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法理学 1
第一章 法的本体 1
第一节 法的定义 1
第二节 法的价值 5
第三节 法的要素 8
第四节 法的渊源与分类 12
第五节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14
第六节 法的效力 16
第七节 法律关系 17
第八节 法律责任 21
第二章 法的运行 23
第一节 立法 23
第二节 执法与司法 26
第三节 守法与违法 29
第四节 法律监督 30
第五节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32
第三章 法的演进 34
第一节 法的起源 34
第二节 法的历史发展 36
第三节 法的传统 38
第四节 法的现代化 41
第五节 法治理论 42
第四章 法与社会 44
第一节 法与经济 44
第二节 法与政治 46
第三节 法与道德 48
第四节 法与宗教 49
第五节 法与人权 50
第二编 法制史 53
第二编(上) 中国法制史 53
第一章 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 53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法制 53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法制的变革 56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法律 58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 62
第二章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 65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法律 65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法律 69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法律 72
第三章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法律 75
第一节 清末的变法与修律 7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宪政制度 79
第二编(下) 外国法制史 82
第一章 罗马法 82
一、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表法》的制定 83
二、罗马法的发展 84
三、罗马法的渊源和分类 85
四、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 86
五、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87
第二章 英美法系 88
一、英美法的历史沿革 88
二、英美法的渊源 90
三、美国宪法 91
四、英美司法制度 91
五、英美法系的形成与特点 92
第三章 大陆法系 93
一、法国法、德国法和日本法的历史沿革 94
二、宪法 96
三、民法 97
四、司法制度 98
五、大陆法系的形成和特点 99
第三编 宪法 100
第一章 宪法的理论与实践 100
一、宪法的含义及其比较 100
二、宪法的特征 100
三、各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史 101
四、我国1982年宪法及前三次修宪 102
五、宪法的分类 103
六、宪法的基本原则 103
七、宪法渊源 104
八、宪法的监督制度 105
九、宪法的解释与修改 105
十、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105
十一、2004年修宪 106
十二、2004年修宪的特色 107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 108
一、国体 108
二、政体 108
三、国家结构形式 108
四、基本经济制度 109
五、选举制度 109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0
七、特别行政区制度 110
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经济的有关区别 111
九、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比较 111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112
一、公民和国籍 112
二、公民与自然人、人民、国民、选民的关系比较 112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概述 112
四、政治权利和自由 113
五、人身自由 113
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114
七、特定主体的权利 115
八、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15
九、对公民权利的平等保护 116
第四章 国家机构 116
一、国家机构概述及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116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6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 117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17
五、国家主席 118
六、国务院 119
七、中央军事委员会 119
八、行政区域划分 119
九、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20
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21
十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的主要法定职权比较 122
十二、我国有关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程序 123
第四编 经济法 124
第一章 银行业法 124
第一节 商业银行法 124
第二节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126
第二章 证券法 128
第一节 证券法概述 130
第二节 证券机构 130
第三节 证券发行 132
第四节 证券交易与证券上市 133
第五节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136
第六节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 138
第七节 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 142
第三章 财税法 142
第一节 税法 142
第二节 会计法 149
第三节 审计法 150
第四章 劳动法 151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152
第二节 劳动合同 153
第三节 集体合同 156
第四节 劳动基准法 156
第五节 劳动争议 158
第五章 竞争法 159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159
第二节 拍卖法 161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163
第六章 消费者法 165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 165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67
第七章 土地法和房地产法 168
第一节 土地法 168
第二节 房地产法 172
第八章 环境法 174
第五编 国际法 177
第一章 导论 177
一、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 177
二、国际法渊源的内容 178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不确定性 178
四、国际法基本原则 179
第二章 国际法主体 180
一、国际法主体的范围 180
二、有关国家的几个问题 180
三、国际组织 182
第三章 国际法律责任 183
一、国家不当行为的要件 183
一、排除行为不当性的情况 184
三、国际赔偿责任的形式 184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185
一、领土 185
二、海洋法 187
三、国际航空法 189
四、外层空间法 191
五、国际环境保护法 191
第五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 192
一、国籍 192
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193
三、引渡和庇护 194
四、国际人权法 195
第六章 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 195
一、概述 195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 196
三、领馆的组成及其职务 198
四、领事特权与豁免 199
第七章 条约法 199
一、条约的特征 199
二、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 200
三、条约的缔结程序 200
四、条约的效力 201
五、条约的解释规则 202
六、条约的终止和暂停施行 202
第八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03
一、和平方法的范围 203
二、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的地位 204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之间的区别 204
四、联合国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204
五、国际仲裁 205
六、国际法院 205
第九章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206
一、战争与武装冲突的联系与区别 206
二、战争的开始 206
三、战争的结束 206
