市环境噪声的允许标准 310
4.3.2.3 建筑室内噪声的允许标准 310
4.3.3 建筑隔声 311
4.3.3.1 空气声的隔绝 311
4.3.3.2 撞击声的隔绝 313
4.3.4 吸声材料和构造 314
4.3.4.1 材料的吸声性能 314
4.3.4.2 多孔吸声材料 314
4.3.4.3 薄膜和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315
4.3.4.4 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315
4.3.4.5 其他吸声结构 316
4.3.5 建筑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 316
4.3.5.1 建筑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的一般原则 316
4.3.5.2 建筑中的吸声减噪设计 317
4.3.5.3 消声器设计 317
4.3.5.4 设备隔振 318
4.3.6 室内音质评价及音质设计 318
4.3.6.1 音质的评价标准 318
4.3.6.2 音质设计 318
4.4 给水排水 320
4.4.1 冷水储存、加压及分配 321
4.4.1.1 冷水的储存与加压 321
4.4.1.2 建筑给水系统及分配方式 323
4.4.2 热水加热方式及供应系统 326
4.4.2.1 热水供应系统 326
4.4.2.2 加热方式和加热设备 328
4.4.2.3 热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329
4.4.3 建筑给排水系统水污染的防治及抗震措施 329
4.4.3.1 建筑给水水质及水污染的防治 329
4.4.3.2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抗震措施 330
4.4.4 消防给水与自动灭火系统 331
4.4.4.1 室外消防给水 331
4.4.4.2 室内消防给水 332
4.4.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33
4.4.5 污水系统及透气系统 336
4.4.5.1 建筑污水系统 336
4.4.5.2 通气系统 338
4.4.5.3 其他排水 340
4.4.5.4 局部污水处理 340
4.4.6 雨水系统和建筑节水基本知识 340
4.4.6.1 雨水系统 340
4.4.6.2 建筑节水基本知识 342
4.4.6.3 设计的主要规定及要求 343
4.5 采暖空调 343
4.5.1 采暖的热源、热媒及系统 343
4.5.1.1 采暖热源 343
4.5.1.2 采暖热媒 344
4.5.1.3 采暖热网 344
4.5.1.4 采暖系统 344
4.5.1.5 采暖系统注意事项 345
4.5.2 各类机房及主要设备的空间要求 346
4.5.2.1 锅炉房 346
4.5.2.2 制冷机房 347
4.5.2.3 空调机房 348
4.5.3 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及其控制 348
4.5.3.1 通风系统 348
4.5.3.2 空调系统 348
4.5.4 建筑设计与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节能 352
4.5.4.1 采暖建筑 352
4.5.4.2 空调建筑 352
4.5.5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燃气种类及安全设施 352
4.5.5.1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一般规定 352
4.5.5.2 自然排烟 352
4.5.5.3 机械防烟 353
4.5.5.4 机械排烟 353
4.5.5.5 通风和空气调节 353
4.5.5.6 燃气的种类及安全措施 354
4.6 电气 354
4.6.1 电力供配电方式 355
4.6.1.1 电力系统 355
4.6.1.2 负荷分级 355
4.6.1.3 负荷供电要求 356
4.6.1.4 配变电设备 356
4.6.1.5 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 357
4.6.1.6 配变电所对建筑的要求及设备布置 357
4.6.1.7 柴油发电机房 359
4.6.1.8 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 360
4.6.1.9 负荷计算 361
4.6.1.10 无功补偿 362
4.6.1.11 低压配电系统 362
4.6.1.12 超低压配电 363
4.6.1.13 室外线路 364
4.6.1.14 室内线路 364
4.6.2 电气照明 365
4.6.2.1 照明的基本概念 365
4.6.2.2 照度标准分级 366
4.6.2.3 照明质量 366
4.6.2.4 照明方式与种类 367
4.6.2.5 光源及灯具 368
4.6.3 电气系统的安全接地 369
4.6.3.1 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370
4.6.3.2 安全用电 370
4.6.3.3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 371
4.6.3.4 注意事项 372
4.6.4 建筑物的防雷基本知识 373
4.6.4.1 雷电的危害 373
4.6.4.2 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 373
4.6.4.3 建筑物防雷分类 373
4.6.4.4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374
4.6.4.5 其他防雷措施 377
4.6.4.6 防雷装置 378
4.6.5 通讯、广播、扩声、呼叫、共用天线电视及安全防范系统 380
4.6.5.1 通讯系统 380
4.6.5.2 广播系统 382
4.6.5.3 扩声与同声传译系统 382
4.6.5.4 呼叫与公共信号显示 383
