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造纸工业计算手册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忠厚主编;吴毓琳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1915490
  • 页数:59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工艺与设备计算 1

第一章 备料过程的工艺与设备计算 1

第一节 原料场的计算 1

一、原料场贮料量的计算 1

二、原木贮木场的面积计算 2

(一)水上贮木场的面积计算 2

(二)陆上贮木场的面积计算 2

三、蔗渣堆垛的通风系数计算 2

第二节 草类原料的备料计算 3

一、切草机的计算 3

(一)切草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3

(二)切草机的切草长度计算 3

(三)切草机所需台数的计算 4

(四)切草机的喂料速度的计算 4

(五)切草机电机功率的计算 4

二、除尘系统的计算 4

(一)除尘及其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4

(二)回收水泥包装纸的除尘及其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实例 6

(三)风送草片鼓风机所需动力的计算 9

(四)二级干法除尘系统的计算 10

第三节 木材原料的备料计算 11

一、链式拉木机的计算 11

(一)拉木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11

(二)拉木机所需电机功率的计算 11

二、圆筒剥皮机的计算 11

(一)生产能力计算 11

(二)电机功率的计算 12

三、圆盘削片机的计算 12

(一)生产能力计算 12

(二)所需台数的确定计算 12

(三)所需电机功率的计算 13

(四)木片长度的计算 14

(五)木片长度与纤维长度的相互换算 14

(六)木片厚度的计算 15

(七)木片斜度的计算 16

(八)投木槽与刀盘间的夹角关系计算 16

(九)相邻两刀间的距离计算 16

(十)刀距的计算 17

(十一)刀高的计算 17

(十二)喂料虎口与刀盘平面的安装距离计算 17

四、锅顶料仓的计算 17

(一)料仓装料量的计算 17

(二)木片料仓锥底的选取计算 18

第二章 碱法蒸煮工艺与设备的计算 21

第一节 碱法蒸煮的理论计算 21

一、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反应动力学计算 21

(一)反应级数的确定 21

(二)蒸煮脱木素的动力学方程式 21

二、脱木素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22

(一)按二级反应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22

(二)各种脱木素反应的活化能 25

三、蔗渣预水解过程中反应的动力学计算 26

(一)脱聚戊糖及脱木素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26

(二)预水解相对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26

第二节 碱法蒸煮液的配制计算 27

一、碱法蒸煮液制备的计算公式 27

(一)计算公式 27

(二)碱液不同成分含量的相互换算 28

二、碱法蒸煮液的制备计算实例 29

(一)硫酸盐法蒸煮液制备计算实例 29

(二)烧碱蒸煮液的制备计算实例 31

(三)碳酸钠溶液浓度、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35

(四)烧碱与亚硫酸钠作蒸煮剂用碱量的计算 35

第三节 蒸煮过程的工艺计算 36

一、不同原料不同蒸煮设备的装锅量 36

二、不同原料不同纸种蒸煮用碱量 36

三、蒸煮综合工艺计算及其实例 36

四、配碱浓度和蒸煮初期碱液浓度的计算 37

五、木片蒸煮活性碱用量的估算 38

六、木片蒸煮液比的估算 38

七、木片蒸煮高锰酸钾值、用碱量、液比及H因子之间的关系 38

八、蒸煮后期纸浆得率与H因子的关系 39

九、苇浆蒸煮木素含量与卡伯值的关系 39

十、蔗渣浆卡伯值与高锰酸钾值的关系 39

十一、硫酸盐法蒸煮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的计算 39

(一)有一段升温的蒸煮曲线蒸煮时间的计算 39

(二)有两段升温的蒸煮曲线蒸煮时间的计算 41

十二、蒸煮H因子的计算 42

(一)H因子的计算方法 42

(二)H因子的应用计算实例 45

第四节 蒸煮锅硫酸盐法蒸煮工艺计算及实例 48

一、蒸煮液用量的计算 48

二、碱法蒸煮锅蒸煮物料衡算及实例 50

(一)装锅送液过程的计算 50

(二)升温过程的计算 52

(三)保温过程的计算 54

(四)大放汽的计算 54

(五)放锅的工艺计算 56

(六)黑液与浆料的计算 57

(七)蒸煮过程总物料平衡 57

三、蒸汽装锅器用汽量的计算 58

(一)每米3实积木片的绝干重量G1 58

(二)加热每米3实积木片所需热量Q1 58

(三)蒸汽耗用量D的计算 58

四、蒸煮热回收工艺计算 59

(一)放锅热回收计算 59

(二)大、小放汽热回收计算 61

第五节 蒸煮器的计算 64

一、蒸煮器的生产能力计算 64

二、蒸煮器保温层的最佳厚度估算 64

(一)计算法 64

(二)图解法 65

三、蒸球的工艺计算 65

(一)蒸球容积和台数的选定计算 65

(二)蒸球转速的计算 67

(三)蒸球所需电机功率的计算 67

(四)蒸球的热平衡及节能计算与实例 67

(五)蒸球保温材料的保温比较计算及实例 71

四、蒸煮锅的有关计算 73

(一)蒸煮锅的容积及台数的确定计算 73

(二)立式蒸煮锅容积的设计计算 74

第三章 酸法蒸煮的工艺与设备的计算 76

第一节 亚硫酸盐溶液的制备计算 76

一、硫铁矿的焙烧计算 76

(一)硫铁矿的焙烧计算 76

(二)沸腾焙烧炉的计算 88

二、炉气的净化和冷却计算 92

(一)干法除尘计算 92

(二)湿法净化的计算 94

(三)炉气的输送计算 101

三、二氧化硫的吸收计算 102

(一)亚硫酸盐溶液的成分和性质 102

(二)二氧化硫的吸收计算 110

