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 2
闻名于心理学界的“感觉剥夺”实验—剥夺人际交往的机会是对身心的莫大伤害 2
从囚徒和修道士的精神痛苦说开去—恐惧和不安引起亲和动机 4
在成就动机的指引下,她展开了一系列的“应酬”—成就动机的强弱决定人际成效的高低 7
马克·吐温: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赞许动机对社交活动的成败有直接影响 12
第二章 在社交中如何理解和认知他人 18
难堪的面试之后却赢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认识他人的“社交知觉”的形成 18
当今是一个一两秒钟决定命运的时代—社交印象是以知觉形象为基础的有机结合 20
索菲亚·罗兰:你的服饰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仪表是无形的社交语言 23
诸葛亮的相人玄机—表情是一种“世界语” 26
柳传志的话语速度判人法—言为心声,从言语中透析他人心理 30
正性谎言、中性谎言、负性谎言—说谎是一场动员全身器官的共同演出 33
首因效应VS近因效应—人们对陌生人和熟人套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36
第三章 在社交中如何吸引他人 46
高山流水&割席断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6
人们往往选择那些能弥补自己性格特征的人交往—“郎才女貌”是对异性伴侣互补吸引的最佳诠释 50
亚里士多德: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外貌作为人际吸引的因素并不公道 53
教师与学生、领导与秘书较容易建立密切关系—越接触越有好感的“曝光效应” 57
“远亲不如近邻”的心理学解释—空间距离影响着友谊的建立 59
获得友谊的最好方式是:热情友善地称赞他人—互逆性让我们通常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61
哪些品质决定了你是受欢迎还是受排斥—个性品质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64
心理学家阿伦森的实验给人们的启示—能力出众却有一些小错误的人更具吸引力 68
人际交往就如同舞台上的演出,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氛围影响交往效果 71
第四章 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76
心理学家的情境实验将“母子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婴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依恋是成人人际关系的缩影 76
讳莫如深VS无话不谈—适当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加深亲密度 78
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各不同—“刺猬哲学”需要我们拿捏最佳的社交距离 81
物质满足代替不了人的情感需要—投资感情比投资金钱更能征服人心 85
空姐的“十二次微笑”使乘客的投诉变成了表扬—绽放迷人的笑容是赢得他人好感的法宝 88
两个秃头面对揶揄时的不同反应—幽默是个性,更是能力 90
如何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增强与他人亲密感的社交技巧 93
对家人话多,对外人话少的人不在少数—众多的心理设防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 96
初涉社交圈的人常犯的错误:“好事一次做尽”—避免“心理卷入程度过高”使双方心灵窒息 98
如何成为单位里受欢迎的人—与同事和谐相处五原则 100
接与不接男同事电话的苦恼—处理好异性同事关系,维护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103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症下药,与讨厌的同事相处 105
第五章 在社交中改变他人行为 110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一块疤”的心理成因—“乐道人之善”是悦纳他人的第一步 110
重用一个犯错误不知悔改的员工会发生什么—“人类就是被这种玩具(虚荣)统治着” 114
一位“太傻了”的店主赢得了运输公司老板的青睐—恪守信用才能使他人信服 117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为何不约而同地都回赠了卡片—互惠是人类社会交易和交往存在的法则 120
社会心理学对家庭妇女的实验得出了怎样惊人的结论—理智上难以解释的“进门槛效应” 122
不妨提一个更大的要求更容易成功—在拒绝别人的请求之后做出的让步 125
一个扮演乞丐的实验带来的启示—寻求别人帮助时,要先引起对方的兴趣 128
第六章 社交中的人际影响 132
第五位被试者为何偏要做出和别人一样错误的回答—为了不被人认为“标新立异”的随大溜 132
备受争议但设计巧妙的个人对权威的服从实验—压抑个人情绪而服从权威 135
洪川大师“糟糕的”84幅后才造就了“神品”—社会助长VS社会干扰 139
无处不在演绎着的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寻求公平的心理产生1+1+1<3的“社会懈怠” 143
面对生命的呼救,38人作壁上观—集体性坐视不管的“旁观者效应” 145
一位女大学生带来的奇妙变化—“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异性定律 149
信以为真的欣喜之后是彻底失望—流言只传给那些和传播者有密切关系的人 151
第七章 影响人际交往的态度 156
为何人们常把大款和“脑满肠肥”联系在一起—无论社会多么进步,偏见总会像瘟疫一样蔓延 156
被误读的七国人性格描述—偏见的认知来源于刻板效应 159
共同的危机拉近了黑人和白人的距离—竞争或合作的处境影响相互的态度 161
普希金过早离开人世的秘密—警惕交往中的“晕轮效应” 163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结—走出“投射效应”的误区 166
第八章 妨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174
病房中的他失去了伙伴,也失去了领略风景的机会—摆脱自私的羁绊,收获快乐与富足 174
永远不再需要蝴蝶结—自卑感是对人生兴奋、乐观、开朗的最大抑制 177
从名校大学生到被开除学籍的命运—嫉妒害人又害己 183
蜈蚣的自以为是:脚越多,当然跑得越快—真正要做的不是远离欲望,而是摆脱贪婪引起的痛苦 186
省吃俭用买来奢侈品能提升你的“地位”吗—虚荣让人生活在表演中 189
因解不开的心结而卧床不起—攀比让人生的天平失衡 191
被冷落的郑袖靠“智慧”重新夺回楚王的宠爱—怀着爱心吃菜比抱着怨恨吃肉好得多 195
培根:猜疑之心如同蝙蝠,它总在黄昏中起飞—猜疑是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198
40%的美国人在名人、权威面前会手心出汗、词不达意—恐惧是带着镣铐跳舞 201
50%的中国人在成年后仍会感到羞怯—对自己的过度关注会错过很多风景 206
完美,一座令人向往的宝塔—人生的各种不幸皆由追求完美所致 210
《圣经》中的“约拿”:面对向往的荣誉,选择了逃避—“约拿情结”是人际交往的大敌 212
后记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