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1
第一部分 词汇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1
一、引言 1
二、词素教学法 3
2.1 求“同”法 3
2.2 辨“异”法 7
2.3 小结 10
三、构词法教学法 11
3.1 引言 11
3.2 理论准备 11
3.3 单纯词教学案例 14
3.4 合成词 20
四、隐喻联想教学法 41
4.1 隐喻理论 41
4.2 教学案例一:上 42
4.3 教学案例二:下 47
五、同义词(近义词)教学法 48
5.1 近义词的辨析程序 49
5.2 近义词教学个案 53
六、反义词教学法 63
6.1 引言 63
6.2 教学个案一:“矮”类词 63
6.3 教学个案二:“爱”类词 65
6.4 教学个案三:“胜利”类词 66
七、词汇教学中的其他因素 66
7.1 惯用语教学法 66
7.2 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68
八、结语 69
第二部分 语法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71
一、词汇难点 71
1.1 量词—汉语里的数量名结构 71
1.2 语气助词—以“啊、吧”为例 75
1.3 离合词—“洗澡、洗了一个澡、你澡洗了吗?” 79
1.4 “都”和“也”—“我们都去公园”和“我们也去公园” 81
1.5 “才”和“就”—“他四岁就上学”和“他十岁才上学” 84
二、表达常用功能 86
2.1 表达疑问—怎么用汉语发问呢? 86
2.2 表达说话人的态度—以“能、会、可以”等为例 88
2.3 进行比较—“比”字句:“篮球比乒乓球大” 91
2.4 “把”字句—处置和移动:“他把我的杯子打破了” 93
2.5 “被”字句—“他打破了我的杯子”和“我的杯子被他打破了” 97
2.6 起来、出来—“天气冷起来了”和“汗都急出来了” 101
三、特殊句子结构 103
3.1 名词作谓语—“今天是星期四”和“今天星期四” 103
3.2 句子形式作谓语—“他的身体健康”与“他身体健康” 105
3.3 定语综观—以“我的一件红衣服”为例 109
3.4 “的”字短语—“开车的司机”和“开车的” 115
3.5 “在”—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118
3.6 初识补语—表达程度或评价:“你的汉语说得很好” 120
3.7 补语入门—事件和事件的结果:“听懂”与“吃饱” 125
3.8 补语提升—简单趋向补语及其位置:“拿一本书来” 128
3.9 补语系统的初步建立—复合趋向补语及其意义引申:“天气冷起来了” 131
3.10 兼语句—“老师请你们明天到他办公室去” 135
第三部分 交际功能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144
一、引言 144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4
1.2 功能项目依据 144
1.3 功能项目的具体研究 144
1.4 教学策略建议 144
二、社交表达 145
2.1 打招呼/寒暄/问候 145
2.2 介绍 152
2.3 告别 159
2.4 感谢 167
2.5 祝颂 173
2.6 馈赠 178
2.7 称赞 181
三、其他表达 187
3.1 拒绝 187
3.2 批评 196
3.3 道歉 206
3.4 请求 215
第四部分 汉字难点及其教学研究 228
一、引言 228
二、对外汉字教学名称的确定 229
三、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思考 231
四、引导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认知汉字 235
4.1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认知汉字 236
4.2 从汉字的性质来认知汉字 237
4.3 从汉字结构功能的完整性认知汉字 239
五、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243
5.1 基于汉字结构功能完整性的层次教学策略 243
六、结语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