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乱中的童年 1
1·1 在民族危亡关头诞生的生命 1
1·2 背井离乡去逃难 3
1·3 君永小学里的“跳级生” 8
第二章 “一个伟人在成长” 10
2·1 一张珍贵的毕业照片 10
2·2 16岁的学徒工 15
2·3 “天亮前后”的南菁中学 18
第三章 在知识的阶梯上 22
3·1 跨进上海交大的校门 22
3·2 得而复失的机会 25
3·3 从精神的低谷中走出 26
3·4 难忘的泉城实习 29
3·5 毕业设计:自动车床驱动系统 32
第四章 智慧在闪光 34
4·1 到科学院去 34
4·2 跌入逆境的日子 37
4·3 为生产服务的科研活动 40
4·4 第一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 42
4·5 在兰州炼油厂的创造性工作 44
第五章 在钢城的岁月 47
5·1 从沈阳到鞍钢 47
5·2 在磨难中诞生的准确停车装置 51
5·3 数学模拟式复合张力调节系统的产生 56
5·4 国内首创的厚度自适应调节系统 60
第六章 初露锋芒 64
6·1 转向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方向 64
6·2 新的春天来到了,到北京去 67
6·3 在新的岗位上初露锋芒 69
6·4 永不休止的科研实践 75
第七章 载入史册 78
7·1 向新的目标开拓 78
7·2 提出“海洋机器人”研究课题 82
7·3 从样机到产品持续作战 87
7·4 频频飞传的喜报 95
7·5 活跃的学术思想与理论研究 102
第八章 科学城堡的主人 109
8·1 一项高瞻远瞩的建设计划 109
8·2 边建设边投入使用的策略 113
8·3 骄傲啊!中国的现代化科学城堡 116
第九章 首席科学家的足迹 119
9·1 肩负起国家的重托 119
9·2 富于战略眼光的开拓 124
9·3 向更高的顶峰挺进 133
后记 139
附:蒋新松论著目录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