四、酸液的组成计算 118

(一)酸液的组成成分计算 118

(二)酸液中盐基含量的计算 119

(三)酸液成分的组成判断计算 119

第二节 酸法蒸煮的工艺计算 120

一、酸法蒸煮理论计算 120

(一)脱木素的反应速率计算 120

(二)脱木素反应的瞬时速率计算 120

(三)有效蒸煮时间的计算 120

二、酸法蒸煮工艺计算 120

(一)每米3锅容风干粗浆产量的计算 120

(二)蒸煮H因子的计算 121

(三)蒸煮度的计算 121

(四)送液前从锅内排除空气量的计算 121

(五)送液量的计算 122

三、蒸煮蒸汽用量的计算及实例 123

四、蒸煮锅的有关计算 126

(一)蒸煮锅的比表面积计算α 126

(二)蒸煮锅的生产能力计算 126

(三)蒸煮锅的台数选择计算 126

(四)蒸煮锅锅体的钢壳厚度计算 127

五、亚硫酸盐法草浆的蒸煮工艺计算 128

(一)蒸煮酸的配制计算 128

(二)苇浆中木素含量与卡伯值的关系 130

六、亚硫酸氢盐法蒸煮的工艺计算 130

(一)盐基补充量及补充水量的计算及实例 130

(二)用硫率的计算 130

第四章 中性亚硫酸盐法蒸煮的工艺计算 132

第一节 中性亚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132

第二节 中性亚铵法蒸煮的工艺计算 132

一、亚铵用量的计算 132

(一)固体亚铵用量的计算 132

(二)液体亚铵需要量的计算 133

二、中和氨和游离氨用量的计算 134

(一)综合计算法 134

(二)分步计算法 135

三、配制蒸煮液时补加水量的计算 138

四、纸浆高锰酸钾值与卡伯值及木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139

第三节 亚铵废液的浓度计算 139

第五章 机械法磨浆的工艺与设备计算 140

第一节 磨石磨木机的磨浆机理计算 140

一、比磨碎时间的计算 140

二、比磨层厚度的计算 140

第二节 磨木浆质量控制计算 140

一、磨木比压的计算 140

(一)机械加压磨木机的比压计算 140

(二)水力加压磨木机的比压计算 141

二、磨浆变数对磨木浆质量的影响计算 141

(一)磨浆产量的变化计算 141

(二)磨浆质量的变化计算 141

(三)游离度的变化计算 142

(四)输入功率的变化计算 142

(五)磨浆质量随磨石线速的变化计算 142

第三节 磨木机的计算 143

一、磨木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143

二、磨木机磨石的刻石计算 143

(一)刻石行刀速度的计算 143

(二)刻石所需时间的计算 143

三、磨木机所需电机功率的计算 144

(一)磨木机的有效功率计算 144

(二)磨木机的无效功率计算 144

(三)磨木机所需电机总功率的计算 144

(四)磨木机应配置电机的实际功率计算 144

第六章 废液的提取及纸浆洗涤过程的工艺与设备计算 145

第一节 废液的提取工艺计算 145

一、废液提取率的计算 145

(一)简单计算法 145

(二)一般计算法 145

(三)近似计算法 145

(四)测定蒸煮和洗涤损失计算法 146

二、螺旋挤浆机的计算 146

(一)生产能力的计算 146

(二)洗涤效率及稀释因子的计算及实例 146

第二节 纸浆洗涤的理论计算 149

一、稀释因子的计算 149

(一)定义式 150

(二)理论计算式 150

(三)近似计算式 150

二、扩散速度的计算 150

三、洗涤效率的计算 151

四、洗涤纤维流失率的计算 151

五、吸附作用的计算 151

(一)浆对钠离子平衡状态的吸附量(等温式) 152

(二)浆对钠离子吸附曲线的斜率 152

六、纸浆洗净度的有关计算 152

(一)洗净度的计算 152

(二)由纸浆浓度计算残液量 152

(三)残碱浓度的计算 153

(四)碱法浆残碱洗净度的表示方法及相互间的换算 153

七、置换比的计算 154

八、纸浆相对浓度的计算 154

九、纸浆相对体积的计算 154

十、洗涤效果的相互换算 154

第三节 纸浆的过滤工艺计算 155

一、纸浆悬浮液的过滤速度计算 155

二、过滤设备的生产能力计算 155

三、过滤比阻(阻抗系数)的计算 155

四、毛细管内液柱高度的计算 156

第四节 洗涤池的工艺计算 156

一、洗涤池面积的计算 156

二、洗涤池洗净程度的计算 157

三、不同洗涤方式用水量及洗涤时间的计算与比较 157

(一)积分洗涤法的计算 157

(二)降浓积分洗涤法 158

(三)级数洗涤法 158

第五节 真空洗浆机的工艺计算 159

一、真空洗浆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159

二、真空洗浆机水腿管径计算 160

三、四段串联真空洗浆机的黑液平衡计算及实例 160

第六节 多段逆流洗涤的平衡计算 162

一、多段逆流洗涤的平衡理论计算 162

二、多段逆流洗涤出口浆层中的废液浓度计算 163

三、第n次洗涤后浆中废液含残碱浓度的计算及实例 163

第七节 侧压浓缩机的计算 163

一、侧压浓缩机的洗涤效果估算 163

二、侧压浓缩机串联台数的计算 164

三、侧压浓缩机进、出浆浓度的确定计算 165

第八节 纸浆洗涤用水量的确定 165

第七章 纸浆筛选过程的工艺与设备计算 166

第一节 纸浆筛选效率的计算 166

一、按尘埃的大小和个数计算 166

二、采用筛分的办法计算 166

三、磨木浆筛选效率的计算 166

(一)筛选比率的计算 166

(二)长纤维损失指数的计算 167

第二节 排渣率的计算 167

第三节 筛浆机的工艺计算 168

一、筛浆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168

二、平板振动筛的生产能力计算 168

三、C型离心筛的计算 168

(一)离心筛动力消耗计算 168

(二)稀释水量的计算 169

(三)CX型离心筛开孔率的计算 169

(四)CX型或ZSL1-4型离心筛筛孔排列尺寸与纤维平均长度的关系 170

四、旋翼筛的计算 170

(一)生产能力计算 170

(二)旋翼筛的开孔率及筛板孔眼规格的选择 171

(三)旋翼筛台数的确定计算 171

(四)旋翼筛的选型计算 172

第八章 纸浆净化过程的工艺与设备计算 174

第一节 沉砂槽的计算 174

一、沉砂槽的主要经验数据 174

二、沉砂槽的流量及槽宽计算 174

三、沉砂槽的生产能力计算 175

