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阶段 1
1.1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1
1.1.1 语言意义和非语言意义 1
1.1.2 哲学的语义研究和语言学的语义研究 3
1.1.3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5
1.2 现代语义学的形成和发展 5
1.2.1 传统语义学 5
1.2.2 现代语义学的开端 6
1.2.3 现代语义学的发展阶段 8
1.2.3.1 历史语文语义学 8
1.2.3.2 结构语义学和转换语义学 13
1.2.3.3 认知语义学 15
第二章 语义观 17
2.1 哲学语义观 17
2.1.1 指称论 17
2.1.2 观念论 19
2.1.3 行为论 21
2.1.4 用法论 23
2.1.5 言语行为论 25
2.2 语言学语义观 28
2.2.1 索绪尔的语义观 28
2.2.2 叶尔姆斯列夫的语义观 32
2.2.3 奥格登和理查兹的“符号三角”理论 39
第三章 语义单位 43
3.1 单位和结构 43
3.2 语义单位的确定 44
3.3 义子 46
3.3.1 义子的提出 46
3.3.2 义子的性质 49
3.3.3 义子的类型 50
3.4 义素 52
3.4.1 义素的定义 52
3.4.2 统义素 53
3.5 语义单位的定名问题 54
第四章 语义类型 57
4.1 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 57
4.2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62
4.3 理性意义和内涵意义 63
4.3.1 定义 63
4.3.2 理性意义和概念意义 65
4.3.3 内涵意义的特征 66
4.3.4 两类比较突出的内涵意义 67
第五章 语义场论 71
5.1 语义场论的产生 71
5.2 特里尔的“语言场” 73
5.3 波尔齐希的组合语义场 77
5.4 语义场论和语义结构化 78
5.5 语义场论的作用和缺陷 81
第六章 语义成分分析 88
6.1 成分分析的提出 88
6.2 成分分析的基础和特点 89
6.3 语义成分的确定 93
6.4 语义成分的普遍性问题 95
6.5 成分分析的作用 97
6.6 成分分析存在的问题 100
第七章 词义关系 105
7.1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05
7.2 词义的组合关系 107
7.3 词义的聚合关系 109
7.3.1 词义聚合关系的基本类型 110
7.3.2 同义关系 111
7.3.3 下义关系 114
7.3.4 反义关系 116
7.3.4.1 互补词 116
7.3.4.2 两极词 117
7.3.4.3 逆反词 119
第八章 语言模糊性问题 121
8.1 语言模糊性问题的提出 121
8.2 对模糊语义的初步探索 127
8.2.1 关于模糊限制词 127
8.2.2 关于两极词 133
8.3 原型语义学和语义模糊理论 136
8.4 简评 139
第九章 语义学和语法学 146
9.1 语义现象和语法现象 146
9.2 卡茨和福特的语义理论 149
9.3 乔姆斯基对语法和语义关系的处理 155
9.4 菲尔墨的“格的语法” 158
9.5 简评 163
第十章 语义学和语用学 167
10.1 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 167
10.2 预设 172
10.2.1 “预设”概念的提出 172
10.2.2 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173
10.3 言语行为 178
10.3.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178
10.3.2 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184
10.4 会话隐涵 189
10.4.1 隐涵 189
10.4.2 格赖斯的“会话隐涵理论” 190
第十一章 认知语义学 198
11.1 范畴化的经典理论 199
11.2 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201
11.2.1 范畴化原型理论的标准模式 201
11.2.2 原型理论标准模式的主要论点 205
11.2.3 范畴化原型理论的扩展模式 207
11.3 简评 212
第十二章 隐喻与语义学 217
12.1 三种主要的隐喻观 217
12.1.1 替换论 217
12.1.2 相互作用论 219
12.1.3 认知论 222
12.1.4 简评 225
12.2 隐喻的语言学研究 228
12.2.1 隐喻的语义学研究 228
12.2.1.1 传统隐喻语义观 228
12.2.1.2 当代语义学的隐喻研究 229
12.2.2 隐喻的语用学研究 234
第十三章 语言与思维和文化 239
13.1 西方人文主义者对语言与思维和文化关系的探索 239
13.2 语言对文化的反映 242
13.2.1 词与物的关系 243
13.2.2 语言对现实“切割”的方式 244
13.2.3 文化限制词 246
13.3 语言和文化之间是否存在平行关系 247
13.4 关于“语言相对论” 249
13.4.1 “语言相对论”的理论根源 249
13.4.2 魏斯格贝尔的“中间世界”论 250
13.4.3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53
13.4.4 学术界对“语言相对论”的评价 255
第十四章 形式语义学 259
14.0 引言 259
14.1 早期语义形式化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260
14.1.1 函项的概念 260
14.1.2 可能世界的概念 264
14.1.3 内涵的概念 267
14.2 蒙太格语义学的主要特征 270
14.2.1 对内涵的分析 271
14.2.2 句法—语义同构 273
14.3 对蒙太格语义学的简短评论 278
索引 285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