四、对作战手段的限制 207
五、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207
六、战争犯罪 207
第六编 国际私法 208
第一章 国际私法概述 208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概念 208
第二节 国际私法的范围 209
第三节 国际私法的渊源 210
第二章 国际私法的主体 211
第一节 自然人 211
第二节 法人 213
第三节 国家 214
第四节 国际组织 214
第五节 外国人的民商事法律地位 215
第三章 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 216
第一节 法律冲突 216
第二节 冲突规范 217
第三节 准据法 219
第四章 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221
第一节 识别 222
第二节 反致 223
第三节 外国法的查明 224
第四节 公共秩序保留 225
第五节 法律规避 225
第五章 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 226
第一节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26
第二节 时效的法律适用 227
第三节 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 228
第四节 债权关系的法律适用 229
第五节 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231
第六节 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 232
第七节 继承的法律适用 234
第六章 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 235
第一节 国际民商事争议概述 235
第二节 协商和调解 236
第三节 国际商事仲裁 237
第四节 国际民事诉讼 240
第七章 区际法律问题 244
第七编 国际经济法 248
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导论 248
第二章 国际货物买卖 249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概述 249
第二节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50
第三节 1980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253
第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 260
第四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267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支付 270
第六章 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275
第七章 世界贸易组织 282
第八章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 289
第八编 法律职业道德 297
第一章 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297
第二章 法官职业道德 298
第一节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 298
第二节 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98
第三节 法官职业责任 301
第三章 检察官职业道德 302
第一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 302
第二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303
第三节 检察官职业责任 303
第四章 律师职业道德 305
第一节 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305
第二节 律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305
第九编 刑法 308
第九编(上) 刑法总则 308
第一章 刑法概说 308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体系 308
第二节 刑法基本原则 311
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效力)范围 312
第二章 犯罪概说 315
第一节 犯罪概念 316
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 316
第三章 犯罪构成 317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念 317
第二节 犯罪客体 318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318
第四节 犯罪主体……(321 )第五节 犯罪的主观方面 326
第四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333
第一节 正当防卫 333
第二节 紧急避险 335
第五章 故意犯罪的进程形态 336
第一节 概述 337
第二节 犯罪预备 339
第三节 犯罪未遂 339
第四节 犯罪中止 343
第六章 共同犯罪 345
第一节 概述 346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346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347
第四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348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350
第七章 数罪并罚和罪数形态 353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与数罪并罚 353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貌似数罪实际为一罪的情况) 355
第三节 处断的一罪(数行为按一罪定罪处罚的情况) 357
第四节 法定的一罪(刑法规定把数行为或数罪按照一罪处罚的特殊情况) 359
第八章 刑罚概说 362
第九章 刑罚体系 363
第一节 主刑 363
第二节 附加刑 364
第十章 刑罚的裁量和执行制度 365
第一节 量刑情节 366
第二节 量刑制度 369
第三节 减刑、假释 371
第十一章 追诉时效 372
第九编(下) 刑法分则 374
第一章 概说 374
第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375
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376
第四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381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381
第二节 走私罪 382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382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382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384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385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386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388
第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390
第六章 侵犯财产罪 395
第七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408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408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413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416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417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418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419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420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421
第九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422
第八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423
第九章 贪污贿赂罪 424
第十章 渎职罪 433
第十一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436
第十编 刑事诉讼法 438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438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438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 438
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439
四、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 439
五、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439
六、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440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41
