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金融风险的形成、累积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3
第一章 金融风险生成的微观来源 3
1.1 微观经济运行与金融风险的发生 3
1.1.1 企业商品价值实现的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 3
1.1.2 企业财务结构的变化及其风险 4
1.1.3 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7
1.1.4 企业普遍性财务风险的形成 9
1.2 软预算约束与企业风险的强化 12
1.2.1 软预算约束的产生 12
1.2.2 软预算约束下企业风险的强化 18
1.3 企业风险的传染 21
1.3.1 传染渠道——信用链 21
1.3.2 传染方式——资产负债表传染 28
1.3.3 传染机制 39
1.4 微观经济滋生金融风险的实例 40
1.4.1 东亚特殊的体制背景 40
1.4.2 东亚危机发生前日本、韩国的银企关系问题与债务融资高风险 41
第二章 货币资本独立运行中金融风险的形成与扩大 52
2.1 信息的不完全性、非对称性与金融风险的孕育 52
2.1.1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52
2.1.2 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挤兑 53
2.1.3 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55
2.1.4 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56
2.1.5 信息不完全性与非对称性影响的模型分析 57
2.2 银行的特殊功能与金融风险的扩张 62
2.2.1 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功能与金融风险的扩张 62
2.2.2 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与金融风险的扩张 64
2.2.3 金融演变中银行信用创造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65
2.2.4 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问题 66
2.2.5 银行信贷风险扩张的影响 67
2.2.6 我国的银行风险 69
2.2.7 我国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 72
2.3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77
2.3.1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与经营风险的形成 77
2.3.2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上升的影响 79
2.3.3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80
2.4 资本市场风险 87
2.4.1 资本市场中的虚拟资本、泡沫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形成 87
2.4.2 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与金融风险的形成 93
2.4.3 金融投机与金融风险 94
2.4.4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 95
2.5 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风险的扩展 101
2.5.1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101
2.5.2 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与金融风险的扩展 102
2.5.3 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的挑战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06
2.5.4 金融资产证券化加剧金融风险 107
2.5.5 表外业务导致金融风险的扩张 109
2.6 我国金融风险的特殊性 110
2.6.1 我国的金融风险具有体制转轨的制度性特征 110
2.6.2 我国金融风险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问题的深刻反映 112
2.6.3 我国金融风险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重大调整和融资结构改变滞后的产物 113
2.6.4 金融监管不健全、效率低,埋藏着金融风险失控的祸根 118
2.6.5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市场机制分散、转移金融风险的功能很不足 119
第三章 社会总资本运行过程中金融风险的累积 121
3.1 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的内在矛盾与宏观金融风险的形成 121
3.1.1 社会总产品实现形态及其矛盾的演化 121
3.1.2 宏观金融风险 123
3.2 通货紧缩、信贷紧缩与金融风险 126
3.2.1 通货紧缩的产生及其对金融风险形成的作用 126
3.2.2 信贷紧缩的产生及其对金融风险加剧的作用 131
3.2.3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通货紧缩、信贷萎缩的影响 132
3.3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 137
3.3.1 货币政策的运用与金融风险 137
3.3.2 财政政策的运用与金融风险 140
3.3.3 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与金融风险 146
3.4 产业结构转换与金融风险 150
3.4.1 结构矛盾与总量矛盾的关系 150
3.4.2 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失误与金融风险 151
3.4.3 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与金融风险 155
3.4.4 我国产业结构转换中的金融风险 158
第四章 全球资本运行中一国金融风险的形成 162
4.1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 162
4.1.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62
4.1.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65
4.1.3 金融一体化 167
4.2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机制 170
4.2.1 全球资本运行中的资本流动 170
4.2.2 各国利率差异的形成 171
4.2.3 各国利率变动及其差异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172
4.3 国际资本流动的汇率机制 172
4.3.1 各国汇率的变动 173
4.3.2 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173
4.3.3 贸易赤字对汇率变动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174
4.3.4 通胀、利率、汇率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175
4.4 国际资本流动中投机资本的作用 178
4.4.1 投机的激发与作用机制 178
4.4.2 外汇市场中投机资本冲击的影响 179
4.4.3 资本市场中投机资本冲击的影响 179
4.5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支付与一国金融风险的形成 180
4.5.1 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 180
4.5.2 外汇结算风险 183
第五章 金融危机的形成 185
5.1 系统性风险到危机的发展 185
5.1.1 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阐释 185
5.1.2 系统性风险的传导路径 186
5.2 金融危机的标志和类型 187
