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节选 3
第一章 地下水 21
1.1 地下水与水循环 21
1.2 中国地下水概况 24
1.3 中国地下水问题 27
第二章 中国地下水科学的现状 31
2.1 水文地质调查 31
2.2 区域水文地质学 33
2.3 水文地球化学 35
2.4 地下水污染 36
2.5 地质微生物与生物修复 38
2.6 生态水文地质 41
2.7 地下水模拟与随机方法 44
2.8 地下水管理模型 46
2.9 非饱和带水文学 48
2.10 存在的问题 51
第三章 国际地下水科学研究前沿 56
3.1 地下水科学的演化与趋势 56
3.2 区域水文地质 58
3.3 水文地球化学 64
3.4 地下水污染 74
3.5 地质微生物与生物修复 78
3.6 生态水文地质 86
3.7 地下水管理优化模拟 93
3.8 非饱和带水流与溶质运移 97
3.9 随机水文地质 105
3.10 地下水定量计算与模拟 110
第四章 地下水数据 135
4.1 地下水研究的数据需求 135
4.2 获取地下水数据的新技术 136
4.3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存储、发布和共享系统 142
4.4 在中国建立全国性监测联网的必要性 145
第五章 教育与人才培养 151
5.1 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151
5.2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53
5.3 大学生教育 155
5.4 研究生教育 159
第六章 优先研究领域 160
6.1 引言 160
6.2 区域水文地质与地下水管理 160
6.3 地下水水质与水化学 164
6.4 地下水污染与含水层修复 167
6.5 地质微生物与生物修复 169
6.6 生态水文地质 170
6.7 非饱和带研究 172
6.8 随机水文地质 174
第七章 促进中国地下水科学发展的建议 177
7.1 加强科研的建议 177
7.2 加强教育的建议 180
7.3 加强基础数据共享的建议 181
附录 183
附录A 中国有关地下水科学的政府管理机构 185
附录B 中国有关地下水科学研究的资助单位 186
附录C 中国有关地下水科学的高等院校 187
附录D 美国有关地下水科学的高等院校 189
附录E 中国有关地下水科学的主要研究机构 191
附录F 中国有关地下水科学的主要重点实验室 193
附录G 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成员介绍 194
附录H 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名单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