四、沉砂槽尺寸的确定计算 175

(一)经验数据法 175

(二)经验数据法计算槽宽和槽的长度实例 175

第二节 锥形除砂器的工艺计算 176

一、流体的涡旋运动特点表达式 176

二、浆料涡旋运动产生的离心力计算 176

(一)浆料涡旋运动产生的离心力 176

(二)浆料每一质点受到的离心力计算 176

三、锥形除砂器的流量计算 177

(一)由压力差计算进浆量 177

(二)由进浆口截面积计算进浆量 177

(三)由除砂器高度计算进浆量 177

(四)流量的经验计算 178

四、节流比的计算 178

五、除砂器进口流速的计算 179

六、除砂器内螺纹下锥口螺旋角的计算 179

七、除砂器型号的选择计算 179

八、除砂器的生产能力计算 180

九、除砂器台数的选择计算 180

十、锥形除砂器的压头损失计算 181

第九章 纸浆漂白的工艺与设备计算 182

第一节 漂白反应的理论计算 182

一、氧漂过程脱木素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182

二、氧漂对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反应速率方程式 182

第二节 次氯酸盐漂液的制备计算 182

一、石灰用量(灰比)的计算 182

二、石灰乳液浓度的计算 183

三、石灰用量及石灰乳浓度的计算实例 183

四、石灰乳液的相对密度、浓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83

五、次氯酸钙漂液吸收槽容积的计算 184

六、漂液吸收槽每日吸收次数的计算 185

七、由制漂温度的变化计算漂液浓度 185

八、漂液有效氯含量的计算(列线图法) 185

九、次氯酸盐漂液的相对密度有效氯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186

第三节 次氯酸盐漂白的工艺计算 186

一、漂白的有效氯用量(漂率)的计算 186

(一)亚硫酸盐浆漂白有效氯用量的计算 187

(二)硫酸盐法稻麦草浆用氯量的计算 187

(三)硫酸盐法蔗渣浆用氯量的计算 187

(四)硫酸盐苇浆的漂白用氯量计算 188

(五)硫酸盐竹浆漂白用氯量计算 188

(六)碱法稻草浆用氯量计算 188

(七)漂粉精母液漂白的漂率计算 188

(八)木浆漂白的有效氯用量 189

二、漂液稀释用水量的计算 189

三、漂白浆料稀释用水量的计算 189

四、间歇漂白机装浆量计算 190

五、漂白所需有效氯浓度的计算 190

六、漂液加入量的计算 190

(一)体积计量法 190

(二)单位时间体积计算法 191

七、纸浆洗涤用水量 191

八、漂白脱氯剂需用量的计算 191

(一)纯亚硫酸钠作漂白脱氯剂用量的计算 192

(二)纯硫代硫酸钠作漂白脱氯剂用量的计算 192

(三)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混合作漂白脱氯剂用量的计算 193

九、次氯酸盐漂白用汽量的计算 193

(一)间歇式漂白机用汽量的计算及实例 193

(二)连续式漂白用汽量的计算 195

(三)液氯气化用汽量计算 195

十、漂白所需动力计算 196

第四节 C—E—H三段漂白工艺计算 196

一、氯化的工艺计算 196

(一)氯气的性质 196

(二)纸浆氯化用氯量计算 196

(三)氯化塔的计算 197

(四)氯化后产浆量的计算 197

二、碱处理的工艺计算 198

(一)碱处理NaOH用量的计算 198

(二)稀释NaOH用水量的计算 198

三、次氯酸盐补充漂白的工艺计算 199

(一)补充漂白的有效氯用量计算 199

(二)补充漂白次氯酸盐漂液用量的计算 199

四、C-E-H三段漂白工艺计算实例 199

五、硫酸盐木浆三段漂白的有效氯用量与高锰酸钾值的关系 200

第五节 纸浆连续漂白的工艺计算 200

一、连续漂白漂液用量的计算 200

二、连续漂白输浆量的计算 201

第六节 氧化性漂白剂的有效氯含量计算 201

第七节 ClO2漂白的工艺计算 202

一、不同温度下ClO2分压与溶解度的关系 202

二、二氧化氯的有效氯含量的计算 202

第八节 纸浆白度及返黄值的计算 202

一、纸浆白度的计算 202

二、纸浆返黄值的表示和计算 203

(一)白度差法 203

(二)白度变化率法 203

(三)P·C值(价)法 203

第九节 漂白设备的计算 204

一、连续漂白设备的生产能力计算 204

二、漂白设备的有效容积计算 204

第十章 黑液的回收工艺与设备计算 205

第一节 黑液的组成及性质计算 205

一、不同温度下黑液波美度的计算 205

二、黑液相对密度与波美度的关系 205

三、不同原料制浆黑液波美度与黑液固形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205

(一)部分木材、竹浆、棉秆及部分草类 205

(二)蔗渣及芒秆 205

(三)麦草 205

(四)红松 205

四、黑液密度与固形物含量的关系 206

(一)相对密度与固形物含量的关系 206

(二)密度与固形物含量的关系 206

五、稀浓黑液混合时浓黑液量的计算 206

六、黑液的比热计算 206

(一)一般计算法 206

(二)近似计算法 207

第二节 黑液的蒸发工艺计算 207

一、黑液蒸发水量的计算 207

二、多效蒸发的效数计算 208

三、蒸发的传热量计算 208

四、蒸发器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208

(一)直接蒸汽加热的蒸汽消耗量计算 208

(二)间接蒸汽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209

五、蒸发黑液时传热系数的计算 209

六、蒸发设备的计算 209

(一)预热器加热面积的计算 209

(二)混合式冷凝器的计算 210

(三)从表面冷凝器抽出空气重量计算 211

(四)真空泵从冷凝器中抽出蒸汽重量的计算 211

第三节 黑液的燃烧工艺与设备计算 211

一、黑液燃烧需要的空气量计算 211

(一)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211

(二)实际所需空气量的计算 212

二、固形物燃烧所产烟气量的计算 212

三、燃烧后熔融物量的计算 212

(一)参加还原反应的芒硝量计算 212

(二)燃烧还原反应后形成的硫化钠计算 212

