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秀生,张平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2523345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系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注重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沿革及简要评述 1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简要回顾 1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2

一、内地建设战略阶段 3

二、三线建设战略阶段 7

三、战略调整阶段 9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9

一、沿海发展战略阶段 9

二、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11

三、区域发展战略新阶段 12

第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 2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基本理论 20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概念 20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和变动的经济学理论 20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23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原因及影响 28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 29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 29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1

第三节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 32

一、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 32

二、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 33

第三章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轨迹与特征 39

第一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条件 39

一、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演进的因素 39

二、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条件 40

第二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时间轨迹 44

一、改革以前的结构变动轨迹 44

二、改革以来的结构变动轨迹 46

第三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空间轨迹 49

一、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过程 49

二、中国工业产业的区域集聚 50

三、中国城市工业经济的集聚 52

第四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政策轨迹 53

一、平衡的区域产业政策 53

二、倾斜的区域产业政策 56

三、协调性区域产业政策 58

第四章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3

第一节 东部地区的地位和发展优势 63

一、东部地区的地位 64

二、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 65

第二节 东部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67

一、环境和资源的双重约束 67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 69

三、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69

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70

五、东部地区缺乏区域内的协调和合作 71

第三节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途径 73

一、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73

二、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73

三、发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 75

四、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 75

五、促进区域产业整合,推进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76

六、加强东部同中西部地区的融合 77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 81

第一节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81

一、西部地区概况 81

二、西部地区的开发历史 82

第二节 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制约因素 84

一、生态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贫困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84

二、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较低,开发资金来源单一,资本缺乏 85

三、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86

四、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86

五、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仍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88

六、城市化水平低,形成对西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制约 89

七、产业结构演变缓慢 89

八、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且在区域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90

第三节 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途径 91

一、继续优先推进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92

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劳动力素质 92

三、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93

四、吸引投资,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 94

五、加快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进程,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94

第六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98

第一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 98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意义 99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意义 100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基础 102

第二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制约因素 105

一、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 105

二、产业结构失调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06

三、失业职工多,社会保障压力大 108

四、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制约 109

五、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困难 109

第三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 110

一、促进市场体制在基础性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 110

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 111

三、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112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13

五、推进资源型企业和地区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114

第七章 中部地区崛起 117

第一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118

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 118

二、农业发展优势 118

三、能源原材料优势 122

四、市场优势 124

五、产业优势 124

六、劳动力及人才优势 126

第二节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意义 127

一、中部地区崛起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27

二、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28

三、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8

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区域经济适应新世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 129

五、中部地区崛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的需要 129

六、中部地区崛起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130

七、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长期保持吸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 131

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中部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 131

九、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东部地区的升级和西部地区的开发 132

第三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 132

一、东部大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32

二、西部大开发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34

三、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35

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36

第四节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138

一、更新传统思想观念,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138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塑造区域形象 139

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中部经济的竞争力 139

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140

五、实施分工创新战略,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141

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有地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 142

七、推进城市化进程,培育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极 142

第八章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 144

第一节 城市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44

一、城市是特殊的经济区域 144

二、中国城市的经济功能 147

三、中国城市发展状况 149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154

一、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54

二、中国城市的外部空间结构 156

第三节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161

一、中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161

二、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 165

三、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70

第九章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 178

第一节 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 178

一、发展经济学对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 179

二、城乡一体化理论 180

三、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183

四、中国的城乡一体化研究 184

第二节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现状评述与成因解析 187

一、中国城乡发展差距的现状评述 187

二、中国城乡差距的成因分析 193

第三节 城乡差距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198

一、城乡势能 198

二、城乡差别效应 200

三、城乡差距推动制度变革 202

第四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创新 204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204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与方式 206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 207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选择 208

第十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 213

第一节 县域经济:内涵、特征与经济地位 213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213

二、中国县域经济的特征 216

三、县域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18

第二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9

一、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19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21

第三节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 225

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225

二、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33

三、经济结构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 237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39

第十一章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243

第一节 资源型地区概述 243

一、资源型地区的定义和分类 243

二、资源型地区产业的特点 246

三、资源型地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48

第二节 我国资源型地区面临的问题 249

一、产业结构单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型产业依赖度过大 249

二、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以及企业社会化负担过重 249

三、地区开发的飞地性与低层次产业结构之下的地区布局问题 250

四、人才综合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流失严重 251

五、区位禀赋低下 251

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虚假性 251

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治理压力大 252

第三节 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 252

一、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内涵 252

二、国外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基本模式 253

三、我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对策 254

第十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6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 261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261

二、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 262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63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63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65

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66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进一步加强和增进民族团结 266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衡量 267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性衡量 267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衡量 267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270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兼容与选择 270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273

第五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 274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 274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 275

三、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277

第六节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 278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利益协调 278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框架 279

第十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宏观调控 283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 283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宏观调控 283

二、中国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 286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政策 288

一、区域财政政策 288

二、区域金融政策 291

三、区域投资政策 293

四、区域产业政策 295

五、区域法律政策 297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