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第三现代化之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0471097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综合治理”及“第三现代化之路”这个核心问题,进行了观念认识、方法等方面广泛的综合性探索与创新;适用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哲学思想,以创新的综合理念论述第三现代化将成为21世纪社会必然选择,从而进入共产主义提速发展的全新文明阶段。

序 1

第一章 综合:未来发展理念 1

第一节 宇宙本质:综合 2

一地球,无与伦比的“综合天体” 2

1.地球完美的综合条件 2

2.大气层神奇的综合作用 2

3.水分与生命绝妙的综合关系 3

二人类,精妙绝伦的“综合生命” 4

1.地球上绝无仅有的综合生命体 4

2.人体构造的神奇综合功能 4

第二节 宇宙的综合运动 6

一宇宙运动基本规律:综合—分析—综合 6

1.“综合—分析—综合”的宇宙之舞 6

2.“综合—分析—综合”的生命之舞 6

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综合—分析—综合 7

1.古代社会属于“综合社会” 7

2.近代社会属于“分析社会” 9

3.未来社会属于“再综合社会” 11

第三节 全球化:文明大综合 12

一全球化标志人类社会进入大综合时代 12

1.全球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最伟大的发展阶段 12

2.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大综合的历史阵痛时期 15

二全球化促使人类进入综合反思时代 16

1.各国领导人的反思 16

2.国际专家学者的反思 17

3.中外媒体的反思 18

4.世界银行的反思 19

5.联合国的反思 19

三全球化必然催生综合发展理念的依据 20

1.增长与资源枯竭的危机 20

2.增长与风险俱来的困境 21

3.增长与“以人为本”的背离 21

4.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21

第四节 大综合:人类文明方向 22

一人类文明正在从“分析”向“综合”过渡 22

1.当代文明总特征是“分析+综合”过渡形态 22

2.当代西方文明的“分析+综合”过渡形态 22

3.当代东方文明的“综合+分析”过渡形态 23

二人类思维正在从“分析”向“综合”过渡 24

1.人类正突破思维的分析局限 24

2.人类正推动思维向综合创新 25

第二章 现代化的三种类型 27

第一节 第一、第二现代化 28

一第一现代化已经逝去 28

1.什么是第一现代化 28

2.第一现代化基本特征与局限 28

二第二现代化正在消亡 29

1.什么是第二现代化 29

2.第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风险 30

3.第二现代化的十大弊端 30

4.第二现代化造成全球性不和谐 34

第二节 第三现代化 36

一第三现代化必将实现 36

1.什么是第三现代化 36

2.第三现代化的五个综合理念 36

3.第三现代化的五个创新特性 37

4.第三现代化的三个文明部分 39

二第三现代化的综合理念与方法 40

1.第三现代化的综合理念 40

2.第三现代化的综合方法 41

第三章 认识论的三次转型 43

第一节 第一次转型:综合 44

一古代综合:认识论第一次转型 44

1.古代东方认识论的综合状态 44

2.古代西方认识论的综合状态 46

二第一次转型奠定综合认识论基础 49

1.奠定了“综合宇宙观”的认识论基础 49

2.奠定了“精神与物质综合”的认识论基础 49

3.奠定了“人与自然综合”的认识论基础 50

三第一次转型的两大综合价值 51

1.有神与无神综合,是“再综合”认识论的重大突破 51

2.求知与求证综合,是“再综合”认识论的重要内容 53

第二节 第二次转型:分析 55

一近代分析:认识论第二次转型 55

1.近代西方社会拉开“分析”文明大幕 55

2.近代西方社会创造了物质文明辉煌 56

二分析文明造成宇宙观的分裂 56

1.唯物论的“物质宇宙观” 57

2.唯心论的“创造宇宙观” 60

三分析文明造成人类观的分裂 61

1.无神论的“进化观” 61

2.有神论的“创造观” 63

四分析文明造成认识论分裂的原因 64

1.资本需求是“分析”认识论的基本动因 64

2.科学技术是“分析”认识论的关键动力 65

3.物质财富是“分析”认识论的核心动机 66

五分析文明造成认识论的“两大分析理念” 67

1.“个人主义”理念 67

2.“私有主义”理念 68

六分析文明造成认识论的“六大分析弊端” 69

1.造成生存环境的毁灭性损坏 69

2.造成“科学局限”的认识论桎梏 69

3.造成“财富至上”的价值观误导 70

4.造成大规模的社会系统震荡 70

5.造成社会评价的“双重标准” 71

6.造成人类知识的“粉碎性断裂” 72

第三节 第三次转型:再综合 72

一未来综合:认识论第三次转型 72

1.西方分析认识论走向“物极必反” 72

2.西方分析认识论率先开始“再综合” 74

二综合宇宙观 77

1.古今东西“再综合”的宇宙观 77

2.物质与精神“再综合”的宇宙观 78

三综合人类观 79

1.争论过程就是一种理念综合 79

