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衣冠南渡”(代序) 1
第一章 漫漫南迁路 1
一、战前十年 1
二、暂驻足衡山湘水 7
三、昆明两年 10
从城里到龙泉镇 10
“化外之区”的新发现 14
狼烟又起 17
四、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17
五、行难居不易 20
第二章 新学术的拓荒牛 27
一、卧病倒床 27
二、此虽旧域,其命维新 29
三、白色的反思 33
四、桂花坳傅家 35
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40
第三章 谦谦君子甲骨狂人 45
一、代理所务 46
二、殷历谱 49
三、甲骨二堂 52
第四章 战时中国最好的文科图书馆 56
一、读书种子与图书馆建设 56
二、文化劫掠与衣冠南渡 58
三、图书管理 59
四、深山藏书城 62
第五章 困厄与突围 65
一、贫病煎迫 65
二、谣言与刺刀 72
三、待人与律己 77
四、治学与入仕 82
五、撒在山野的世家子 84
第六章 请名家找新才 91
一、非巨子不足以服膺士林 91
陈寅恪与史语所 91
汉语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95
二、杜鹃啼归 96
胡厚宣背弃师门 96
割肉啖人,心痛何似 98
找新才的艰难尝试 100
王铃与李约瑟 103
三、栗峰书院的北大文研所 105
昆明恢复招生 106
栗峰书院的北大文研所 107
未进过校门的北大生 108
第七章 六同别录 116
一、无中生有著新史 118
清史“档案派”大家李光涛 119
劳榦的居延汉简研究 122
二、实现语言科学的国际化 123
“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 124
马学良:撒尼山寨寻宝人 128
董同龢苦著“天书” 130
三、人类学的拓荒发轫 132
凌纯声、芮逸夫—中国民族学的双子星座 132
吴定良—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奠基人 137
四、锄头上建立的现代考古 141
彭山汉墓发掘 141
从抚琴台到蜀王陵 144
梁思永—病榻上的硬脊梁 145
吴金鼎—田野考古第一人 150
夏鼐的西北行 153
第八章 张家祠堂与中央博物院 159
一、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160
二、中博院总干事曾昭燏 166
三、马长寿—开“川康民族考察”之先河 167
四、李霖灿与东巴文化研究 170
五、谭旦冏的民间手工业调查 174
第九章 娶个太太待俺亲 178
一、第一个成功是逯卓亭 180
二、景云,你在他乡还好吗? 183
三、爬山豆,叶叶长 188
四、素萱光涛乐未央 192
第十章 陶孟和与社会科学研究所 195
一、从社会调查到社会科学研究 196
二、石崖湾与门官田 198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202
四、过尽千帆皆不是 205
第十一章 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 210
一、中国现代建筑科学的摇篮 210
二、李庄的“太太的客厅” 216
第十二章 风雨同济 225
一、东岳庙与工学院 225
二、禹王宫校本部 228
三、天下同济 234
第十三章 念兹别离,永怀缱绻 237
一、抗战胜利 237
二、傅斯年代长北大 238
三、东迈在迩 240
四、留别栗峰 242
五、羊街八号 243
六、去留徘徊 248
七、永怀缱绻 258
尾声 265
后记 266
主要人物介绍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