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5
卷一 建置 31
一 位置面积 31
二 历史沿革 31
三 行政区划 33
四 城市·集镇 40
(一)城池 40
(二)集镇 41
卷二 自然环境一 地形 45
(一)山脉 45
(二)河流 46
二 地质 48
(一)构造 48
(二)地层岩石 48
(三)矿产 49
三 土壤 49
(一)三种不同类型的面积 49
(二)五种土类面积 50
(三)成土母质发育土壤所占比重 51
(四)耕作土壤质地分级面积 51
(五)土壤质地与养分含量 52
四 植被 52
五 气候 53
(一)四季特征 53
(二)降水量 54
(三)日照 54
(四)初、终霜雪期 55
(五)晴天日数 56
(六)风向·风速 56
(七)自然灾害 57
六 自然资源 63
(一)矿物 63
(二)生物 63
(三)水资源 64
卷三 人口 69
一 人口变化 69
二 人口分布与密度 70
三 人口结构 71
(一)性别构成 71
(二)年龄构成 72
(三)文化构成 73
(四)职业构成 73
(五)城乡人口 74
(六)民族构成 74
四 婚姻、生育与人口增长状况 75
(一)婚姻状况 75
(二)生育状况 75
(三)人口增长状况 76
五 计划生育 76
卷四 城乡建设一 城市建设 81
(一)布局 81
(二)基础设施 83
(三)管理 96
二 乡村建设 99
(一)市辖镇 99
(二)乡村集镇 100
(三)村庄 103
三 建筑 104
(一)各类典型建筑 104
(二)勘察设计 106
(三)建筑工艺·技术 106
(四)管理 106
四 环境保护 108
(一)污染 108
(二)治理 109
卷五 工业 113
一 综述 113
二 机械工业 118
(一)机电 118
(二)民用机械 118
(三)汽车配件 119
(四)船舶修造 119
三 化学工业 119
(一)化肥 120
(二)日用化工 120
(三)化工原料 121
(四)药品 121
(五)塑料制品 122
四 建材工业 122
(一)水泥 122
(二)砖瓦 123
(三)建筑构件 123
(四)石灰 124
五 纺织工业 124
(一)棉纺 125
(二)棉织 125
(三)毛纺织 126
(四)丝织·化纤 126
(五)针复制 126
(六)絮棉 126
(七)印染 126
六 食品工业 127
(一)粮食加工 127
(二)食油加工 128
(三)酱醋 128
(四)糕点 128
(五)食品添加剂 128
(六)饮料·酒类 129
(七)卷烟 129
七 工艺美术工业 129
(一)木雕 130
(二)玉雕 130
(三)刺绣 130
八 缝纫工业 131
九 皮革工业 131
十 金属制品工业 132
(一)有色金属制品 132
(二)铁器 132
(三)白铁制品 133
十一 印刷工业 133
十二 冶金工业 133
(一)黄金 134
(二)钢铁 134
(三)硫化钴 134
(四)还原铅 134
十三 家俱工业 135
十四 电力工业 135
(一)电力生产 135
(二)电网建设 136
(三)电力供应 138
十五 主要企业 141
十六 管理 145
(一)机构 145
(二)体制 146
卷六 乡镇企业一 行业 152
(一)工业 152
(二)种养业 155
(三)运输业 158
(四)建筑业 158
(五)商业·服务业 159
二 管理 159
(一)所有制形式 159
(二)分配制度 159
(三)生产管理 160
卷七 交通 166
一 公路运输 166
(一)线路 166
(二)桥梁 170
(三)运输 176
(四)路政 178
二 水路运输 180
(一)航道 180
(二)港口 180
(三)运输 181
(四)航政 182
三 民间运输 183
(一)装卸搬运 183
(二)短途运输 184
(三)信托联运 185
四 铁路运输 185
(一)线路 185
(二)桥梁 185
(三)车站·运量 186
五 航空运输 187
卷八 邮电 191
一 邮政 191
(一)机构 191
(二)网路 193
(三)业务 195
二 电信 197
(一)电报 197
(二)电话 198
卷九 农业 206
一 生产条件 206
(一)耕地 206
(二)劳动力 207
(三)农机具 208
(四)耕牛 211
二 农业技术 211
(一)机构 211
(二)推广和应用 213
三 农作物 222
(一)种植区划 223
(二)粮食作物 224
(三)经济作物 227
四 林业 231
(一)森林资源 231
(二)营林生产 237
(三)场站组织 238
(四)森林保护 240
五 畜牧业 244
(一)畜牧生产 244
(二)疫病防治 246
六 渔业 248
(一)养殖 248
(二)捕捞 248
卷十 水利 252
一 防洪工程 252
二 排水工程 254
三 灌溉工程 255
(一)蓄水工程 255
(二)引水工程 265
(三)提水工程 268
四 管理 269
卷十一 商业 276
一 体制 276
(一)所有制 276
(二)管理 278
二 粮·油·棉 279
(一)粮、油购销 280
(二)棉花购销 284
三 生产资料 286
四 土特产品 289
五 废旧物资 292
(一)回收 292
(二)利用 292
(三)经营形式 292
六 工业品 293
(一)纺织·针织品 293
(二)百货 293
(三)五金·交电·化工 294
(四)日用杂品 295
七 中西药 296
(一)中药 296
(二)西药 297
八 食品·副食品 297
(一)盐 297
(二)糖·烟·酒 298
(三)肉食·禽蛋 299
(四)蔬菜 300
九 饮食服务 300
十 对外贸易 303
卷十二 财政税务一 财政 309
(一)收入支出 309
(二)管理 313
(三)审计 316
二 税务 317
(一)农业税 317
(二)工商税 320
(三)管理 328
卷十三 金融 333
一 机构 333
二 境内流通的货币 334
(一)种类 335
(二)管理 337
三 信贷 339
(一)存款 339
(二)贷款 342
四 信用合作 350
五 保险 351
卷十四 综合管理一 计划管理 355
二 工商管理 356
(一)集市贸易管理 356