(三)未参加还原反应的芒硝量计算 212

(四)由于有机硫回收所得硫化钠量计算 213

(五)由有机硫回收生成硫化物所耗氢氧化钠量的计算 213

(六)碳酸化作用生成碳酸钠量的计算 213

(七)熔融物中碳酸钠总量的计算 213

(八)熔融物总量的计算 213

(九)燃烧后熔融物量的计算实例 213

四、黑液固形物发热量的计算 216

(一)相同浓度黑液固形物发热量计算 216

(二)不同浓度黑液的发热量计算 216

五、喷射炉中余热锅炉产汽量的简单计算 217

六、燃烧设备的工艺计算 217

(一)喷射炉尺寸的计算 217

(二)文丘里喉管选择计算 217

(三)旋风分离器的选择计算 218

(四)送风机的选择计算 218

(五)引风机的选择计算 219

第四节 绿液的苛化工艺计算 220

一、白液成分的计算 220

(一)氢氧化钠含量的计算 220

(二)硫化钠含量的计算 220

(三)碳酸钠含量的计算 220

(四)硫酸钠含量的计算 220

(五)总碱含量的计算 220

二、苛化反应理论平衡常数的计算 220

三、苛化率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221

四、苛化器蒸汽用量的计算 221

五、苛化钠生成量的计算 222

六、苛化石灰消耗量的计算 222

(一)方法一 222

(二)方法二 223

第五节 白泥回收的工艺计算 223

一、白泥量的计算 223

(一)方法一 223

(二)方法二 223

二、石灰转窑的生产能力计算 224

(一)对于长径比为15~20的转窑计算 224

(二)石灰转窑产量的经验计算 224

三、石灰在转窑中停留时间计算 224

四、石灰转窑转速的计算 225

第六节 从蒸煮到苛化碱、硫衡算示例 225

一、碱衡算示例 225

二、硫衡算示例 226

第十一章 红液的回收工艺与设备计算 227

第一节 红液的组成及性质计算 227

一、红液的相对密度、波美度、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227

(一)亚硫酸氢镁红液 227

(二)镁盐红液相对密度、波美度与固形物含量的关系 227

(三)酸性亚硫酸钙红液 227

(四)红液的相对密度、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228

二、镁盐红液固形物的元素组成 229

三、红液的粘度计算 229

(一)亚硫酸氢镁红液的粘度计算 229

(二)酸性亚硫酸盐红液的粘度计算 231

四、红液的冰点和沸点的变化计算 232

(一)红液的冰点的变化计算 232

(二)红液的沸点变化计算 232

五、红液的热容量(比热)计算 233

六、红液的发热量 233

七、红液的导热系数 233

第二节 红液的蒸发工艺计算 234

一、背压蒸发系统平衡计算及示例 234

二、四效真空蒸发平衡计算及示例 235

三、热泵蒸发系统平衡计算及示例 236

第三节 红液的燃烧工艺计算 237

一、亚硫酸镁法苇浆红液燃烧计算及实例 237

二、炉气中过剩空气率的计算 238

三、硫化床燃烧红液的计算及实例 238

(一)国外硫化床燃烧红液计算实例 238

(二)国内某厂以硫化床试烧红液中间试验计算及实例 240

第四节 红液的综合利用计算 241

一、铁铬木素磺酸盐的制备计算 241

(一)铁铬混合液的配制 241

(二)置换氧化反应操作顺序 242

(三)混合液用量计算 242

(四)产品的氧化度计算 242

二、酒精的制备中和剂的理论用量计算 242

第十二章 打浆工艺与设备的计算 243

第一节 打浆的特性计算 243

一、打浆设备的有效刀边长度计算 243

二、打浆有效动力的计算 243

三、比刀边负荷的计算 243

四、比打浆能量的计算 244

第二节 间歇打浆机的工艺计算 244

一、打浆机的性能指标计算 244

(一)打浆机的型号和主要技术特征 244

(二)打浆机的切断能力计算 244

(三)飞刀与底刀接触面积的计算 245

(四)打浆系数的计算 245

(五)打浆比压的计算 245

(六)撕碎能力的计算 246

(七)刀口系数的计算 247

(八)水化作用系数的计算 247

二、打浆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248

三、打浆机所需台数的确定计算 248

四、打浆辊线速度的计算 248

五、打浆机的受力计算 248

(一)打浆机底刀受力计算 248

(二)飞刀辊作用在底刀上的力的计算 250

六、打浆机所需功率的计算 250

(一)打浆机的有效功率 250

(二)打浆机的无效功率 251

(三)打浆机所消耗的总轴功率 252

(四)打浆机所需电机功率 252

七、打浆机的设计计算 253

(一)选取K1、K2值 253

(二)求打浆机的切断速度V 253

(三)飞刀和底刀的厚度δ1和δ2 253

(四)确定打浆辊的尺寸的转速n 254

(五)确定飞刀和底刀数目 254

(六)浆盆的几何尺寸的确定 255

(七)山形部前坡曲线形状 255

(八)山尖的宽度 256

第三节 连续打浆设备的串并联台数的确定计算 256

一、并联台数的确定计算 256

二、串联台数的确定计算 256

(一)根据打浆度的提高进行计算 256

(二)根据打浆电耗进行计算 257

第四节 圆柱精浆机的工艺计算 258

一、圆柱精浆机的磨浆特性计算 258

(一)磨浆面积计算 258

(二)磨浆比压的计算 258

(三)切断能力 259

(四)撕裂能力 259

(五)刀口系数 259

(六)磨浆系数 259

二、常用圆柱精浆机的技术特征 260

三、浆料通过刀槽等空隙的总截面积计算 260

四、圆柱精浆机打浆效率的计算 261

第五节 盘磨机的工艺计算 261

一、盘磨机的磨浆面积计算 261

二、盘磨机的主要技术特征 262

三、盘磨机的磨浆特性计算 262

(一)盘磨机的切断速度计算 262

(二)有效打浆面积 262

(三)磨浆比压 263

(四)单位面积剪切摩擦力 263

(五)打浆能力 263

四、纤维在磨区内停留的时间计算 263

(一)当定盘与转盘不同时 263

(二)当定盘与转盘相同时 263

五、盘磨机机械加压的挤压力计算 264

六、盘磨机的动力消耗计算 264

(一)盘磨机的启动负荷计算 264

(二)盘磨机的磨浆电流负荷计算 265

(三)盘磨机的动力消耗计算 266

七、盘磨机的能量消耗计算 269

八、盘磨机的节能计算 270

(一)盘磨机的选择对节能的影响计算 270

