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南方低产稻田特性与改良利用技术 1
第一节 潜育型稻田的形成与低产原因 1
第二节 冬干鸭屎泥(潜育型)水稻“坐秋”的原因及改良技术 2
第三节 紫色泥田(潜育型)水稻僵苗及防治技术 8
第四节 深泥脚田(潜育型)水稻低产原因与起垄栽培增产技术 14
第二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培肥技术 23
第一节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田的培肥与增产作用 23
第二节 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的培肥作用 29
第三节 绿肥对稻田的培肥作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32
第三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磷钾养分状况与磷钾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37
第一节 红壤丘陵区稻田磷素特性与磷肥施用技术 37
第二节 主要水稻土磷的吸附特征与磷肥施用技术 40
第三节 稻田钾肥效果与施用技术 42
第四节 双季稻绿肥轮作制稻田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变化 47
第四章 红壤丘陵区稻田肥料氮的转化与环境保护型氮肥施用技术 51
第一节 不同控释氮肥在稻田的转化动态 51
第二节 控释肥的氮素释放速率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 55
第三节 不同控释肥的水稻产量与环境效应 58
第四节 有机无机肥配合的肥料氮转化与合理施用技术 63
第五节 稻田区域氮素养分的动态与平衡 72
第六节 稻田土壤供氮能力与氮肥施用技术 77
第五章 红壤地区冬闲田利用技术 83
第一节 冬季作物油菜的高产种植技术 83
第二节 冬闲田亚麻引种与栽培技术 85
第三节 冬闲田席草种植技术 94
第四节 冬闲田冬季饲草种植技术 97
第六章 红壤地区双季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01
第一节 筛选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 101
第二节 早稻旱育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103
第三节 杂交稻的营养特性与合理施肥 105
第四节 双季稻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108
第五节 粳稻品种的引进与农艺性状表现 112
第七章 红壤旱地土壤水分特征与季节性干旱防御技术 117
第一节 红壤持水特征及周年水分动态 117
第二节 红壤地区主要土壤水分特征 121
第三节 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及防御技术 124
第八章 红壤地区土壤镁素状况及镁肥施用技术 129
第一节 红壤地区主要类型土壤镁素形态及含量 129
第二节 红壤地区主要土壤对外源镁的固定与释放 132
第三节 镁对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 135
第四节 土壤施用钾镁肥对植株吸收养分的影响 139
第五节 主要作物施镁的产量与品质效应 142
第六节 镁肥有效的施用条件 144
第九章 红壤旱地特性与作物高产技术 149
第一节 红壤旱粮作物抗旱种植技术 149
第二节 红壤丘陵茶园高产及抗干旱栽培技术 151
第三节 红壤低产柑桔园的改良与高产栽培技术 154
第四节 红壤丘陵区适宜落叶果树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58
第五节 红壤旱地黄花菜需肥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161
第十章 长期施肥红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复合调理技术 167
第一节 长期施肥红壤有机质的演变规律 167
第二节 长期施肥红壤氮素转化与演变规律 169
第三节 长期施肥红壤磷素转化与演变规律 175
第四节 长期施肥红壤钾素演变规律 178
第五节 长期施肥红壤微量元素、pH值、交换性钙镁的变化 180
第六节 长期施肥红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化 183
第七节 长期施肥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变化 186
第八节 长期施肥红壤退化及修复 190
第九节 红壤复合调理技术 190
第十一章 红壤丘陵区牧草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 195
第一节 红壤丘陵区适宜牧草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195
第二节 当家牧草的季节性产量和品质变化 208
第三节 红壤丘陵区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210
第四节 牧草的品种搭配与加工利用技术 217
第五节 红壤丘陵区草山草坡改良技术 220
第六节 种植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 222
第十二章 红壤丘陵区草畜综合发展配套技术 227
第一节 红壤丘陵区草食动物饲草资源现状与分析 227
第二节 草食动物(肉牛)高效饲养技术 232
第三节 饲草周年供应模式 235
第四节 草食动物发展潜力预测 238
参考文献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