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摘要 1
绪言 1
第一编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民族地区旅游公共管理 15
第一章 公共管理及相关概念 17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含义和特性 17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
第三节 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 28
第四节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34
第二章 公共管理组织 39
第一节 组织的概念 39
第二节 公共组织 41
第三章 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基本理论 57
第一节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认识 57
第二节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职能及转变 70
第三节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目标 77
第四章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及民族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职能 94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4
第二节 民族地方政府的旅游管理职能 108
第二编 民族地区旅游公共管理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117
第五章 民族地区旅游公共管理的方向是构建服务行政 119
第一节 旅游公共管理构建服务行政的必要性 119
第二节 构建民族地区服务型旅游行政管理的基本走向 124
第六章 民族地区旅游行政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128
第一节 旅游行政管理理念转变与创新的重要性及本质要求 128
第二节 构建旅游服务行政要建立的基本理念 134
第七章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完善党的执政能力 142
第一节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43
第二节 深化民族地区旅游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 148
第三节 党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154
第八章 深化民族地区政府与旅游市场关系 实现旅游公共管理 156
第一节 民族地方政府与旅游市场关系分析 157
第二节 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 160
第三节 民族地区“政府主导”型战略转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86
第四节 “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战略转换的条件 198
第五节 民族地区仍保持“政府主导”型发展的例证 225
第九章 理顺民族地方政府与旅游企业关系 236
第一节 理顺政府与旅游企业关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236
第二节 民族地区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目标和途径 250
第十章 理顺民族地方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关系 259
第一节 理顺民族地方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关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259
第二节 理顺民族地方“政社关系”或“政会关系” 265
第十一章 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75
第一节 改革与完善中央与民族地方政府关系的含义及意义 276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279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代化 285
第十二章 加快民族地区旅游电子政务建设 295
第一节 电子政务概述 296
第二节 电子政务在政府公共服务和旅游业创新中的作用 300
第三节 民族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建设 307
第十三章 民族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320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其目标 322
第二节 影响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25
第三节 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330
第十四章 民族地区旅游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41
第一节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343
第二节 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务 347
第三节 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349
第四节 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358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措施 363
第三编 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及发展旅游的特殊政策 373
第十五章 少数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 375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特点 375
第二节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旅游非政府组织的主要形式 390
第三节 我国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中的社团组织管理现状与改革 393
第四节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事业单位的现状与改革 403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民办非企业单位现状与改革 412
第十六章 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特殊政策 417
第一节 党和政府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特殊政策的原因 417
第二节 缩小少数民族与汉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的意义及其措施 420
结语 434
参考文献 441
后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