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编 理论篇:新理念 6
第1章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6
1.1振兴农村教育的新思路 6
1.1.1现代远程教育及其特点 6
1.1.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标和特点 7
1.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新任务 8
1.2.1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8
1.2.2解决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的需要 9
1.2.3开展农村教育问题科学研究的需要 9
1.3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探索 10
1.3.1教育资源的概述 10
1.3.2科学应用教育资源 11
第2章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技术应用的新境界 14
2.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4
2.1.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14
2.1.2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15
2.2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在于应用 15
2.2.1应用是价值的体现 15
2.2.2应用是艺术的体现 16
2.2.3应用是创新的体现 16
2.3教学设计是应用的关键环节 17
2.3.1教学设计概述 18
2.3.2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19
2.3.3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全过程 19
第二编 技术篇:新技术 23
第3章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系统 23
3.1简单实用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 23
3.1.1简单实用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 23
3.1.2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的特点 25
3.2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26
3.2.1设备介绍 26
3.2.2设备的连接 27
3.2.3系统的资源和使用 27
3.2.4系统维护 28
3.3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的教学策略 28
3.3.1视听教学理论 28
3.3.2光盘播放系统的教学策略 31
第4章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系统 33
4.1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 33
4.1.1卫星通信技术基础 33
4.1.2 Ku波段卫星IP数字广播系统 36
4.1.3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 37
4.2“天地合一”的卫星教学收视系统 39
4.2.1卫星教学收视系统介绍 39
4.2.2卫星教学收视系统设备和配置 40
4.3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的安装和维护 42
4.3.1收视系统的安装 42
4.3.2系统维护 44
4.4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的资源和应用 44
4.4.1基于卫星收视系统的教学资源 44
4.4.2卫视系统教学资源的应用和管理 45
4.5基于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的教学策略 46
第5章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系统 48
5.1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系统 48
5.1.1计算机教室系统介绍 48
5.1.2计算机教室系统的特点 50
5.2计算机教室系统的安装 50
5.2.1计算机教室系统的环境准备和布置 51
5.2.2相关的软硬件设备 51
5.2.3网络的连接和设置 52
5.2.4其他需注意的事项 55
5.3基于计算机教室系统的教和学的策略 55
5.3.1高效的课堂教学 55
5.3.2愉快的协作学习 57
5.3.3充分的资源共享 57
5.3.4虚拟的Internet浏览 57
5.4计算机教室系统维护 58
5.4.1计算机教室的硬件维护 58
5.4.2计算机教室的软件维护 59
5.4.3计算机教室的其他维护 63
第6章 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 64
6.1计算机基础概述 64
6.1.1计算机基础知识 64
6.1.2中文版Windows XP基础 68
6.1.3 Word 2003应用简述 84
6.1.4 Excel 2003应用简述 97
6.2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110
6.2.1计算机网络基础 110
6.2.2 Internet基础知识 115
6.3网络安全与知识产权 123
6.3.1网络安全 123
6.3.2知识产权 123
第7章 中小学常用软件和制作平台 125
7.1常用工具软件介绍 125
7.2课件制作平台介绍 126
7.2.1用画图工具软件绘制图形 126
7.2.2用“几何画板”作数学课件 129
7.2.3用PowerPoint 2003制作课件 135
第8章 网络教育资源的搜集与利用 143
8.1网络教育资源及其特点 143
8.1.1网络教育资源概念 143
8.1.2网络教育资源特点 144
8.2网络教育资源的搜集 144
8.2.1网络搜索引擎的分类 145
8.2.2著名的搜索引擎简介 145
8.2.3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147
8.2.4用工具软件搜索和下载教育资源 148
8.2.5网络资源的搜索步骤和保存方法 148
8.3著名教育资源网站简介 149
8.3.1网络文献资源的级别及站点推介 149
8.3.2常用教育教学资源网站推介 150
第三编 实践篇:新探索 155
第9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概述 155
9.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155
9.1.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提出 155
9.1.2课程整合的积极意义 156
9.1.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157
9.1.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推进策略 159
9.2整合实践催生新的教学模式 161
9.2.1教学模式及其基本结构要素 161
9.2.2新型教学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163
9.3几种典型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特点介绍 163
9.3.1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163
9.3.2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165
9.3.3网络环境下的助学模式 167
9.3.4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学习(W ebQuest)模式 167
第10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 170
10.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案例 170
10.1.1《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170
10.1.2《走近李白》课堂实录 174
10.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案例 179
10.2.1《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实录 179
10.2.2《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教学实录 186
10.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案例 190
10.3.1 《Sounds》教学设计 190
10.4信息技术与小学艺术学科整合案例 193
10.4.1《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194
10.4.2《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96
10.5信息技术与小学自然学科整合案例 198
10.5.1《两栖动物》课堂教学实录 198
10.6信息技术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案例 202
10.6.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学习设计(WebQuest) 202
第11章 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教学整合 208
11.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208
11.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211
11.3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案例 215
11.4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案例 217
11.5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案例 220
11.6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整合案例 225
11.7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案例 229
11.8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课程整合案例 232
11.9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整合案例 235
11.10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案例 238
11.11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程整合案例 241
第四编 研究篇:新发展 248
第12章 教育技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248
12.1教育技术促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 248
12.1.1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248
12.1.2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50
12.1.3提供创新教育的学习工具和舞台 250
12.2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251
12.2.1课程及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251
12.2.2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251
12.3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和学习观 252
12.3.1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52
12.3.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观——现代学习方式 253
12.3.3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55
12.4建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57
12.4.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57
12.4.2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258
12.4.3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60
第13章 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新平台 262
13.1教师素质与教师专业化 262
13.1.1新时期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262
13.1.2教师专业化概述 263
13.2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265
13.2.1课程资源及其基本特点 265
13.2.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265
13.3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解读 268
13.3.1什么是“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268
13.3.2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宗旨和原则 268
13.3.3教师网联计划的推进方针和策略 269
13.3.4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重要意义 269
结语: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271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