(二)盘磨机的转速对节能的影响计算 270

第六节 水力碎浆机的工艺计算 271

一、水力碎浆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271

二、水力碎浆机的功率计算 271

第十三章 施胶与加填的工艺计算 273

第一节 施胶的工艺计算 273

一、施胶的理论计算 273

(一)胶料的渗透速度计算 273

(二)液体的渗透深度计算 273

二、施胶的工艺计算 273

(一)松香皂化用碱量的计算 273

(二)矾土溶液中标准硫酸铝含量的近似计算 274

(三)施胶压榨的胶料附着量的计算 274

第二节 加填的工艺计算 275

一、填料的性能计算 275

(一)常用填料的性能计算 275

(二)填料对光学性质的反应计算 275

(三)填料的散射系数计算 276

二、加填的工艺计算 277

(一)常见纸张的加填量 277

(二)自动连续加填的流量控制计算 277

(三)填料留着率的计算 278

(四)二氧化钛添加量的变化引起不透明度变化的计算 279

(五)由加填量计算成纸灰分和打浆周期 279

第十四章 造纸机网前供浆系统的工艺与设备的计算 281

第一节 浆料的贮存工艺及设备计算 281

一、贮浆池容积的计算 281

二、贮浆池个数的确定 281

三、贮浆池排浆流量的计算 281

四、卧式贮浆池的工艺计算 282

(一)浆料在浆池中的摩擦阻力计算 282

(二)浆池内浓度与浆速的关系 282

(三)浆料浓度与浆池长度的关系 282

(四)采用螺旋桨推进器的贮浆池尺寸确定计算 282

(五)浆沟中流速的选定计算 283

(六)螺旋桨推进器每转推送浆量的计算 284

(七)螺旋桨的转数计算 284

(八)螺旋桨的功率计算 285

(九)螺旋桨所用电机的选择 286

(十)螺旋桨循环器的主要特性及选择 287

(十一)涡轮循环器的规格及选择 287

(十二)循环泵的性能 288

(十三)螺叶式搅拌器的计算 289

第二节 纸料净化系统工艺计算 289

第三节 配浆的工艺计算 291

一、鼓式配浆器的工艺计算 291

(一)立式转鼓配浆器送浆量的计算 291

(二)卧式转鼓配浆器输出浆料的计算 291

二、孔板式配浆器孔板流量的计算 292

三、压力式配浆箱的输送浆量计算 292

第四节 调浆箱的工艺计算 293

一、调浆箱稀释用白水量的估算 293

二、调浆箱送往纸机的纸料量计算 293

第十五章 长网造纸机的工艺计算 294

第一节 网前箱的工艺计算 294

一、锥管布浆器的工艺计算 294

(一)总管进浆量的计算 294

(二)锥管细端回流率的计算 294

(三)加速比的计算 295

(四)锥管细端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295

(五)锥管尺寸的设计计算 295

二、匀浆辊的工艺计算 297

(一)匀浆辊孔辊的辊径的计算 297

(二)孔辊的位置计算 298

(三)辊面排孔的计算 299

(四)开孔率的计算 299

(五)浆料通过孔辊的压头损失计算 300

(六)匀浆辊距堰板的最小距离计算 301

三、孔板的工艺计算 301

(一)孔板孔数的计算 301

(二)孔板浆流产生的压力降的计算 302

四、阶梯扩散器浆流压力降的计算 302

(一)第一段孔进口处的压头损失 303

(二)孔段中的压头损失 303

(三)孔段出口处的压头损失 303

(四)总的的压头损失 303

五、堰池的工艺计算 304

(一)进浆量的计算 304

(二)溢流浆量的计算 304

(三)堰池内纸料高度的计算 304

(四)溢流浆位高度的计算 305

(五)堰池纸料流速的计算 306

六、堰板的工艺计算 306

(一)堰板闸口开度的计算 306

(二)堰板喷唇的宽度计算 309

(三)堰板的收缩系数、流速系数以及流量系数之间的关系 310

七、喷浆的工艺计算 311

(一)喷浆流速的计算 311

(二)喷浆量的计算 312

(三)喷浆的压头计算 313

(四)纸料喷射角的计算 315

(五)着网点的计算 315

(六)浆网速比的计算 316

八、流浆箱的设计计算 316

(一)流量的确定计算 316

(二)计算流速的确定 316

(三)设计计算步骤与方法 317

(四)方锥管的设计计算实例 320

(五)多孔板流浆箱的设计计算实例 321

第二节 网部的工艺计算 325

一、网部的理论计算 325

(一)网部脱水速度的计算 325

(二)真空条件下的脱水量计算 325

(三)网部浆料过滤阻力的计算 325

(四)滤水速度与比过滤阻力及定量的关系计算 326

(五)纤维成形中浓度的变化计算 326

(六)纤维层的弹性压缩计算 326

(七)纸页脱水过程中纸张强度与纤维含量的关系 327

(八)通过纤维层的液体流动惯性计算 327

二、案辊的脱水工艺计算 328

(一)案辊脱水抽吸力的计算 328

(二)案辊产生的最大真空度的计算 328

(三)案辊脱水量的计算 329

(四)案辊滤水层厚度计算 330

(五)案辊上浆流层厚度计算 330

(六)案辊上的浆料浓度计算 330

(七)案辊出侧水楔的临界角计算 330

(八)案辊后纸料流量的计算 331

三、网部摇振的工艺计算 331

(一)摇振数的计算 331

(二)摇振强度的计算 332

(三)摇振位移的计算 332

(四)摇振速度的计算 332

(五)摇振加速度的计算 333

(六)摇振器惯性力的计算 333

(七)摇振器支承板簧的挠度和刚度计算 333

(八)摇振需用功率的计算 334

(九)偏重式摇振器的共振计算 334

(十)摇振器的振幅计算 335

四、脱水板的工艺计算 335

(一)脱水板楔形真空区中真空度的分布计算 335

(二)成形板脱水量的计算 336

(三)脱水板的面宽计算 337

(四)脱水板架的最大挠度计算 337

(五)使用脱水板的节能计算 337

五、真空吸水箱的工艺计算 337

(一)吸水箱真空度的计算 337

(二)吸水箱抽气量的计算 338

(三)吸水箱的尺寸计算 338

(四)吸水箱面与成形网的摩擦力计算 340

(五)吸水箱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功率计算 340

(六)吸水箱后纸幅干度的计算 340

(七)纸页在吸水箱上的脱水时间的计算 340

(八)吸水箱总面积的计算 341

(九)湿真空箱的水封管高度计算 341

(十)湿吸箱脱水量的计算 341

(十一)湿吸箱的尺寸确定计算 342

(十二)吸水箱后纸料量的计算 342

六、伏辊及损纸池的工艺计算 343

