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美育的性质和特点 2
二 美育的内容和作用 4
三 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6
上篇 美学理论基础 11
第一章 美和美的本质 11
一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11
二 美是生活 13
三 劳动创造是美的真谛 16
四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美学意境——美的形象性 19
五 孔子与《韶》乐——美的感染性 21
六 从咏菊诗所想到的 23
七 真善美的统一 27
第二章 美的形态 31
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自然美 31
二 人民,伟大的艺术家——社会美 34
三 美的集中再现——艺术美 36
四 西子湖畔话优美 38
五 英雄碑前话崇高 40
六 被撕碎的美——悲剧 43
七 笑声中的思考——喜剧 48
第三章 美的形式 52
一 什么是美的形式 52
二 谁持彩练当空舞——色彩 53
三 “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线、形 56
四 未成曲调先有情——声音 59
五 从阅兵式谈起——整齐一律 62
六 从中国对联谈起——均衡、对称 64
七 万紫千红总是春——服饰美 66
八 毕加索画的艺术特色——变形、怪诞 68
第四章 审美感受 71
一 青春的觉醒——美感的心理要素 71
二 一千个观众,一千个贾宝玉——美感的个体性差异 73
三 燕瘦环肥——美感的时代性 76
四 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美感的阶级性 79
五 中国故宫与古希腊神庙——美感的民族性 81
六 心动神摇与共鸣——美感的共同性 85
七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陶冶和净化 87
八 物随情移——情感对美感的影响 90
第五章 学生美 93
一 人的美在哪里 93
二 人的青春最美 97
三 理想的审美价值 99
四 知识美 103
五 职业的美学形象 105
六 学生风度 108
中篇 审美修养 113
第六章 文学艺术审美 113
一 从贾宝玉是谁说起——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113
二 风格即人——文学艺术的风格美 115
三 走向更丰富的世界——小说的美学趋势 116
四 诗歌的情、境、味——诗歌审美 118
五 散文的形与神——散文审美 124
第七章 电影、戏剧艺术审美 131
一 年轻的综合艺术——电影艺术审美特征 131
二 蒙太奇与长镜头——电影艺术表现手法 136
三 文学、音乐、舞蹈有机结合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140
四 以写意和程式化为特征的舞台艺术——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 144
第八章 音乐、舞蹈艺术审美 147
一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什么美——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147
二 高山流水遇知音——感知、联想、体验 152
三 贝多芬与交响乐——交响音乐审美 156
四 世界主要音乐流派 158
五 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舞蹈艺术审美 160
第九章 绘画、雕塑、书法、摄影艺术审美 166
一 造型性、瞬间性、表情性的有机结合——绘画艺术审美特征 166
二 中国绘画美学三境——迷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168
三 画中有诗和画中有戏——中西方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172
四 静止中的动态美——雕塑艺术审美特征 176
五 龙蛇竞笔端——书法艺术审美 179
六 高度逼真的纪实性艺术——摄影艺术审美 183
第十章 语言美学修养 186
一 语言艺术的欣赏 186
二 语言的准确性 189
三 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 191
四 语言三性 194
五 色彩斑斓的幽默语言 197
六 语言艺术创作 200
下篇 情趣美修养二 高山流水遇知音 202
第十一章 用情趣美化自己的青春 202
一 人生与青春断想 202
二 青春的激荡在于情趣 203
三 人生情趣丰富性的展示 205
四 愿青春奏出奋斗的乐章 207
五 求知,情趣的不竭源泉 209
六 让情趣与事业紧紧相抱 211
第十二章 热爱生活 培养情趣 213
一 从延安窑洞谈起——居住空间情趣 213
二 蓄香于室 聚景于盆——养花养草情趣 216
三 投向自然 反朴归真——热爱自然情趣 218
四 方寸之间 可览世界——集邮情趣 221
五 知音畅叙 相互砥励——友谊 224
六 培养气质 仪态万方——仪态 227
七 生命在于运动——健美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