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药用植物及药用植物学的定义 1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1
三、药用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2
四、药用植物学的课程性质及教学方法 4
上篇 药用植物学基础理论 9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9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9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9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9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0
一、原生质体 10
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6
三、细胞壁 19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23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24
一、分生组织 24
二、薄壁组织 25
三、保护组织 26
四、机械组织 31
五、输导组织 35
六、分泌组织 39
第二节 维管束及其类型 41
一、维管束的组成 41
二、维管束的类型 42
第三章 根 44
第一节 根的形态和类型 44
一、根的形态 44
二、根的类型 44
三、根的变态 45
第二节 根的构造 46
一、根尖的构造 46
二、根的初生构造 47
三、侧根的形成 49
四、根的次生构造 50
五、根的异常构造 52
第四章 茎 54
第一节 茎的形态和类型 54
一、茎的外形 54
二、芽 55
三、茎的类型 56
四、茎的变态 56
第二节 茎的构造 58
一、茎尖的构造 58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59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及其构造 60
四、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特征 64
五、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65
第五章 叶 66
第一节 叶的形态和类型 66
一、叶的组成 66
二、叶的形态 68
三、叶的类型 73
四、叶序 73
五、叶的变态及异形叶性 75
第二节 叶的构造 78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78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79
第六章 花 81
第一节 花的形态与类型 82
一、花的组成与形态 82
二、花的类型 89
第二节 花的记录 90
一、花程式 90
二、花图式 91
第三节 花序 92
一、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类) 92
二、有限花序(聚伞花序类) 93
第四节 开花、传粉和受精 95
一、开花与传粉 95
二、受精 95
第七章 果实和种子 97
第一节 果实 97
一、果实的形态 97
二、果实的类型 98
第二节 种子 102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 102
二、种子的组成 103
三、种子的类型 104
第八章 植物分类概述 105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105
第二节 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06
第三节 植物的分类等级及其命名 107
一、植物的分类等级 107
二、植物的命名 108
第四节 植物的分门别类 110
第五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 111
第九章 低等植物 113
第一节 藻类植物 113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13
二、藻类植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114
第二节 菌类植物 119
一、真菌门的一般特征 119
二、真菌门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120
第三节 地衣植物门 126
一、地衣植物的特征 127
二、地衣植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129
第十章 高等植物 130
第一节 苔藓植物门 130
一、苔藓植物的特征 130
二、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131
第二节 蕨类植物门 134
一、蕨类植物的特征 135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138
(一)松叶蕨亚门 139
1.松叶兰科 139
(二)石松亚门 139
2.石松科 139
3.卷柏科 140
(三)水韭亚门 141
(四)楔叶亚门 141
4.木贼科 141
(五)真蕨亚门 142
5.瓶尔小草科 142
6.紫萁科 143
7.海金沙科 144
8.蚌壳蕨科 144
9.中国蕨科 145
10.乌毛蕨科 145
11.鳞毛蕨科 145
12.水龙骨科 146
13.槲蕨科 147
第三节 裸子植物门 148
一、裸子植物的特征 149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150
(一)苏铁纲 150
1.苏铁科 150
(二)银杏纲 151
2.银杏科 151
(三)松柏纲 151
3.松科 151
4.柏科 154
(四)红豆杉纲(紫杉纲) 154
5.红豆杉科(紫杉科) 154
6.三尖杉科(粗榧科) 156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 156
7.麻黄科 156
8.买麻藤科 158
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 159
一、被子植物概述 159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 163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165
(一)双子叶植物纲 165
(Ⅰ)离瓣花亚纲 165
1.金粟兰科 165
2.桑科 166
3.马兜铃科 167
4.蓼科 169
5.苋科 171
6.石竹科 172
7.毛茛科 173
8.芍药科 176
9.小檗科 177
10.防己科 178
11.木兰科 179
12.樟科 181
13.罂粟科 182
14.十字花科 184
15.景天科 185
16.杜仲科 186
17.蔷薇科 186
18.豆科 191
19.芸香科 195
20.远志科 197
21.大戟科 198
22.卫矛科 199
23.鼠李科 200
24.葡萄科 201
25.锦葵科 202
26.藤黄科 203
27.堇菜科 204
28.桃金娘科 205
29.五加科 205
30.伞形科 208
(Ⅱ)合瓣花亚纲 213
31.杜鹃花科 213
32.紫金牛科 214
33.报春花科 215
34.木犀科 215
35.龙胆科 216
36.夹竹桃科 218
37.萝藦科 219
38.旋花科 221
39.紫草科 222
40.马鞭草科 222
41.唇形科 223
42.茄科 227
43.玄参科 229
44.爵床科 229
45.茜草科 231
46.忍冬科 232
47.败酱科 233
48.葫芦科 234
49.桔梗科 235
50.菊科 237
(二)单子叶植物纲 242
51.泽泻科 242
52.禾本科 242
53.莎草科 244
54.棕榈科 245
55.天南星科 246
56.百部科 248
57.百合科 249
58.石蒜科 252
59.薯蓣科 253
60.鸢尾科 254
61.姜科 255
62.兰科 258
下篇 药用植物学方法技术 263
第十一章 药用植物学基本方法 263
第一节 中药材的本草考证 263
一、本草的概念 263
二、中药材本草考证的目的意义 265
三、中药材本草考证的基本方法 266
第二节 药用植物分类鉴定方法 268
一、基本原则 268
二、药用植物的野外鉴定方法 270
三、药用植物分类鉴定室内工作 273
第三节 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定方法 277
一、植物解剖学与系统分类的关系 277
二、植物显微结构研究简史 278
三、植物细胞分化和组织类型 279
四、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显微特征 280
五、植物显微结构在生药鉴定和药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282
第四节 植物细胞分类学方法 284
一、染色体核型分析 285
二、染色体分析的表述方法 288
三、染色体分析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 289
第五节 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 290
一、核基因组(nDNA) 292
二、叶绿体基因组(cpDNA) 292
三、多片段组合 293
四、DNA条形码的工作流程及分析方法 294
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95
第十二章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方向 297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297
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97
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298
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301
四、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的方法 301
五、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室内整理工作 303
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 304
七、成果鉴定 305
第二节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研究 305
一、药用植物受威胁情况 305
二、药用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 305
第三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311
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311
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2
三、国内外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 313
四、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方法 313
五、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315
第四节 药用植物新资源开发研究 316
一、寻找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途径 316
二、药用植物亲缘学与新资源开发 318
第十三章 药用植物学实验及其技术 320
第一节 药用植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320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20
二、药用植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321
第二节 药用植物学主要实验内容 326
一、实验目的、内容与方法 326
二、实验讨论与思考 327
附篇 331
附篇一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331
附篇二 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