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微萍临床经验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微萍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5755483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3篇。第一篇为“常用中草药类偏篇”,作者收订了188味常用中草药,详细介绍了每一味药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用法”,部分药还列有“附方”和“注意事项”,并在其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许多临床用药经验。第二、第三篇分别为"伤寒论语译讲解篇"、"金匮要略语译讲解篇"。作者精通古文,富有临床经验,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原文作了通俗易懂的译解。

常用中草药类编篇 3

四性五味简述 3

一、药性 3

二、药味 3

发表药 4

一、发散风寒药 4

1.紫苏 4

2.芫荽 5

3.香薷 5

4.生姜 5

5.葱白 6

6.西河柳 6

7.藿香 6

二、发散风热药 7

8.野菊花 7

9.葛根 7

10.桑树 8

11.蝉蜕 8

12.浮萍 9

13.黄荆 9

14.路边菊 10

祛风湿药 10

15.威灵仙 11

16.木瓜 11

17.土茯苓 11

18.枫树 11

19.枫香寄生 12

20.刺桐 12

21.菝葜 12

22.骨碎补 13

23.梧桐 13

24.樟树 13

25.薜荔 14

26.丝瓜络 14

27.五加皮 14

28.苍耳子 15

29.芝麻叶 15

30.柳芽 15

31.茄树根 16

32.两面针 16

33.地茶 16

清热药 17

一、清热解毒药 17

34.金银花 17

35.板蓝根 18

36.大青叶 18

37.紫花地丁 18

38.蒲公英 19

39.马齿苋 19

40.鱼腥草 19

41.土牛膝 20

42.水杨梅 21

43.岗梅 21

44.贯众 21

45.三月藨 22

46.龙葵 22

47.美人蕉 22

48.白花蛇舌草 22

49.辣蓼 23

50.大叶桉 23

51.木芙蓉 24

52.乌柏 24

53.仙人掌 24

54.杠板归 25

55.虎耳草 25

56.蓖麻 25

57.水蜈蚣 25

58.紫茉莉 26

59.积雪草 26

60.千里光 27

61.凤尾蕨 27

二、清热降火药 27

62.石膏 27

63.芦根 28

64.西瓜 28

三、清热凉血药 29

65.牡丹皮 29

66.地骨皮 29

67.木槿花 30

68.黄连 30

69.栀子 31

70.盐肤木 31

泻下药 32

一、攻下药 32

71.大黄 32

72.蜣螂 33

73.牵牛子 33

二、润下药 33

74.蜂蜜 33

75.黑芝麻 34

助消化药 34

76.山楂 34

77.麦芽 35

78.谷芽 35

79.莱菔子 35

80.鸡内金 36

81.茶叶 36

82.茴香 36

83.石菖蒲 36

84.铁扫帚 37

利水药 37

85.通草 37

86.车前子 38

87.冬瓜皮 38

88.竹叶 38

89.淡竹叶 39

90.茵陈蒿 39

91.海金沙 39

92.玉米须 40

93.糠谷老 40

94.蟋蟀 40

95.蝼蛄 40

96.灯心草 41

97.苹 41

98.苎麻 41

99.篇蓄 42

100.斑蝥 42

101.田皂角 42

化痰止咳药 43

一、祛痰药 43

102.半夏 43

103.旋覆花 43

104.瓜蒌 44

二、止咳平喘药 44

105.枇杷叶 45

106.青木香 45

107.吉祥草 45

108.紫薇 46

109.鼠曲草 46

110.胡颓子 46

111.钟乳石 47

112.刀豆 47

113.南天竹 47

理气药 47

114.香附 48

115.陈皮 48

116.薤白 49

117苦楝子 49

118.乌药 49

理血药 50

一、止血药 50

119.侧柏叶 50

120.白茅根 50

121.地榆 51

122.槐花 51

123.艾叶 51

124.马勃 52

125.三七 52

126.血余炭 53

127.鸡冠花 53

128.向日葵 53

129.伏龙肝 53

130.百草霜 53

131.墨旱莲 53

132.荠菜 54

133.?木 54

134.杨梅 55

二、活血药 55

135.益母草 56

136.桃仁 56

137.皂角刺 56

138.马鞭草 57

139.凤仙花 57

140.山胡椒 57

141.算盘子 58

142.金雀花 58

143.王不留行 58

补养药 59

144.白扁豆 59

145.大枣 59

146.龙眼肉 59

147.棉花树根 60

148.灵芝 60

149.芍药 60

150.紫河车 61

151.何首乌 61

152.麦冬 61

153.天冬 61

154.龟板 62

155.鳖甲 62

156.女贞子 62

157.百合 63

安神药 63

158.柏子仁 63

159.合欢皮 63

160.马尾松 64

161.辛夷 64

162.射干 65

163.酢浆草 65

平肝熄风药 65

164.蜈蚣 66

165.地龙 66

166.夏枯草 66

167.木贼 67

168.谷精草 67

169.路边荆 67

收涩药 68

170.金樱子 68

171.莲子 69

172.海螵蛸 69

杀虫药 70

173.南瓜子 70

174.石榴根皮 71

175.苦楝根皮 71

176.大蒜 71

177.花椒 72

治外伤药 72

178.肿节风 72

179.千年健 73

180.野葡萄根 73

181.卷柏 74

182.柞树皮 74

183.络石藤 74

184.?虫 74

治蛇虫咬伤药 75

185.半边莲 75

186.虎杖 75

187.蛇莓 76

188.防己 76

伤寒论语译讲解篇 79

原序 7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82

一、太阳病提纲 82

二、论中风 82

三、论伤寒 83

四、论传与不传 83

五、论温病与风温 84

六、论阴阳、寒热、预后 85

七、论桂枝证——主之,可与不可与及加减法 87

八、论变证与变方 9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02

九、论太阳之气循经而入——葛根证 102

十、论太阳之气在表——麻黄证 104

十一、论大小青龙功用之不同 106

十二、论病有在“表”在“外”之不同,汤有“麻黄”、“桂枝”之各异 109

十三、论汗、吐、下三法不可误用 115

十四、论发汗后的烦渴之证 122

十五、论栀子豉汤之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125

十六、论虚人不可发汗——汗后变证无常 128

十七、论汗、下及救表、救里有先后缓急之分,不得倒行逆施 131

十八、论柴胡汤之证治 133

十九、论火攻之害 143

二十、论吐之失宜 150