一、基本原则概述 441
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与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442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42
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42
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443
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443
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443
八、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443
九、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444
十、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444
十一、刑事司法协助 444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445
一、公安机关 445
二、人民检察院 445
三、人民法院 445
四、诉讼参与人 446
五、当事人 446
六、其他诉讼参与人 449
第四章 管辖 451
一、管辖 451
二、立案管辖 452
三、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452
四、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453
五、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453
六、审判管辖 454
七、级别管辖 454
八、地区管辖 455
九、指定管辖 455
十、特殊情况的管辖 455
十一、专门管辖 456
第五章 回避 456
一、回避的人员范围 457
二、回避的理由 457
三、回避的种类 457
四、回避的程序 457
第六章 辩护与代理 458
一、辩护人的概念和人数 458
二、辩护人的范围 459
三、辩护人的地位与责任 459
四、辩护人的权利、义务 459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 460
六、辩护的种类 460
七、法律援助制度 461
八、刑事法律援助 464
九、刑事代理 465
十、辩护词的基本格式与写法(参见司法部教材) 465
第七章 刑事证据 465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 465
二、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 466
三、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的排除 466
四、证据的种类 466
五、物证、书证 466
六、证人证言 467
七、被害人陈述 467
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467
九、鉴定结论 467
十、勘验、检查笔录 468
十一、视听资料 468
十二、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 468
十三、刑事证据的分类 468
十四、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468
十五、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469
十六、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469
十七、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469
十八、证明对象 469
十九、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470
二十、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470
第八章 强制措施 471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471
二、扭送 471
三、拘传 471
四、取保候审 472
五、监视居住 474
六、拘留 474
七、逮捕 476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 478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478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479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479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480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480
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诉状和判决书(见司法部教材) 481
第十章 期间、送达 481
一、期间与期日 481
二、期间的计算单位和方法 482
三、期间的恢复 482
四、送达 482
第十一章 立案 482
一、立案的特征 483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 483
三、立案的条件 483
四、立案标准 483
五、立案程序 483
六、立案监督 484
第十二章 侦查 484
一、侦查的概念 484
二、侦查原则 484
三、侦查的司法控制 485
四、侦查行为 485
五、侦查终结 490
六、侦查羁押期限 490
七、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491
八、补充侦查 491
九、侦查监督 492
第十三章 起诉 493
一、刑事公诉的一般理论 493
二、审查起诉 494
三、提起公诉 496
四、不起诉 497
五、提起自诉 499
第十四章 审判概述 500
一、审判 501
二、刑事审判的模式 501
三、审级制度 502
四、审判组织 502
五、公开审判原则 507
六、直接言词原则 508
七、集中审理原则 508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509
一、公诉案件庭前审查 510
二、开庭前的准备 511
三、法庭审判 511
四、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特别规定 516
五、法庭秩序 517
六、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和终止审理 517
七、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518
八、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519
九、简易程序 520
十、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 522
十一、判决、裁定和决定 522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523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523
二、第二审程序的功能和意义 523
三、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523
四、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 525
五、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方式和程序 527
六、第二审程序审理后的处理 528
七、对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 529
第十七章 复核核准程序 529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 529
二、死刑案件的核准权 530
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核准程序 531
四、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案件的复核核准程序 532
五、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以及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的复核核准程序 533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533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534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534
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535
四、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535
五、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 536
六、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538
七、审判期限 538
第十九章 执行 539
一、执行的概念 539
二、执行的依据 540
三、执行主体 540
四、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540
五、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541
六、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 541
七、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542
八、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542