(一)真空伏辊抽气量的计算 343

(二)真空伏辊真空度的确定 343

(三)真空伏辊内真空箱箱口面积的计算 345

(四)真空伏辊传动能力的计算 345

(五)真空伏辊传递功率的计算 345

(六)真空伏辊辊面排孔的计算 346

(七)真空伏辊“消音车速”的计算 349

(八)伏辊后纸料量的计算 350

(九)伏辊损纸池有效容积的计算 350

(十)伏辊损纸池搅拌桨叶直径的选取 350

七、网案及成形网的工艺计算 351

(一)网案面积的计算 351

(二)网案有效面积的计算 351

(三)网案长度的计算 351

(四)网案单位有效面积产纸量(网案出力)的计算 351

(五)网案出力的校核计算 351

(六)网案生产能力的计算 353

(七)网案高度的计算 353

(八)成形网上湿纸幅宽的计算 354

(九)成形网长度的计算 354

(十)成形网宽的计算 356

(十一)网速的计算 357

(十二)成形网的寿命计算 357

八、成形网张紧装置的计算 357

(一)气动自动紧网装置产生的理论张力计算 357

(二)复合滑轮式自动紧网装置理论张力的计算 358

(三)重锤式张紧器的压力计算 358

九、网部向压榨部递纸的张力计算 359

(一)马登(J·Mardon)计算公式 359

(二)沃斯特贝格(L·O stevbeig)计算公式 359

十、驱网辊动力的消耗计算 359

十一、网部辊筒的尺寸规范及强度计算 360

(一)案辊的计算 360

(二)胸辊的尺寸及强度、挠度及中高计算 360

(三)导网辊的计算 364

(四)整饰辊的计算 365

(五)普通伏辊的计算 365

(六)真空伏辊的计算 367

第三节 压榨部的工艺计算 368

一、压榨的理论计算 368

(一)压榨所需时间的计算 368

(二)压榨脱水量的计算 368

(三)双毯压榨的流速计算 368

(四)双毯压榨的流量计算 369

(五)压榨纸页的最终水分计算 369

二、压榨的压力计算 369

(一)杠杆重锤式加压装置产生的附加压力计算 369

(二)气动加压提升装置的附加压力计算 371

(三)液压缸式加压提升机构的附加压力计算 371

(四)膜式气动加压提升机构附加压力的计算 371

(五)螺旋加压的压力计算 372

(六)压区宽度的计算 372

(七)压区平均压力的计算 373

(八)压区最大压力的计算 374

(九)压榨的线压力与偏心距的关系计算 374

(十)压榨线压工艺参数 375

三、压榨辊的尺寸规范计算 376

(一)压榨辊的直径的确定计算 376

(二)压榨辊面宽的确定计算 377

四、压榨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378

(一)辊筒的相对挠曲率的计算 378

(二)普通压榨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378

(三)真空压榨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384

(四)中固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387

五、石辊的计算 389

(一)花岗岩辊体的固装条件计算 389

(二)花岗岩辊体的应力计算 390

(三)固装时芯轴升温的计算 391

六、不同抗挠结构的压榨辊的搭配计算 391

(一)上辊为中固辊或芯辊而下辊为普通结构辊的搭配计算 391

(二)上辊为普通结构辊而下辊为中固辊的搭配计算 392

(三)上下辊均为抗挠结构辊的搭配计算 394

(四)与可控中高辊的搭配计算 395

七、压榨辊中高的计算 395

(一)中高的计算与分配 395

(二)胶辊辊面的中高——周长中高度的计算 396

(三)双辊压榨中压榨辊中高的计算与分配 396

(四)复合压榨中高的计算与分配 397

(五)几种典型纸机的中高度 399

(六)中高辊面曲线的绘制计算 399

(七)用试验法求普通结构辊子的刚度及中高度 401

(八)辊面胶层对辊筒中高的影响计算 402

(九)压榨辊中高的校核计算 403

(十)中高度的应用计算 404

(十一)生产中常用中高参考数据 404

八、压榨辊的磨削计算 406

(一)软胶辊的磨削计算 406

(二)中高在压辊各部位置的分布计算 407

(三)压辊各部位置的中高比值计算 409

(四)用中高比值计算中高在压辊上的分布 409

(五)M8408A滚筒磨床中高装置的计算 410

(六)中高外圆磨床的中高装置计算 410

(七)M1408滚筒磨床的中高装置调整查图计算 413

(八)中高装置磨削中高的近似计算 414

(九)中高装置磨削中高的表格记录法 414

九、压榨偏心距的测定计算 414

(一)双辊压榨偏心距的计算 415

(二)三辊压榨的偏心距的计算 416

十、沟纹压榨的工艺计算 417

(一)沟纹理论充水率的计算 417

(二)采用沟纹压榨代替真空压榨的节能计算 417

十一、毛毯及其校正的有关计算 418

(一)毛毯的定货长度计算 418

(二)毛毯的定货宽度计算 418

(三)造纸机压榨部分两侧之间的净空宽度bk计算 418

(四)毛毯挤水辊的面宽计算 418

(五)毛毯空隙率的计算 419

(六)毛毯透气性与毛毯厚度的关系 419

(七)真空洗毯器真空泵的选用 419

(八)毛毯气动校正器的最大压力计算 421

(九)毛布的标准线弯斜的调整规律 422

十二、刮刀的有关计算 423

(一)刮刀片长度的计算 423

(二)刮刀体挠度的计算 423

(三)刮刀体的自由振动自然频率计算 423

(四)刮刀的临界转速计算 423

(五)刮刀在辊面上的线压力计算 424

第四节 干燥部的工艺计算 424

一、干燥过程的热量传递理论计算 424

(一)热传导的计算 424

(二)辐射热的传递计算 425

(三)对流传递热量的计算 425

(四)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425

(五)湿纸页干燥过程中单向瞬变热量流动方程式 425

(六)水分蒸发速率的计算 426

二、干燥速率的计算 427

(一)对流干燥的干燥速率计算 427

(二)接触干燥的干燥速率计算 427

三、蒸发水量的计算 428

(一)每千克成纸中蒸发水量的计算 428

(二)烘缸单位有效面积蒸发水量(烘缸出力)的计算 428

(三)干燥部被蒸发的水分重量计算 429

四、烘干部需要的有效干燥面积的计算 429

五、烘缸的有关计算 430

(一)烘缸的有效干燥面积计算 430

(二)干燥部需烘缸个数的计算 430

