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出身与家世新证 1
第一节 邦彦出身书香门第 1
第二节 邦彦之叔周邠事迹 5
第三节 邦式非邦彦之兄弟行考 15
第二章 周邦彦生年及少年事迹新证 20
第一节 邦彦生年考 20
第二节 邦彦是否曾游荆州、长安考 23
第三节 邦彦少年游荆州长安年月考 34
第四节 邦彦少年在钱塘诗词考略 61
第三章 元丰事迹新证 65
第一节 邦彦元豊元年入京师考 65
第二节 邦彦入太学在元丰五年考 70
第三节 邦彦在京师行迹与太学生活 74
第四节 《汴都赋》作于元丰七年三月考 90
第五节 《汴都赋》旨在颂扬皇朝治绩并非专意颂扬新法 152
第六节 邦彦归钱塘葬父之行 165
第四章 元祐事迹新证 175
第一节 邦彦在太学之上官同僚考 175
第二节 黄隐事件与太学风波 181
第三节 邦彦赋诗颂扬曲真与邦彦前妻之亡 184
第四节 邦彦教授庐州乃宋制之常,与新旧党争无关 189
第五章 周邦彦并未「流落十年」新证 199
第一节 邦彦赴庐州行踪 200
第二节 邦彦丁母忧考 206
第三节 邦彦服除后再赴卢州任 219
第四节 邦彦知溧水事迹 227
第六章 京师十五年事迹新证 256
第一节 邦彦回朝行踪及改官考 256
第二节 邦彦在朝之事迹与睦州之行 296
第三节 邦彦在考功员外郎等职及议礼局检讨之事迹 306
第四节 邦彦在议礼局检讨任之上官同僚考 310
第五节 邦彦姑苏之行 315
第六节 邦彦自姑苏回朝后之事迹 329
第七章 晚岁十年事迹新证 333
第一节 邦彦出知河中与二次长安之行 334
第二节 永兴军路铸钱与平糴之争 360
第三节 邦彦移知隆德前后事迹 362
第四节 邦彦写诗为蔡京祝寿并斥范纯粹为「奸臣」考 379
第五节 《开元夜游图》当作于知隆德时 403
第六节 邦彦知明州年月及事迹考 406
第七节 邦彦入拜秘书监之时间与事迹 412
第八节 邦彦因受刘昺、王寀「谋逆」事件牵连而出知真定考 414
第九节 邦彦赴真定途中及在真定之作 429
第十节 离真定赴顺昌 437
第十一节 邦彦安家明州与旅死知处州途中 455
第十二节 邦彦卒葬何处? 476
第八章 提举大晟府及大晟府八十四调与邦彦无关新证 479
第一节 大晟府八十四调与邦彦无关考 482
第二节 邦彦词中多新声 494
第三节 邦彦并未提举大晟府考 498
第九章 周邦彦与李师师事新证 507
第一节 北宋是否只有一个李师师,而无其他以师师为名者? 507
第二节 晁冲之与李师师关系考 512
第三节 邦彦妓女词可证其与李师师并非仅止于「听歌」与「应歌」 533
第四节 邦彦与李师师事迹考 543
第五节 宋徽宗赵佶与李师师之关系考 551
第六节 李师师事之小说化 555
第十章 证后余思 565
跋尾 581
附录 582
附录一 周邦彦年表 582
附录二 周邦彦交游与上官同官下官表 593
附录三 引用书目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