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总目 1
九歌新考 3
序 3
一、引言 5
二、《九歌》异说综述 7
三、秦汉宗教一般 26
四、东皇太一考 43
五、楚祀河伯辨 69
六、楚神杂论 93
七、楚郊祀歌说批判 115
八、丰隆及其他 131
九、屈原创作说申述 144
十、结论 161
《韩非子》札记 165
《韩非子》版本知见录 165
《韩子》的编者——刘向 177
朱锡庚《韩非子校正》介绍 185
韩非是韩国的忠臣,还是秦国的谋士? 195
田常与宰予的斗争 200
战国时代的封君 205
《有度》辨 216
形名之术的由来 223
研究韩非哲学的一条新途径 229
《十过》的真伪问题 233
当涂之人——韩玘 240
韩非对纵横家的批判 242
历史异说琐谈 250
论商鞅 258
《亡征》史实例证 265
周主·周君·周天子 272
郭偃之法 278
战国时代的法书 282
韩非作品写作年代的推断 291
寓言漫谈 299
韩非与“百国春秋” 310
《战国策》与《韩非子》 323
韩非写作手法上的一些特点 335
说图像 342
《韩非子》版本小议 345
韩非论君臣关系 349
法家的理想 359
韩非的偏见 365
“用人唯贤”不是法家观点 371
历历如贯珠的一种新文体——储说 380
禅让与儒法之争 387
韩非对吕不韦的批判 395
韩非反对工商业么? 408
韩非是怎样对待师说的? 412
“坚白”“无厚”综述 419
韩非对人民的态度 425
论申不害 433
战国时期的几起变乱佚史 444
我国文学中第一个塑造出来的典型形象 456
耕战与儒法之争 461
陈奇猷《韩非子刻本源流考》商兑 466
圣人解 474
评直躬之“直” 482
韩非对尧舜的批判 487
烈士考 494
《靳令》与《饬令》的关系 499
韩非论变法 504
《韩非子》篇目的新编排 508
后记 515
附录:《〈韩非子〉札记》述评&段熙仲 516
韩非 525
一、韩非生活的时代 525
二、人口论与社会进化观 529
三、变法的成败与国家的兴亡 532
四、法的内容和特点 535
(一)为什么要实施法治 535
(二)法治的基本内容 537
(三)立法的原则 542
五、术的内容和特点 547
(一)术的产生 547
(二)术的理论基础——人性论 549
(三)术的运用 551
六、势的内容和特点 557
(一)势的首要意义 557
(二)自然之势和人设之势 558
七、韩非的政治目的 562
八、韩非思想与先秦学术 567
九、杰出的文学成就 574
十、悲惨的结局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