2.与地外文明综合的“人类观” 80

四认识论第三次转型是历史必然趋势 81

1.“再综合”是向宇宙本质的重新靠拢 81

2.“再综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82

3.“再综合”是精神文明的未来形式 83

第四章 第三现代化三个文明部分 85

第一节 基础:中国传统文明 86

一儒、道、佛合一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 86

1.三教的排斥与原因 86

2.三教的共存与共荣 87

二儒、道、佛合一的共性依据 90

1.“三教合一”的内在动力 90

2.“三教合一”的政治背景 91

3.“教义和谐”的相似理念 91

4.“哲学思想”的类似理性 92

5.“社会传统”的共同基础 93

三儒、道、佛合一的共性内容 94

1.以人为本理念 94

2.社会和谐精神 94

3.博大包容精神 95

4.辩证法思想 95

5.大道自然理念 96

6.万物综合理念 96

7.乐观主义理念 97

8.精神重于物质理念 98

9.德主刑辅理念 98

10.创新发展理念 99

四儒、道、佛合一的文明优势 100

1.“促进社会和谐”优势 100

2.“文明同化包容”优势 100

3.“物质精神均衡”优势 102

五儒、道、佛合一的科学内涵 102

1.“驺衍学说”——儒、道、佛合一的“自然科学哲学” 102

2.“混沌初开”——道家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103

3.“一阴一阳之谓道”——“正、反物质”及“运动”的精深理念 104

4.“十二支理念”——“耗散结构理论”的古代原型 104

5.“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现代逻辑学的始祖 105

六儒、道、佛合一的精神灵魂 105

1.“生生不已谓之易”——乐观主义的世界观 105

2.“人能常清静,天地翻皆归”——精神文明的价值观 106

3.“养浩然之气,直养而无害”——精神文明的人生观 107

4.“礼之用,和为贵”——精神和谐的社会观 108

七儒、道、佛合一的未来理念 109

1.“天人合一”——物质与精神相通的未来理念 109

2.“五德相始终”——物质运动与政治综合的未来理念 110

3.“祀祷行为”——精神生活与神秘主义的未来理念 110

4.“逍遥精神”——幻想与突破性创新的未来理念 111

八儒、道、佛合一的全球意义 111

1.对西方文明的启蒙 111

2.对马克思的影响 114

九儒、道、佛合一是第三现代化文明的基础 119

1.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基础 119

2.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 120

第二节 方向:社会主义文明 12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东方社会主义方向 12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 12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方面综合经验 124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综合文明的典范 124

二欧洲社会主义因素,代表经典社会主义方向 133

1.欧洲出现经典社会主义因素 133

2.欧洲向经典社会主义过渡的类型 134

3.欧洲与霸权资本主义拉开差距 135

三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因素,代表新社会主义方向 135

1.拉美经历“新自由主义转制”的严重挫折 135

2.拉美“左派运动”标志21世纪的觉醒 136

3.拉美“新社会主义”因素东西综合的特征 137

四三大社会主义因素大综合的未来趋势 139

1.全球向“社进资退”演变的趋势 139

2.全球向“综合共有制”演变的趋势 139

3.全球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演变的趋势 140

第三节 动力:现代科技文明 141

一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动力的依据 141

1.西方科技文明推动了两个现代化 141

2.现代科技文明将推动第三现代化 142

二现代科技发展蕴涵第三现代化理念 142

1.现代科学技术蕴涵走向综合的理念 142

2.现代科学技术蕴涵走向发展的理念 143

3.现代科学技术蕴涵走向金融的理念 143

三现代科技文明的辉煌前景 144

1.现代科技文明的未来方向 144

2.现代科技文明的未来技术 145

四第三现代化的“科技文明综合观” 148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无限性 148

2.现代科学技术自身的局限性 149

第五章 第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 15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 154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马克思 154

