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来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永红,张生寅著(内蒙古财经大学)
  • 出 版 社: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25032894
  • 页数:3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林业、畜牧业、采矿业、农田垦殖、人口变迁等几个方面论述了1368~1949年明、清、民国各个时期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的民族分布格局和社会变迁状况。

绪论 1

第一章 黄河上游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概况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 2

一、自然地理概貌 2

二、气候条件 6

三、生物多样性状况 8

第二节 经济社会概况 13

一、行政区划概貌 13

二、民族与人口 17

三、经济类型与人民生活 19

第三节 生态环境概况 22

一、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脆弱性 22

二、明以前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概况 24

三、明代以来的气候及生态环境 31

四、生态现状 33

第二章 林业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第一节 概说及简介 42

一、林业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概说 42

二、森林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简介 44

第二节 明代黄河上游地区林业概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

一、关于植树护林的史料举例 47

二、林木资源消耗和破坏的史料举例 49

三、林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52

第三节 清代的林业 53

一、对植树护林较前代有所重视 53

二、林木遭破坏比前代严重 57

三、森林遭破坏的恶果 62

四、左宗棠主持的植树造林 65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林业 68

一、造林有新起色 68

二、护林较有实效 73

三、林木消耗十分惊人 75

四、林区减少的严重后果 81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林业概况 85

一、发展历程 85

二、护林育林 86

三、植树造林 89

第三章 畜牧业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1

第一节 草场资源概说及明代的畜牧业 91

一、草场资源 92

二、明代的畜牧业 95

第二节 清代及以后的畜牧业 100

一、清代的畜牧业 100

二、民国时期的畜牧业 10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畜牧业概况 109

四、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4

第四章 采矿业、近现代工业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7

第一节 明、清、民国时期的采矿业 117

一、明、清时期 117

二、民国时期 12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近代工业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0

一、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30

二、近代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概况 136

一、主要发展历程 136

二、工业结构及特点 138

三、工业建设的主要成就 140

第五章 农业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44

第一节 明代的农业垦殖及水利建设 144

一、屯田垦殖及其演变 144

二、民田垦殖及水利建设 152

第二节 清代的农业垦殖及水利建设 159

一、农田面积进一步增加 159

二、水利设施的改善 167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农业垦殖及水利建设 172

一、农田垦殖的进一步拓展 172

二、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7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垦殖及水利建设概况 179

一、农田垦殖及农业结构调整 179

二、农田水利建设成就辉煌 182

第六章 明、清、民国时期人口的变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86

第一节 明代黄河上游地区人口的变迁 186

一、以屯田军卒为主的人口移入 186

二、人口数量的增减 189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人口的变迁 191

一、清代人口的大起大落 191

二、民国时期人口的恢复性增长 196

第三节 农业垦殖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9

一、明代的表现 200

二、清代的表现 206

三、民国时期的表现 211

第七章 明以来黄河上游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其变迁 216

第一节 元明时期新出现的民族及民族分布新格局的形成 216

一、回族 216

二、撒拉族 218

三、东乡族 220

四、保安族 224

五、裕固族 226

六、土族 229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主要的民族迁徙活动 235

一、明代东蒙古部落的移入 235

二、西蒙古部落入据青海及河南藏族向环青海湖地区的迁徙 238

三、清代满族的迁入 242

四、清末回族居地的变化 246

五、民国时期哈萨克族的迁入 250

第三节 藏族、裕固族等民族部落制度的变迁 253

一、藏族 253

二、裕固族 262

第四节 各民族的生态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5

一、各民族生态观概说 265

二、藏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然崇拜及禁忌习俗 267

三、历史上藏族制定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 270

第八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管理 273

第一节 增储、蠲免与劝输 274

一、扩大农垦,增加粮储 274

二、蠲免赋役 280

三、劝捐、劝借、劝粜 285

第二节 赈济灾荒 286

一、勘报灾情 286

二、临灾赈济 288

三、恤政机构 291

四、以工代赈 294

第三节 行政管理与思想控制的强化 295

一、县以上行政建置概况 296

二、里甲制度及其变迁 300

三、土官、土司制度及其演变 306

四、教育、宗教之化导 313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316

第一节 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 317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317

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319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 321

四、生态建设工程 323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330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330

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333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处理 336

四、噪声污染及控制 339

第三节 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管理 341

一、环境监测 342

二、环境保护管理 349

第十章 经济开发、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历史启示 357

第一节 经济开发、社会变迁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357

一、农牧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 357

二、工业的兴起、发展与生态环境 363

三、人口因素及战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4

四、国家政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67

五、生态环境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370

第二节 几点启示及建议 373

一、必须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73

二、必须努力实现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77

三、继续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 379

四、保持现有西部开发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81

五、注意汲取历史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开发新模式 382

六、倡导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84

附录: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 386

后记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