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国问 1
绪论二:从人类历史的大宏观看20世纪中国的尴尬 17
第一章 从戊戌到辛亥 1
一 戊戌的遗产 1
二 庚子事件的思想史意义 6
三 清末宪政 9
四 革命与改良之间 14
五 难得的严复 25
六 梁启超:20世纪中国的启蒙之父 32
七 孙中山:终归是儒生 38
第二章 从辛亥到“五四” 48
一 道术将为天下裂 48
二 新文化运动及其地位 51
三“怪圈”不怪 61
四 俄国的光芒 75
五 简说陈独秀 84
六 重读鲁迅 89
七 胡适的好处 104
第三章从“五四”到“抗战” 110
一“主义”的泛滥 110
二 三哲来华 116
三 科玄之争 121
四 中国社会史问题论争 128
五 新生活运动 137
六 新启蒙运动 142
七 自成一格的梁潄溟 146
八 张君劢:在哲学与政治之间 154
九 陈序经如是说 160
第四章从“抗战”到“土改” 170
一 战国策派:中国的尼采们 170
二 所谓的“新民主义” 175
三 新儒家诸贤 179
四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 190
五 王实味与野百合 200
六 自由主义的短期复兴 206
七 国民党的建国主张 211
八 中间派的建国主张 215
九 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218
第五章从“土改”到“文革” 224
一 新的时空观 224
二 思想改造运动 227
三 对胡适的批判 234
四 胡风冤乎 245
五从“逐步过渡”到“大跃进” 256
六1957年反右 264
七 现代海瑞 275
第六章“文革”十年 282
一 何谓“文化革命” 282
二 吴晗的悲剧 291
三 以史代法 295
四 广场政治与集体狂欢 300
五 太阳崇拜 307
六 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 312
七 无知也是力量 320
八 顾准的另类言说 325
第七章从“文革”结束到世纪末 332
一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32
二 人道主义讨论与反精神污染 336
三 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对繁荣 341
四 文化热与所谓的新启蒙 349
五 儒学复兴与文化保守主义 352
六 反西方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356
七 自由主义的新阶段 360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