九、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542
十、死刑执行的变更 542
十一、暂予监外执行 543
十二、减刑、假释 544
十三、对新罪、漏罪的追诉 546
十四、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546
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547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 547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547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意义 548
四、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548
五、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548
第二十一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549
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549
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适用的范围 549
三、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所适用的法律 550
四、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550
五、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552
第十一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555
第二章 行政主体 559
第一节 行政主体 559
第二节 行政机关 561
第三节 法定授权组织 563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 564
第三章 行政行为 565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566
第二节 行政立法 567
第三节 行政许可 568
第四节 行政处罚 570
第五节 行政合同 575
第六节 其他行政行为 575
第四章 行政诉讼部分 577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77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管辖 582
第三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 585
第四节 行政诉讼程序及特殊规则 587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结案 592
第四章 国家赔偿 595
第一节 国家赔偿概述 595
第二节 国家赔偿范围 597
第三节 国家赔偿主体 601
第四节 国家赔偿程序 604
第五节 国家赔偿方式与计算标准 608
第五章 《政府采购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11
第一节 《政府采购法》 611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613
第十二编 民法 615
第一章 民法概述 615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论 615
二、民事权利救济 615
三、民事义务 615
四、民事责任 615
第二章 自然人 616
一、概括分析意见 616
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616
三、监护 617
四、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618
五、个人合伙 619
第三章 法人 619
一、法人的分类 619
二、法人的责任能力 620
三、法人变更或终止时的主要法律问题 620
第四章 物与有价证券 621
一、定着物与附着物 621
二、原物和孳息物的关系 621
三、提单的性质 621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622
一、概说 622
二、考试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 623
第六章 代理 625
一、代理权 625
二、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626
第七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626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626
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掌握 627
三、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 627
第八章 物权 627
一、概说 627
二、物权的效力 627
第九章 所有权 629
第十章 共有 629
第十一章 用益物权 629
第十二章 担保物权(参见第十五编) 630
第十三章 占有 630
第十四章 债法概述 632
一、债的客体的形态 632
二、连带之债 632
第十五章 债的履行 633
一、概括分析意见 633
二、情事变更 633
三、瑕疵履行的后果 634
四、期限利益 634
第十六章 债的保全与担保 634
一、债权人代位权 634
二、债权人撤销权 636
第十七章 债的移转和消灭 637
一、债的移转 637
二、债的消灭 638
第十八章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639
一、不当得利 639
二、无因管理 641
第十九章 婚姻、家庭 642
一、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的处理 642
二、可撤销婚姻的撤销程序和法定期间 642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642
四、探望权及其中止事由 643
第二十章 继承法 643
一、继承权的放弃和丧失 643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和代位继承的条件,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643
三、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644
四、遗产的认定、分割和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645
第二十一章 人身权 645
第二十二章 侵权行为 646
一、重点理解过错责任原则,在此基础上理解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646
二、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647
三、共同危险行为 647
四、各种特殊侵权行为的析解方法 648
第十三编 知识产权法 650
第一章 知识产权概述 650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 650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 651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保护 651
第二章 著作权 653
第一节 著作权的客体 653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 654
第三节 著作权的内容 658
第四节 邻接权 660
第五节 著作权的限制 662
第六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 664
第七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664
第三章 专利权 665
第一节 专利权主体 665
第二节 专利权客体 666
第三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667
第四节 授予专利权的程序 668
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 669
第六节 专利权的保护 670
第四章 商标权 671
第一节 商标概述 671
第二节 商标权的取得 672
第三节 商标权的内容 673
第四节 商标权的消灭 674
第五节 商标权的保护 675
第六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676
第十四编 合同法 678
第一章 合同概述 678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678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679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684
第一节 合同订立的程序 684
第二节 合同的内容与解释 694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695
第一节 合同效力概述 695
第二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合同 696
第三节 效力未定的合同 696
第四节 无效合同 698
第五节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698
第六节 无效、被撤销的后果 699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701
第一节 履行概述 701
第二节 履行抗辩权 703
第三节 合同的保全 704
第五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706
第一节 合同的变更 706
第二节 合同的转让 706
第六章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 708
第一节 概述 708
第二节 合同的解除 709
第三节 抵销 710
第四节 提存 710
第五节 免除与混同 711
第七章 违约责任 712