4.6.5.5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 383
4.6.5.6 安全防范系统 384
4.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86
4.6.6.1 系统设置范围和保护等级的划分 386
4.6.6.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386
4.6.6.3 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 387
4.6.6.4 火灾探测器分类 387
4.6.6.5 火灾探测器选择的原则 388
4.6.6.6 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专用电话 388
4.6.6.7 消防控制室与消防值班室 389
4.6.6.8 消防联动控制对象 389
4.6.6.9 火灾应急照明 389
4.6.6.10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系统 389
4.6.7 建筑设备自控、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 390
4.6.7.1 建筑设备自控系统 390
4.6.7.2 计算机网络系统 391
4.6.7.3 综合布线系统(GCS) 392
5.建筑材料与构造 395
5.1 概述 395
5.2 建筑材料 395
5.2.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与建筑工程的关系 395
5.2.1.1 建筑材料的分类 395
5.2.1.2 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的关系 395
5.2.2 建筑材料的性质 396
5.2.2.1 基本物理性质 396
5.2.2.2 材料的力学性质 398
5.2.2.3 材料的耐久性 399
5.2.3 常用材料的性能、规格、使用及其检测 399
5.2.3.1 水泥 399
5.2.3.2 混凝土 402
5.2.3.3 建筑钢材 408
5.2.3.4 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及应用 410
5.2.3.5 木材 413
5.2.3.6 砌筑材料 414
5.2.3.7 防水材料 417
5.2.4 绿色建材 420
5.2.4.1 绿色建材的概念和意义 420
5.2.4.2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 422
5.2.4.3 环境标志产品(建材部分)技术要求 423
5.2.4.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425
5.2.4.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污染物农度限量标准 430
5.3 建筑构造 430
5.3.1 一般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 430
5.3.1.1 建筑物的分类 430
5.3.1.2 建筑物的等级 432
5.3.1.3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441
5.3.2 常用材料的选用及其构造与连接 443
5.3.2.1 地基、基础和地下室构造 443
5.3.2.2 基础埋深的定位原则 444
5.3.2.3 基础的种类 445
5.3.2.4 地下室 447
5.3.2.5 墙体的构造 449
5.3.2.6 墙体的保温与节能构造 450
5.3.2.7 建筑物的抗震构造 453
5.3.2.8 墙体的隔声构造 455
5.3.2.9 墙体的细部构造 458
5.3.2.10 隔墙 462
5.3.2.11 楼板、楼地面、底层地面和顶棚构造 463
5.3.2.12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构造 464
5.3.2.13 楼板上的地面与底层地面 464
5.3.2.14 室内楼板的顶棚作法 472
5.3.2.15 阳台和雨篷的构造 473
5.3.2.16 楼梯、电梯、台阶和坡道构造 473
5.3.2.17 楼梯的细部尺寸 474
5.3.2.18 板式楼梯与梁式楼梯 475
5.3.2.19 楼梯的细部构造 476
5.3.2.20 台阶与坡道 476
5.3.2.21 电梯与自动扶梯 477
5.3.2.22 屋面的构造 477
5.3.2.23 门窗选型与构造 491
5.3.3 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构造节点及其对工艺技术的要求 495
5.3.3.1 建筑工业化 495
5.3.3.2 框架建筑的构造要点 496
5.3.3.3 装配式大板建筑的构造要点 498
5.3.3.4 大模板建筑的构造要点 499
5.3.3.5 建筑装饰等级及用料标准 501
5.3.3.6 装修工程作法要求汇集 503
5.3.3.7 高层建筑 512
5.3.3.8 老年人建筑的构造要点 512
5.3.3.9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 515
6.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 518
6.1 概述 518
6.2 建筑经济 518
6.2.1 基本建设及其费用 518
6.2.1.1 基本建设的概念 518
6.2.1.2 基本建设费用的组成 520
6.2.1.3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组成 525
6.2.1.4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计算基数 528
6.2.2 工程项目概、预算内容及编制方法 529
6.2.2.1 建筑工程概、预算的作用 529
6.2.2.2 建筑工程概、预算项目的分解 529