(三)烘缸出力的计算 431

(四)烘缸的有效面积利用系数计算 431

(五)烘缸总面积利用系数的计算 432

(六)烘缸内形成水环的临界速度计算 432

(七)烘缸缸壁厚度的计算 432

(八)烘缸内蒸汽加热部分的长度计算 433

六、干燥部耗热量及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433

(一)一段通汽的耗热量及蒸汽消耗量计算 433

(二)分段通汽时干燥纸的耗热量及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434

(三)干燥部的总耗汽量的估算及蒸汽管管径的选择计算 436

七、冷缸的计算 436

(一)冷缸用水流量的计算 436

(二)冷缸冷却带走的热量Qr的计算 436

(三)冷缸耗水量的计算 437

八、抄纸车间蒸汽冷凝露点温度的计算 437

九、干燥部的节能计算 438

(一)提高进烘干部纸页干度的蒸汽节约量的计算 438

(二)提高湿部温度后纸页干度的提高计算 438

(三)增加压榨线压力提高纸页干度的计算 438

第五节 压光、卷曲、完成部的工艺计算 439

一、普通压光机的工艺计算 439

(一)压光机底辊的总负荷计算 439

(二)压光机底辊中高的计算 439

(三)压光机顶辊挠度的计算 439

二、卷纸机的工艺计算 440

(一)卷纸机上的毛纸幅宽计算 440

(二)卷筒纸在机重量估算 440

(三)卷纸机上的毛纸理论产量计算 441

(四)卷纸机卷筒直径的变化计算 441

(五)卷筒中纸的长度的计算 441

(六)卷纸的圆周速度计算 442

(七)卷筒的角速度计算 442

(八)卷纸机的运转条件计算 442

(九)轴式卷纸机卷纸所需时间的计算 442

(十)卷纸机的旋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计算 443

(十一)卷曲的有效力矩的计算 443

(十二)机械式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盘所需的压力计算 443

(十三)轴式卷纸机的效率计算 443

(十四)卷纸机退纸时纸卷直径的变化计算 444

(十五)退纸时间的计算 444

(十六)退纸长度的计算 444

三、超级压光机的工艺计算 444

(一)超级压光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444

(二)金属辊与纸粕辊间的微滑动计算 444

(三)纸粕辊变形面积的宽度计算 445

(四)平均比压的计算 445

(五)线压力的计算 446

(六)底辊轴承的总负荷的计算 446

(七)第二下辊上的水平负荷计算 446

(八)机架下部的垂直负荷计算 447

(九)压辊水平负荷作用于机架上的力的计算 447

(十)由水平力所产生的总弯矩的计算 448

(十一)由加压机构所产生的弯矩计算 448

(十二)弯曲强度的计算 449

(十三)轴承工作容量系数的确定计算 449

(十四)外加油压力的计算 449

(十五)多片式摩擦卷纸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450

(十六)退纸轴摩擦制动器的热损失计算 451

(十七)气压的盘式和片式制动器的有关计算 451

(十八)纸卷张力自动调节系统的电气计算 451

(十九)超级压光机的功率计算 452

(二十)平尺对于大跨距产生的挠度计算 453

(二十一)纸粕辊的压制中套纸次数计算 453

(二十二)纸粕层的硬度计算 453

(二十三)纸粕辊辊轴尺寸的计算 454

(二十四)ZWC1型超级压光机纸粕辊的应力验算 456

(二十五)纸粕辊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计算 457

(二十六)退纸轴制动器热损失的计算 458

四、复卷机的工艺计算 458

(一)复卷机的生产能力计算 458

(二)压纸辊的压力调整计算 459

(三)复卷机制动器的力矩计算 460

(四)纸卷支承辊的载荷计算 461

(五)复卷机所需功率的计算 462

五、切纸机及接纸装置的计算 462

(一)切纸机的纵切切纸长度及误差率的计算 462

(二)切纸机横切切纸长度的计算 463

(三)横切剪纸时间的计算 463

(四)剪切功率的计算 464

(五)横切机底刀和旋转刀的偏移值的计算 464

(六)接纸台的升降速度计算 465

六、纸的整装的工艺计算 465

(一)纸的令重(英制)的计算 465

(二)纸的令重(SI制)的计算 465

(三)不同尺寸的令重及定量间的相互换算 465

(四)令重(英制)与定量(g/m2)间的相互换算 467

(五)纸的定量、令重及吨令的速查 467

第六节 长网造纸机的综合工艺计算 468

一、造纸机的生产能力及产量的计算 468

(一)纸机抄造量的计算 468

(二)造纸机的理论产量计算 469

(三)造纸机的实际产量(生产能力)的计算 470

(四)纸机产量及班产纸令数估算 471

(五)纸机成品纸的产量计算 471

(六)卷筒纸产量的计算 472

(七)平板纸产量的计算 472

二、造纸机的车速计算 473

(一)纸机最大工作车速的计算 473

(二)纸机最佳车速的计算 473

(三)纸机平均车速的计算 474

三、上网浆浓与车速波动对纸的定量的影响计算 475

四、纸机车速与纸的定量的变化关系计算 475

五、纸机白水中总的绝干固形物含量的计算及实例 476

(一)排入废水中绝干固形物的量的计算 476

(二)排出废水量的计算 476

(三)纸中含水量的计算 476

(四)蒸发水量的计算 476

(五)废水中绝干固形物含量计算 476

(六)白水中绝干固形物含量的计算实例 477

六、成品纸中填料含量及纸的定量的计算及实例 478

七、纸机的传动计算 479

(一)纸机局部与总体速度不同步的原因及调整计算实例 479

(二)皮带轮直径变化后接(或截)皮带的长度计算 480

(三)纸机车速与皮带轮直径的关系计算 480

(四)开口皮带长度的估算 480

(五)强尼龙带总轴传动的设计计算 481

八、造纸机传动功率的计算 483

(一)单位指标法 483

(二)分步计算法 484

(三)经验计算法 489

第七节 长网造纸机的技改计算 490

一、网前供浆系统及流浆箱的技改计算 490

(一)压力筛V型皮带的调整计算 490

(二)流浆箱的压头损失计算 490

(三)实际压头给定与投入运转计算 492

(四)浓度的调整及堰口开度的计算 494