第一节 概述 712
第二节 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712
第八章 合同法的其他问题 715
第九章 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 716
第一节 买卖合同 716
第二节 赠与合同 729
第三节 借款合同 731
第四节 租赁合同 733
第五节 融资租赁合同 736
第十章 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 737
第一节 承揽合同 737
第二节 建设工程合同 739
第十一章 提供劳务的合同 742
第一节 运输合同 742
第二节 保管合同 744
第三节 仓储合同 745
第四节 委托合同 746
第五节 行纪合同 747
第六节 居间合同 748
第十二章 技术合同 748
第一节 技术合同概述 748
第二节 技术开发合同 751
第三节 技术转让合同 753
第四节 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753
第十五编 担保法 755
第一章 总则 755
一、被担保的债权 755
二、反担保 755
三、不得为担保义务人的人 756
四、禁止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 756
五、对外担保合同的无效 756
六、主合同的效力与从合同的效力 756
第二章 保证 757
一、分支机构作为保证人的效力 757
二、企业职能部门作为保证人 757
三、连带共同保证 757
四、保证合同的成立 758
五、最高额保证 758
六、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 758
七、特殊保证的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 759
八、主债权的转让 759
九、主合同的变更 759
十、保证期间的计算 759
十一、诉讼时效 760
十二、人保和物保并存时的责任 760
十三、以贷还贷时候的保证责任 760
第三章 抵押 760
一、以将要产生的物作为抵押物 760
二、耕地禁止抵押 761
三、公益单位的抵押 761
四、流押的禁止 761
五、抵押权的生效 761
六、清偿顺序(抵押人的次序权) 761
七、保全撤销权 761
八、抵押权效力所“笼罩”的范围 761
九、抵押不破租赁与租赁不破抵押 762
十、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762
十一、对数项债权的清偿顺序 762
十二、抵押人为第三人时的免责 762
十三、所有权与抵押权的混同 762
十四、抵押权不得单独转让 762
十五、担保物权的冲突 763
第四章 质押 763
一、动产质押 763
二、权利质押 764
第五章 留置 764
一、留置权的“善意取得” 764
二、占有对方的动产,是留置权成立的条件之一 764
三、紧急留置权 764
四、可以成立留置权的合同 764
五、记忆 765
第六章 定金 765
一、立约定金 765
二、成约定金 765
三、解约定金 765
四、定金的实践性 765
五、定金适用于不履行和部分不履行 765
六、定金的数额 765
七、定金罚则的不适用 766
第十六编 商法 767
第一章 公司法 767
第一节 公司概述 768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775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 779
第四节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 785
第二章 合伙企业法 786
第一节 合伙企业及其特征 786
第二节 合伙企业的设立 787
第三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791
第四章 “三资企业”法 793
第一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793
第二节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795
第三节 外资企业法 797
第五章 破产法 799
第六章 票据法 804
第一节 票据法概述 806
第二节 票据权利与票据行为 808
第三节 票据抗辩与补救 810
第四节 汇票 811
第五节 本票和支票 814
第七章 保险法 815
第一节 保险法概述 817
第二节 保险合同 818
第三节 保险合同分论 822
第四节 保险业法律制度 824
第八章 海商法 825
第十七编(上) 民事诉讼法 826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826
一、民事诉讼 826
二、民事诉讼法 826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827
一、基本原则 827
二、基本制度 828
第三章 主管与管辖 829
一、法院主管 830
二、级别管辖 830
三、地域管辖 831
四、裁定管辖 835
五、管辖权异议 836
第四章 诉 837
一、诉的要素 837
二、诉的种类 837
三、反诉 838
第五章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 839
一、当事人概述 840
二、原告与被告的确定 841
三、共同诉讼 841
四、诉讼代表人 845
五、第三人 846
六、诉讼代理人 849
第六章 民事诉讼证据 850
一、证据的含义 851
二、证据的种类 851
三、证据的分类 853
四、证明对象 854
五、举证责任 854
六、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857
七、民事诉讼证据的其他规定 857
第七章 相关制度 858
一、期间、送达 859
二、法院调解 859
三、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 861
四、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 863
五、诉讼费用 864
第八章 普通程序 865
一、普通程序的程序阶段 865
二、撤诉、缺席判决与延期审理 868
三、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 870
第九章 简易程序 871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871
二、简易程序的具体程序规定 872
第十章 第二审程序 874
一、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874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 876
三、上诉案件的裁判 878
第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878
一、基于审判监督权的再审 878
二、检察院基于法律监督权的抗诉和再审 880
三、基于当事人诉权的申请再审 880
四、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881
第十二章 特别程序 882
一、特别程序 882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 883
三、宣告公民失踪与死亡案件 883
四、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 884
五、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 885
第十三章 督促程序 885
一、督促程序的适用条件 885
二、支付令 886
第十四章 公示催告程序 887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条件 887
二、公示催告的审理程序 887
三、除权判决 887
第十五章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 888
一、破产的法律适用 888
二、破产申请与受理 888
三、债权人会议 889
四、破产宣告程序 889
第十六章 民事判决、裁定与决定 890
一、民事判决与民事裁定的区别 890
二、民事判决与民事裁定的具体适用 890
三、民事决定 891
第十七章 执行程序 891
一、执行的原则 891
二、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891
三、执行开始 894
四、执行措施 895
五、执行中止与执行终结 900
第十八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900
一、涉外民事诉讼 901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901
三、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相关规定 902
四、司法协助 903
第十七编(下) 仲裁法 904
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概述 904
一、仲裁范围 904
二、《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904
第二章 仲裁机构和仲裁协会 905
一、仲裁机构 905
二、仲裁员 905
三、中国仲裁协会 906
第三章 仲裁协议 906
一、仲裁协议的类型 906
二、仲裁协议的内容 907
三、仲裁协议的效力 907
四、仲裁协议的无效 909
第四章 仲裁程序 910
一、申请与受理 910
二、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910
三、仲裁庭的组成 911
四、仲裁审理 912
五、仲裁中的和解、调解与裁决 912
第五章 仲裁裁决的撤销与不予执行 914
一、仲裁裁决的撤销 914
二、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 915
三、撤销仲裁裁决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的比较 916
四、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后的处理 917
第六章 涉外仲裁 917
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机构 918
二、简易程序 918
三、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的区别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