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编 研究历史的鸟瞰 3
第一章 建国前的最初尝试 3
第二章 建国后十七年的模式建构 14
第三章 复苏后的鼎盛与蜕变 32
第二编 历史结论的重估 53
第四章 “整理国故”的评估 53
第五章 关于“自由人”“第三种人”性质的探讨 72
第六章 胡风理论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 94
第七章 在现实与历史联系中的延安文艺现象研究 112
第八章 浪漫主义文学的早夭与文学史结论的迷失 134
第三编 创作评论的商兑 157
第九章 典型理论的偏颇与创作分析中的公式主义 157
第十章 人物形象研究的主观模式与思维禁忌 174
第十一章 题材理论的倾斜与作家作品的评价 197
第十二章 关于赞颂国民党抗日将士作品的认识 214
第十三章 现代作品体式手法风格的规定性 231
第四编 研究前景的构想 247
第十四章 历史思维模式的革新与重构 247
第十五章 理论参照的多样与统一 276
第十六章 叙史体例的分流与完善 304
第十七章 学术个性与叙述情趣的强化 327
结语 339
后记 344
附录 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目录辑要(1923—1991)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