二十一、论血证——从小便之利与不利验之 15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56

二十二、论结胸、脏结、痞气之证 156

二十三、论太阳病在络、合于阳明、而为白虎之热证 178

二十四、论太阳少阳之并病、合病 179

二十五、论伤寒所致风湿相搏之病 180

二十六、论浮、滑、结、代诸脉之证 182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84

二十七、阳明证提纲 184

二十八、论阳明之气,主表而外合太阳,主里而内关津液 185

二十九、论阳明之气与太阴为表里,且中合于少阳、外合于太阳 187

三十、论阳明之中风、中寒 188

三十一、论阳明胃虚之证 189

三十二、论阳明居中土,主灌溉于上下内外四旁 190

三十三、论阳明主里,复外合于表气,内通于经脉,复还于胃中 192

三十四、论阳明病之不可攻下者 193

三十五、论可攻之证——三承气各有所主 194

三十六、论谵语各证之治法 196

三十七、论阳明三焦有寒、冷、燥热之病 202

三十八、论阳明之气内通于心胸腹胃,凭胁而枢转于外内 203

三十九、论阳明病之桂枝证与麻黄证 206

四十、论阳明为燥热之经,总统气血;故可病于气,而亦可病于血 207

四十一、论大承气汤可以攻胃实不可以攻胃虚 208

四十二、论太阳阳明 210

四十三、论阳明自病,非关转属——可攻、急下、当下 212

四十四、论下宿食及下瘀血 214

四十五、论阳明之热合太阴之湿而为发黄证 215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17

四十六、少阳证提纲 217

四十七、论少阳三禁 217

四十八、论转属及坏病 218

四十九、论合病、传经及欲解 219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21

五十、太阴证提纲 221

五十一、论欲愈、欲解 221

五十二、论在外与在内 222

五十三、论转属与自病 223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25

五十四、少阴病提纲 225

五十五、论少阴之水火阴阳 225

五十六、论少阴病不可发汗 226

五十七、论少阴欲愈及可治之证 227

五十八、论少阴热化证 228

五十九、论少阴阳气衰微而为不治之死证 229

六十、论少阴自得之病,或得太阳之标,或得君火之化,或得水阴之气,或在于表,或在于里,或在于经,或归于中土,不可执一而治 230

六十一、论少阴主枢,旋转内外,无有止息,逆则病 234

六十二、论少阴四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不必尽属于阳虚 237

六十三、论少阴急下、急温之证 241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43

六十四、厥阴病提纲 243

六十五、论厥阴病之自愈及欲解 244

六十六、论厥逆与发热 245

六十七、论不治之死证 251

六十八、论厥证有寒有热有虚有实 253

六十九、论厥阴下利有阴阳寒热虚实生死之不同 256

七十、论厥阴之呕有气血寒热虚实之不同 262

七十一、论厥阴之哕证 263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64

七十二、霍乱病提纲 264

七十三、论预后 265

七十四、论霍乱之治法 266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69

七十五、论阴阳易 269

七十六、论差后之劳复与食复 270

七十七、论伤寒差后余邪未尽有虚实寒热水气表里诸证 271

金匮要略语译讲解篇 27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77

一、五脏间之互相联系与互相制约 277

二、预防疾病重于治疗 278

三、关于疾病的诊断 280

四、关于治疗与护理 286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288

一、痉病 288

二、湿病 292

三、暍病 297

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299

一、百合病 299

二、狐?病 303

三、阴、阳毒病 305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306

一、疟病之脉证与治疗原则 306

二、疟母及瘅疟、温疟、牝疟等之证治 306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309

一、中风病 309

二、历节病 31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313

一、血痹病 313

二、虚劳病 314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320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328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330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334

一、腹满 334

二、寒疝 339

三、宿食 341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42

一、肺脏 342

二、肝脏 343

三、心脏 344

四、脾脏 345

五、肾脏 346

六、三焦 347

七、积聚 348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49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361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365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379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386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391

一、呕吐哕 391

二、下利 399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405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408

一、趺蹶 408

二、手指臂肿 409

三、转筋 409

四、阴狐疝 410

五、蛔虫 410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412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418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424

附录 古今剂量折算表 434

后记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