6.2.2.3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 531
6.2.2.4 建筑工程概、预算文件的构成 532
6.2.2.5 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及步骤 533
6.2.3 一般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535
6.2.3.1 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 535
6.2.3.2 技术经济指标的形式 535
6.2.3.3 常用技术经济参考指标 536
6.2.4 建筑工程定额及分部分项工程单价 538
6.2.4.1 建筑工程定额的概念 538
6.2.4.2 建筑工程定额的分类 538
6.2.4.3 建筑工程定额的主要内容 539
6.2.4.4 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单价 540
6.2.5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42
6.3 建筑施工 543
6.3.1 砌体工程 544
6.3.1.1 基本规定 544
6.3.1.2 一般规定 545
6.3.1.3 材料要求 547
6.3.1.4 砌砖工艺 548
6.3.1.5 砌砖质量要求 548
6.3.2 混凝土结构工程 550
6.3.2.1 基本规定 550
6.3.2.2 模板工程 552
6.3.2.3 钢筋工程 553
6.3.2.4 混凝土工程 554
6.3.3 防水工程 556
6.3.3.1 基本规定 556
6.3.3.2 卷材屋面 559
6.3.3.3 细石混凝土屋面 560
6.3.3.4 瓦屋面 561
6.3.3.5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 561
6.3.3.6 特殊施工法防水工程 565
6.3.3.7 排水工程 566
6.3.3.8 注浆工程 567
6.3.4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568
6.3.4.1 总则 568
6.3.4.2 抹灰工程 570
6.3.4.3 门窗工程 573
6.3.4.4 吊顶工程 575
6.3.4.5 隔断工程 577
6.3.4.6 饰面板或砖工程 578
6.3.4.7 幕墙工程 580
6.3.5 建筑地面工程 583
6.3.5.1 基本规定 583
6.3.5.2 基层铺设 585
6.3.5.3 整体面层铺设 589
6.3.5.4 板块面层铺设 592
6.3.5.5 木、竹面层铺设 594
6.4 设计业务管理 596
6.4.1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法律、法规概述 596
6.4.1.1 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 596
6.4.1.2 工程项目论证阶段 597
6.4.1.3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 598
6.4.1.4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 599
6.4.1.5 工程项目验收阶段 599
6.4.1.6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法律、法规概述 600
6.4.2 注册建筑师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600
6.4.2.1 注册建筑师的权利 600
6.4.2.2 注册建筑师的义务 601
6.4.2.3 注册建筑师应负的法律责任 601
6.4.3 工程设计招标投标及设计合同管理 601
6.4.3.1 工程设计的招标投标 602
6.4.3.2 设计合同管理 604
6.4.4 设计文件编制的规定 606
6.4.4.1 我国目前现行的设计工作程序 606
6.4.4.2 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要求 607
6.4.4.3 设计文件的内容与深度 607
6.4.5 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及建设监理的有关规定 608
6.4.5.1 我国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 608
6.4.5.2 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程序及规定 608
6.4.5.3 建设监理的有关规定 609
6.4.6 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规定 613
6.4.6.1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613
6.4.6.2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613
6.4.7 对工程建设中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 614
6.4.7.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 614
6.4.7.2 《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的要求 615
7.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 616
7.1 概述 616
7.2 总平面布置 616
7.2.1 总平面位置的确定 616
7.2.1.1 规划设计要点 616
7.2.1.2 道路网 617
7.2.1.3 消防、安全、疏散 617
7.2.2 绿化 617
7.2.2.1 绿地分类 617
7.2.2.2 绿地布置形式 618
7.2.2.3 环境规则 618