(五)着网点的控制计算 494

二、网部的技改计算 495

(一)张网装置的张力预选 495

(二)高压喷洗装置中高压泵运行的调整计算 495

(三)胸辊中高曲线的绘制计算 496

(四)真空伏辊小室密封压力的控制计算 496

(五)铜网的计算 497

三、压榨部的技改计算 498

(一)真空压辊真空宽度的调整计算 498

(二)可控中高辊油压控制系统计算器的运算 498

(三)压区的压力计算 500

(四)压榨辊的中高曲线 502

(五)压榨辊中高的研磨计算 502

四、干燥部的技改计算 503

(一)烘缸内水环形成的临界速度计算 503

(二)水环厚度与车速的关系计算 504

(三)干毯张力与气缸压力的关系计算 504

(四)离心风机的计算 505

(五)热水循环系统膨胀器膨胀容量的计算 505

五、伸性装置的计算 506

(一)伸性缸的加热时间的确定 506

(二)硅油喷涂系统计量泵的流量计算 507

(三)伸率与车速的计算 507

六、主轴传动转矩离合器的正定负荷计算 508

第十六章 圆网造纸机的工艺计算 509

第一节 圆网成形器的工艺计算 509

一、浆速与网速的关系计算 509

二、圆网临界速度的计算 509

(一)顺流溢浆式网槽的临界速度计算 509

(二)加压圆网的临界速度计算 510

三、圆网笼上纸页临界离心力的计算 510

四、弧形板上浆点的浆速计算 511

五、圆网纸机的车速计算 511

(一)圆网机的实际车速计算 511

(二)纸机最大工作车速的计算 511

六、圆网造纸机抄造量的计算 512

七、圆网纸机产纸量的计算 512

八、圆网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513

九、圆网笼过滤面积的计算 513

十、网笼直径的计算 513

十一、圆网部的浆水平衡计算 513

第二节 圆网槽的工艺计算 515

一、传统圆网槽的设计计算 515

(一)网槽的高度和液位尺寸的设计计算 515

(二)网槽的流道尺寸的设计计算 516

二、顺流溢浆网槽的设计计算 517

(一)顺流溢浆网槽“牛角道”尺寸的计算 517

(二)“牛角道”中浆料流速的计算 518

(三)顺流溢浆式网槽的设计计算实例 518

三、扩散式弧形板网槽的设计计算 524

(一)纸机每小时产量G 524

(二)绝干纸产量G′ 524

(三)网槽进浆量Q 525

(四)突扩处(B处)截面积FB 525

(五)突扩处(B处)的纸料流速VB 525

(六)设计计算实例 525

四、限流式网槽的设计计算 526

(一)圆网成形器脱水能力的计算 526

(二)成形弧长的计算 526

(三)限流式网槽的生产能力计算 527

(四)总成形角θ的计算 527

(五)所需绝干纤维量G′ 527

(六)总进浆量的计算 527

(七)成形区进出口宽度do、d′ 527

(八)限流式网槽设计计算实例 528

第三节 圆网压榨的工艺计算 529

一、杠杆重锤加压上压榨辊的附加压力计算 529

二、下压辊所受总压力的计算 529

三、气动加压附加压力的计算 529

四、压榨辊的线压力的计算 530

第四节 干燥部的工艺计算 530

一、传热计算 530

二、传质速率的计算 531

第五节 圆网造纸机的尺寸规范计算 531

一、抄宽的计算 531

二、网面总宽B1 531

三、网面有效宽度B2 532

四、网笼的面宽计算 532

五、网槽的幅宽计算 532

六、伏辊面宽的计算B3 532

七、烘缸面宽B4 532

八、托辊面宽B5 532

九、压榨辊面宽B6 533

十、真空脱水网辊压榨上辊面宽B7 533

第六节 板纸及皱纹纸的工艺计算 533

一、多圆网纸板机的毛纸产量计算 533

二、多层圆网纸板的面层收缩率的计算 534

三、瓦楞原纸的边压强度计算 535

四、纸板各层浆料量及其打浆周期的计算 535

五、板纸面层浆的含量及板纸填料含量的计算 536

六、板纸相对耐破度及其与浆料配比的关系计算 536

七、纤维板热压机的工作压力计算 537

八、皱纹纸起皱的皱折度的计算 537

第十七章 加工纸的工艺计算 538

第一节 印刷类涂布纸的工艺计算 538

一、分散剂的种类及性能计算 538

二、颜料的粒度及对制品性能的影响计算 538

(一)高岭土粒度标准 540

(二)高岭土粒径与制品光泽度、白度的关系 540

(三)高岭土粒径与制品不透明度的关系 540

(四)高岭土、碳酸钙不同配合比与各胶种对制品白度的关系 541

(五)不同颜料配比的涂布量与白度的关系 541

(六)不同配合比与各胶种对光泽度的关系 541

三、粘合剂的性质及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541

四、加工纸涂液量的计算 542

第二节 复合类加工纸挤出机的生产率(流量)的计算 543

第三节 黑白照像纸乳剂涂布的厚度计算 545

第四节 内燃机用滤纸的最大孔径的测定计算 545

第五节 变性加工纸的工艺计算 546

一、钢纸的工艺计算 546

(一)钢纸原纸卷取层数的计算 546

(二)钢纸原纸定量与浸渍时间的关系 546

(三)碾压烘缸线压力的计算 546

(四)氯化锌溶液回收与净化的计算 547

二、植物羊皮纸的加工计算 548

(一)植物羊皮原纸制造工艺参数 548

(二)配酸与回收的计算 548

第六节 刮刀涂布的工艺计算 549

一、槽式软刃刮刀涂布量的计算 549

二、气垫刮刀涂布量的计算 550

第十八章 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计算 551

第一节 制浆生产过程的浆水平衡计算 551

一、确定流程方框图 551

二、选定平衡计算所需的有关定额和工艺技术数据 552

三、计算步骤和方法 552

四、浆水平衡方框图 564

第二节 造纸生产过程的浆水平衡计算 564

一、确定流程方框图 564

二、选定平衡计算所需的有关定额和工艺技术数据 564

三、计算步骤与方法 564

四、绘制造纸车间浆水平衡图 578

第三节 碱回收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计算 580

一、燃烧工段的物料平衡计算 580

二、苛化工段物料平衡计算 588

第四节 造纸车间白水处理的平衡计算 593

一、沉淀法白水处理平衡计算 594

二、气浮法白水处理平衡计算 595

三、过滤法白水处理平衡计算 596

附表一 常用计量单位表示符号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