5.2.1 系统性风险发展到金融危机的标志 187
5.2.2 金融危机的类型 188
5.3 金融危机的历史实例 188
5.3.1 18世纪初的法国金融危机 188
5.3.2 1825年英国金融危机 189
5.3.3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 191
5.3.4 1982年智利与墨西哥金融危机 192
5.3.5 1990年—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 195
5.3.6 1994年—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7
5.3.7 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
5.4 金融危机根源的辨析 201
5.4.1 外部冲击 202
5.4.2 金融系统内在的不稳定性 204
5.4.3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206
5.4.4 泡沫经济 209
5.4.5 实际经济基本要素的缺陷 212
5.4.6 投机冲击 221
5.4.7 分析金融危机根源方法论的一些问题 223
下篇 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与金融危机管理 247
第六章 金融风险防范的微观基础——健全微观经济主体的构造 247
6.1 工商企业的改造——亚洲、拉美国家的启示 247
6.1.1 构造金融风险防范的微观基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47
6.1.2 韩国企业的改造 248
6.1.3 日本企业的改造 251
6.1.4 拉美企业的改造 254
6.1.5 亚洲、拉美国家企业改造经验的借鉴 256
6.2 金融企业的改革——拉美、亚洲国家的启示 257
6.2.1 拉美国家的金融企业改革 257
6.2.2 亚洲国家的金融企业改革 262
6.2.3 拉美和亚洲国家金融企业改革的启示 271
6.3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274
6.3.1 调整企业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 275
6.3.2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健全与经营机制的转换 276
6.3.3 企业与银行关系的调整 281
6.4 我国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 285
6.4.1 推进商业银行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改革 285
6.4.2 保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有效运作,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 289
6.4.3 完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94
6.4.4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 297
第七章 金融监管的健全 306
7.1 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内容 306
7.1.1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发展 306
7.1.2 金融监管的内容 311
7.2 金融机构内部监管 313
7.2.1 关于内部控制 314
7.2.2 经营环节风险管理 314
7.2.3 资产负债管理 316
7.2.4 内部审计 318
7.2.5 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 319
7.3 金融机构外部监管 322
7.3.1 资本充足率标准 322
7.3.2 信息披露制度 323
7.3.3 外部审计 325
7.3.4 外部评级 325
7.3.5 最后的救助 326
7.4 最终贷款者机制 328
7.4.1 银行恐慌的控制 328
7.4.2 最终贷款者机制的实行 328
7.4.3 道德风险及其解决办法 329
7.5 证券市场监管 333
7.5.1 证券市场监管的原因 333
7.5.2 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与监管的体制模式 334
7.5.3 证券产品市场的准入、退出及发行监管 335
7.5.4 证券交易监管 336
7.5.5 交易行为的严格规范 338
7.5.6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防范 339
7.6 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340
7.6.1 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340
7.6.2 资本流入、流出监管 341
7.6.3 资本市场开放和货币自由兑换 342
7.7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344
7.7.1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发展 344
7.7.2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346
7.7.3 改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方向和途径 348
7.7.4 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主要思路 350
第八章 防范金融风险的宏观经济政策 352
8.1 保持经济稳定的财政金融政策 352
8.1.1 保持经济稳定的财政金融政策的国际经验 352
8.1.2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及其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 355
8.1.3 我国稳健货币政策与从紧货币政策的提出与实施 363
8.2 扩大最终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促进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增长 372
8.2.1 社会总资本运行内在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372
8.2.2 体制矛盾的处理是我国扩大需求以防范严重金融风险和危机的根本立足点 373
8.2.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竞争力 376
8.3 汇率制度、汇率政策与金融风险的防范 378
8.3.1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379
8.3.2 汇率制度的选择 384
8.3.3 我国汇率制度的调整 392
8.3.4 汇率政策的运用与金融风险的防范 402
8.4 国际资本流动的调节 414
8.4.1 关于国际资本流动调节的理论争议 414
8.4.2 各国国际资本流动调节的演变 417
8.4.3 我国资本流动调节的改进 426
第九章 金融危机管理 430
9.1 金融危机预测 430
9.2 金融危机管理的汇率政策 435
9.2.1 金融危机管理的政策体系 435
9.2.2 金融危机管理中汇率政策的实施 436
9.3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 438
9.4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 440
9.5 债务重组与流动性短缺的缓解 441
9.6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银行重构 447
9.7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资本流出控制 450
第十章 金融风险测量与危机预警模型 455
10.1 金融风险管理模型 455
10.1.1 市场风险模型 455
10.1.2 信用风险模型 460
10.1.3 金融风险管理模型在中国 466
10.2 金融预警模型 468
10.2.1 金融预警模型的基本思想 468
10.2.2 金融预警模型的几种形式 468
10.2.3 金融预警模型在中国的应用 470
10.2.4 金融预警模型的评价和发展方向 474
主要参考文献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