7.3 平面功能组合 618
7.3.1 建筑使用功能和平面组合 619
7.3.1.1 平面功能分析 619
7.3.1.2 平面功能分区 619
7.3.1.3 平面组合方式 619
7.3.2 总体规划、基地条件对建筑平面组合的影响 621
7.2.3.1 总体规划对建筑平面组合的影响 621
7.2.3.2 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走向对平面组合的影响 621
7.2.3.3 建筑的间距和朝向对平面组合的影响 621
7.2.3.4 基地的地形条件对平面组合的影响 622
7.4 空间构成 622
7.4.1 空间构成应考虑的内容 622
7.4.1.1 使用要求 622
7.4.1.2 家具、设备布置 622
7.4.1.3 人体基本尺度和活动空间 622
7.4.1.4 使用空间平面尺寸比例 622
7.4.1.5 人流活动路线和交通疏散的要求 623
7.4.1.6 天然采光要求 623
7.4.1.7 热工要求 623
7.4.1.8 自然通风要求 623
7.4.1.9 视线和音响的要求 624
7.4.1.10 经济、合理性的要求 624
7.4.1.11 艺术要求 624
7.4.2 使用空间分类 624
7.4.2.1 按使用空间的功能要求分类 624
7.4.2.2 按使用空间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分类 624
7.4.3 使用空间的设计要求 624
8.建筑技术设计(作图题) 626
8.1 概述 626
8.2 建筑剖面 626
8.2.1 房间的剖面形状与高度 626
8.2.1.1 房间的剖面形状 626
8.2.1.2 房间的净高与层高 626
8.2.1.3 层高 626
8.2.1.4 局部高度的确定 627
8.2.2 建筑层数和剖面空间组合 627
8.2.2.1 建筑层数的确定 627
8.2.2.2 剖面空间组合 628
8.2.3 空间的利用 628
8.2.3.1 交通联系空间的利用 628
8.2.3.2 房间内的空间利用 629
8.2.4 建筑剖面图中需表示的结构内容 629
8.3 结构选型与布置 629
8.3.1 建筑设计方案中注意的结构原则 629
8.3.2 结构平面布置图 630
8.3.3 建筑结构构件的表达 631
8.4 机电设备及管道系统 635
8.4.1 消防和给排水系统 635
8.4.1.1 室内消火栓布置要点 635
8.4.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35
8.4.1.3 给水管道敷设要求 636
8.4.1.4 排水管道敷设要求 636
8.4.2 暖通空调布置要点 637
8.4.3 电气照明平面布置要点 637
8.4.3.1 合理布灯 637
8.4.3.2 合理布置开关 638
8.4.3.3 合理布置插座 638
8.4.4 设备和管道布置图样画法 639
8.4.4.1 设备和管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 639
8.4.4.2 管道系统图和原理图 640
8.4.4.3 管道标高、管径、尺寸标注 640
8.4.4.4 管道转向、分支、重叠及密集处的画法 641
8.5 建筑配件与构造 642
9.场地设计(作图题) 644
9.1 概述 644
9.2 场地分析 645
9.2.1 环境条件的分析 645
9.2.1.1 自然环境 645
9.2.1.2 环境质量的不利因素 646
9.2.2 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 646
9.2.2.1 交通情况 646
9.2.2.2 给水排水及其他情况 648
9.2.3 场地的邻里关系 649
9.2.3.1 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 649
9.2.3.2 大空间环境的创造 649
9.3 竖向设计 649
9.3.1 竖向规划程序 649
9.3.2 场地竖向确定 650
9.3.3 确定建筑用地红线角点标高 650
9.3.4 绘等高线 650
9.3.4.1 绘制场地等高线 650
9.3.4.2 场地表示法 651
9.3.5 土方计算方格法计算系统实例 651
9.3.6 土方计算断面法系统实例 651
9.3.7 施工中土方工程主要项目 653
9.4 管道综合 654
9.4.1 常用管道的种类与用途 654
9.4.2 管道综合通则 654
9.4.3 管道敷设方式 654
9.4.4 地下管道综合技术 655
9.4.5 管道综合布置的间距规定 655
9.4.6 管道综合图的深度要求 658
9.5 广场与绿化布置 659
9.5.1 广场设计 659
9.5.1.1 广场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659
9.5.1.2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659
9.5.1.3 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 659
9.5.2.4 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659
9.5.2.5 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 660
9.5.3 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660
9.5.3.1 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 660
9.5.3.2 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广场设计中的作用 660
9.5.3.3 组织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 660
9.5.4 绿化布置 661
9.5.4.1 绿化在总图中作用 661
9.5.4.2 绿化布置 661
主要参考文献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