(二)企业登记 358
(三)合同管理 359
(四)商标广告管理 360
三 物价管理 362
(一)物价演变 362
(二)监督管理 363
四 计量管理 365
(一)计量器材使用管理 365
(二)计量器材生产管理 367
五 土地管理 368
卷十五 要政纪略卷十六 政党·政协·社团一 政党 389
(一)中国国民党光化县组织 389
(二)中国共产党老河口市(光化县)组织 391
1.解放前“地下”党组织及其活动 391
2.中共老河口市(县)委 394
3.代表大会 395
4.党的基层组织 399
5.党务 401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老河口市委员会 405
(一)机构 405
(二)各届会议简录 405
(三)主要活动 407
三 社团 410
(一)解放前社会团体 410
(二)解放后社会团体 412
卷十七 政权 421
一 清末光化县衙 421
二 中华民国时期光化县政权 421
(一)县政府 421
(二)县下行政机构 424
(三)议政机构 425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河口市(县)政权 426
(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26
(二)市(县)人民代表大会 427
(三)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31
(四)市(县)人民政府 434
(五)市(县)下行政机构 438
(六)审判机关 439
(七)检察机关 440
卷十八 军事 443
一 清末、民国军事 443
(一)体制 443
(二)兵役 446
(三)战事 447
(四)防空 454
二 新中国军事 455
(一)地方机构 455
(二)兵役 459
(三)民兵 460
卷十九 公安·司法一 清末、民国时期公安司法 465
(一)公安 465
(二)司法 466
二 新中国公安司法 467
(一)公安 467
(二)检察 471
(三)审判 473
(四)司法行政 474
卷二十 民政·外事·侨务一 民政 479
(一)褒扬·优抚 479
(二)救济·救灾 481
(三)婚姻登记 483
(四)殡葬改革 483
(五)社会福利 484
(六)支援边疆建设 485
(七)安置 485
二 外事 486
(一)国际交往 487
(二)涉外案件 490
三 侨务 491
卷二十一 劳动人事一 劳动管理 495
(一)劳动就业 495
(二)用工制度 496
(三)劳动工资 496
(四)劳动保险 499
(五)劳动保护 499
二 人事管理 502
(一)干部状况 502
(二)干部管理 503
卷二十二 教育一 各类教育 508
(一)书院·县学·私塾 508
(二)幼儿教育 509
(三)小学教育 510
(四)中学教育 515
(五)成人教育 518
(六)师范教育 520
(七)职业教育 520
(八)特殊教育 522
二 教师 522
三 经费 524
四 勤工俭学 525
五 学校设施 525
卷二十三 文化一 文化艺术 532
(一)戏剧 532
(二)曲艺 534
(三)音乐 535
(四)美术·书法 539
(五)摄影 540
(六)电影 541
(七)文学创作 543
(八)民间游艺 543
二 图书 544
(一)发行 544
(二)藏书与阅览 545
三 报刊 545
四 广播电视 546
(一)广播 546
(二)电视 547
五 档案 547
六 文物胜迹 548
七 地方史志 550
八 管理 550
(一)事业机构 550
(二)音像、演出管理 551
九 抗战文化活动 552
(一)主要团体 552
(二)主要活动 553
卷二十四 卫生一 卫生防疫 560
(一)卫生运动 561
(二)传染病防治 561
(三)寄生虫病防治 566
(四)地方病防治 567
(五)皮肤病防治 567
(六)公共卫生 568
二 医疗 570
(一)医院·卫生所 570
(二)中医 574
(三)西医 575
(四)中西医结合 579
(五)医疗科研 579
(六)培训 580
(七)医疗制度 581
三 妇幼保健 582
(一)新法接生 582
(二)妇女保健 583
(三)儿童保健 583
四 药政药检 584
(一)医药市场 584
(二)药品 584
(三)制药 586
(四)药品检验 586
卷二十五 体育一 传统体育 591
二 群众体育 592
(一)职工体育 592
(二)农民体育 593
(三)学校体育 593
三 竞赛活动 594
四 体育设施 595
卷二十六 科学技术一 科技组织 603
(一)科研单位 603
(二)四级农科网 604
(三)协会、学会 604
二 科技队伍 606
三 科研活动 607
(一)工业科研 607
(二)农业科研 608
(三)医药科研 610
四 科技成果 611
(一)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611
(二)省厅局级科技成果奖 612
(三)襄阳地区科技成果奖 612
(四)本市(县)科技成果奖 612
(五)省级以上产品质量奖 617
五 科技管理 618
(一)科技计划管理 618
(二)科技成果管理 619
(三)科技干部管理 619
(四)科技体制改革 619
六 科学普及 620
(一)宣传 620
(二)科技学术交流 620
(三)科技情报服务 620
七 地震测报 621
八 气象测报 621
(一)气象观测 622
(二)天气预报 622
卷二十七 宗教一 道教 625
二 佛教 625
三 天主教 626
(一)教务沿革 626
(二)教会社会事业 627
四 基督教 628
(一)教务沿革 628
(二)教会社会事业 630
五 伊斯兰教 630
卷二十八 习俗一 生活习俗 633
(一)衣食住行 633
(二)岁时 634
(三)礼仪 635
(四)禁忌 637
二 谚语 637
卷二十九 人物传略 647
名录 668
附录 691
修志始末 691
历届编纂委员会成员 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