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书法创作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振濂著
  • 出 版 社: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10197002
  • 页数:6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大学书法教育中的书法创作课程。

上编 书法创作的一般原则与基本规范 1

第一章 创作研究的涵义 3

第一节 书法创作是什么? 3

第二节 古代有书法创作吗? 6

第三节 对古代书法艺术观念的梳理 8

第四节 古代书法缺乏创作观念统辖的原因分析 11

第五节 书法的视觉审美基点与独立于绘画之特点 13

第六节 书法创作中文字的功能 16

第二章 创作观念清理 20

第一节 书法创作的构思、行为与效果 20

第二节 技法基点还是创作基点? 23

第三节 书法创作的三要素 26

第四节 书法创作忽视构思的技术层面分析 29

第五节 技法习惯的“潜意识”转换与忽视创作构思的可能性 32

第六节 “技道并进”与建立书法创作规范 34

第三章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检讨 38

第一节 书法临摹观检讨 38

第二节 “临摹至上”:方法还是目的? 40

第三节 书法临摹的两种基本方法 43

第四节 书法临摹的三大阶段 46

第五节 从临摹转向创作 48

第六节 走向创作后的临摹 51

第四章 技法的解析与创作意识的培养 55

第一节 概念的清理——笔法·技法·技巧·技术 55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技术” 58

第三节 技术品位的概念所指:反教条 61

第四节 技巧解析的方法 63

第五节 从技法手段的掌握走向综合的“技术表现” 66

第六节 创作:检验技术水准的最好切入口 69

第五章 走向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72

第一节 形式的对应 72

第二节 形式作为创作基点 75

第三节 作品内涵的构成 78

第四节 内涵:受制于形式与反制于形式 80

第五节 书法的形式与书法的内涵 83

第六节 内涵的多样性导致了书法形式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86

第六章 形式风格与视觉的把握 89

第一节 形式与风格的关系检讨 89

第二节 风格的多义性 91

第三节 “作品风格”与“个人风格” 94

第四节 形式·风格概念的几个层次 97

第五节 效果至上 99

第六节 走向作品本位 102

第七章 书法创作的一般技法展开的预习 105

第一节 书体创作训练 105

单元(一)书体——书体与外形式之对应 105

单元(二)书体——正体与草体 110

单元(三)书体——五体书的分野 114

单元(四)书体——随机抽样检查 120

第二节 书派创作训练 124

单元(五)书派——北碑与南帖 124

单元(六)书派——碑学系列主导:摩崖与碑版 129

单元(七)书派——刻帖与墨迹 133

单元(八)书派——民间书与士大夫书 137

第三节 书风创作训练 142

单元(九)书风——作品风格 142

单元(十)书风——个人风格 145

单元(十一)书风——时代风格 149

单元(十二)书风——流派风格 154

第四节 书法幅式创作训练 161

单元(十三)幅式——空间的确定 161

单元(十四)幅式——框格练习 164

单元(十五)幅式——书写序列:变化的可能性 168

单元(十六)幅式——古代型制的沿用与摹仿 172

第五节 书法线条创作训练 176

单元(十七)线条——类型化 176

单元(十八)线条——基调与变体 181

单元(十九)线条——质感的对比 184

单元(二十)线条——夸张与强调 189

中编 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定位 195

第八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宣言 197

第一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概念定位 201

第二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史的检讨 207

第三节 当前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的几个特征 212

第九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总纲 221

第一节 对现有书法创作模式的清理与反思 222

第二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美学认同 228

第三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技术品位 234

第四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形式基点 239

第五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主题要求 244

第六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评判标准 250

第七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255

第八节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教育支点 259

第九节 书法发展的可能性 263

第十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思想溯源 269

第一节 学问修养的强调与“主题先行” 270

第二节 艺术创作意识与“形式至上” 276

第三节 专业规范标准与“技术本位” 283

第四节 科班人才培养方式与“训练”手段 290

第五节 从教育范式走向创作模式 297

第十一章 字象·图象·意象——学院派书法创作之图像研究 303

第一节 字象研究 305

第二节 图像研究 312

第三节 意象研究 321

结语 329

第十二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研究立场与倡导方式 332

第一节 现实针对性 333

第二节 性质归属 341

第三节 方法应用特征 348

结语 356

第十三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史研究 359

第一节 发生期(1980~1989)提出问题:思考与实践尝试 360

第二节 思考期(1990~1996)创作模式构建:理论先行 366

第三节 成形期(1996~ )理论形态完成:走向社会化 375

结语 383

第十四章 从学院派书法崛起看“流派的时代” 386

第一节 定位于“流派的时代” 386

第二节 “流派”与“风格”的区别 390

第三节 倡导流派意识与建立“并存”心态 393

第四节 “流派时代”展开的具体例证 396

下编 学院派书法创作教学程序的实际展开 407

第十五章 技术训练:手段 409

课程说明 409

第一节 第一训练程序系列 技法——以传统笔墨体验为中心 412

单元(一)线形练习——《兰亭序》 412

单元(二)线律练习——《书谱》 416

单元(三)线质练习——《礼器碑》 423

单元(四)线构练习——《峄山碑》、《九成宫》、《自叙帖》 426

第二节 第二训练程序系列 技巧——以艺术风格塑造为中心 432

单元(五)个性、趣味与风格塑造——清代篆隶书 432

单元(六)性情、学养与风格塑造——北宋四大家尺牍 438

单元(七)规范、楷式与风格塑造——初中唐诸家楷书 442

单元(八)历史嬗变与风格塑造——唐宋以来草书 449

第三节 第三训练程序系列 技术——以视觉形式完成为中心 455

单元(九)视觉聚焦点:幅式——案上与壁上 455

单元(十)技术的文化规定:质感——书写与刻拓 461

单元(十一)文化感与历史感:制作——以效果为中心 468

单元(十二)应用与欣赏:型制——外形式 475

第十六 章形式训练:效果 483

课程说明 483

第一节 第四训练程序系列 486

书法图像的分类与应用 486

单元(十三)文字图像与形式图象 486

单元(十四)个人字象与古典字象 495

单元(十五)习惯字象与变异字象 500

单元(十六)完整字象与残缺字象 504

第二节 第五训练程序系列 书法图像与书法形式 508

单元(十七)形式与现成书法图像之利用 508

单元(十八)形式与个人创意图像之应用 513

单元(十九)形式与简约图像 523

单元(二十)形式与复合图像 527

第三节 第六训练程序系列 书法形式构成训练 532

单元(二十一)形式与基本构图 532

单元(二十二)形式与书写序列 536

单元(二十三)形式与空间配置 542

单元(二十四)形式与制作效果 547

第十七章 主题训练:思想 555

课程说明 555

第一节 第七训练程序系列 书法创作构思的教学展开 558

单元(二十五)主题的确立 558

单元(二十六)主题切入口的选择 562

单元(二十七)主题的逐层次展开 565

单元(二十八)主题展开的各种途径与方式 568

单元(二十九)主题的提炼与深化 573

单元(三十)主题的完成:与形式、技巧的对应程度 577

第十八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的作品评价 582

第一节 一般评价标准:作品例解 582

第二节 几种特殊的评价规则 609

(一)学年考试中技法系统评价标准与计分方法举例 609

(二)大学本科书法专业毕业创作展览与毕业论文答辩的评价项目与评分标准 609

第十九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研究年表 619

后记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