1.马克思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154

2.马克思的魅力受到西方尊重 155

二马克思与“新政治经济学” 156

1.“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意义 156

2.“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潜力 160

3.“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方法 162

三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 163

1.经济全球化证明着马克思主义 163

2.经济全球化呼唤着马克思主义 165

3.经济全球化丰富着马克思主义 166

4.经济全球化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167

第二节 马克思发展理论思考 168

一对“东、西方两种发展理论”的思考 168

1.区分“西方理论”与“东方理论” 168

2.混淆两种理论的原因及后果 172

3.成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障碍 173

二对“有增长无发展”问题的思考 173

1.全球“有增长无发展”问题 173

2.增长与发展是不同的概念 176

三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思考 177

1.东方社会不存在经典意义的“突破关系” 177

2.东方社会主义适宜“分层关系” 180

3.第三现代化将出现“综合关系” 181

四对“道德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182

1.“恶的道德”推动第二现代化发展 182

2.“恶的道德”将被第三现代化淘汰 184

五对破除西方“两论”问题的思考 186

1.破除“生产中心论” 186

2.破除“边缘消费论” 188

六对“马克思综合发展观”的思考 190

1.马克思是“综合中心论”者 190

2.马克思是“综合发展论”者 191

七对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哲学思考 192

1.“多元”与“一元”的哲学综合 192

2.“人”与“生产力”的哲学综合 194

第三节 马克思“综合生产力”观 196

一对生产力的“分析”误解 196

1.第二现代化强化了“唯物质生产力论” 196

2.“唯物质生产力论”对发展的副作用 199

二对生产力的“综合”理解 201

1.对“物质生产力”的综合理解 201

2.对“精神生产力”的综合理解 202

3.对“自然生产力”的综合理解 203

4.对“人口生产力”的综合理解 206

第四节 马克思“综合发展”观 208

一第三现代化两个重要概念 208

1.第三现代化的“综合生产力”观 208

2.第三现代化的“综合消费力”观 209

二第三现代化:共产主义发展理念 211

1.第三现代化是共产主义发展观 211

2.第三现代化是共产主义加速器 212

第六章 经济社会综合论 213

第一节 经济与人性综合论 214

一现代经济学与人性的综合论 214

1.神经元经济学对人性的综合理解 214

2.亚当·斯密“利己”与“同情”的综合论 216

二经济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综合论 218

1.市场经济应以综合人性为本 218

2.道德精神的脑科学依据 219

第二节 私有与公有综合论 220

一“私有制”与“公有制”在人性上的综合观 220

1.单一“私有制”在人性上的片面性 220

2.单一“公有制”在人性上的片面性 221

二“私有制”与“公有制”在效率上的综合观 222

1.“效率”与“两权分离”的综合观 222

2.“效率”与“产权理论”的综合观 224

3.“效率”与“所有制”的综合观 225

三私有、公有共同构成“综合所有制” 228

1.现代所有制是“私有”与“公有”的综合 228

2.“私有化自由市场”是杜撰出来的乌托邦 228

3.“私有制”与“公有制”综合为“共有制” 230

四股份制是“综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 232

1.公司股份制与社会股份制的综合 232

2.第二股份制与第三股份制的综合 234

第三节 经济与政体综合论 235

一政治体制综合观 235

1.“小政体”与“大政体”综合观 235

2.“平民化”与“精英化”综合观 238

3.“暴力革命”与“和平道路”综合观 241

4.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政体观 242

二经济成为“社会体制综合”的焦点 244

1.当代私有化运动冲突与政体综合 244

2.当代经济学理论分歧与政体综合 246

三当代经济社会体制的综合观 247

1.国家社会体制向综合转化 247

2.经济社会体制向综合转化 248

四东西方国家多种政体的综合观 249

1.西方政体历来是多样化的 249

2.东方政体历来是多样化的 252

3.社会主义政体的综合改革观 253

4.东西方均应坚持政体综合观 254

五政体权力来源综合观 255

1.少数与多数的综合观 255

2.直选与间选的综合观 257

六政体权力差异综合观 259

1.政体权力效能差异 259

2.政体权力制衡差异 260

3.政体权力稳定差异 261

第四节 自由与民主综合论 263

一“自由与民主”的西方状态 263

1.“自由与民主”是西方文明成果 263

2.“自由与民主”是残酷胚胎孕育的 265

3.“自由与民主”的两面性 266

4.“自由与民主”的多样化 269

二“自由与民主”的东方状态 270

1.“自由与民主”的东方特色 270

2.“自由与民主”的东方类型 272

3.“自由与民主”的东方概念 273

三“自由与民主”的未来状况 275

1.“自由与民主”的人权误区 275

2.“自由与民主”的综合前景 277

第五节 公正与效率综合论 278

一“公正与效率”的综合观 278

1.“追求公正目的”与“提高效率手段”的综合观 278

2.“科学技术突破”与“科技剩余价值”的综合观 278

3.“阶级矛盾缓解”与“阶级依然存在”的综合观 279

4.“垄断资本本质”与“经济全球化”的综合观 280

5.“公正低效”与“公正高效”的综合观 280

二“效率”与“公正”失衡的综合后果 281

1.经济上的综合后果 281

2.政治上的综合后果 282

第六节 腐败与政体综合论 283

一腐败现象是综合原因造成的 283

1.腐败现象存在于各种政体 283

2.腐败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 284

二遏制腐败现象要靠综合治理 285

1.单靠“改制”不能解决腐败问题 285

2.“道德教化”是治理腐败的人性基础 286

3.腐败要靠“德主刑辅”综合治理 287

第七节 科学与信仰综合论 289

一科学与信仰的综合观 289

1.科学与信仰的综合共性 289

2.科学与信仰的综合差异 290

二“指导思想”的综合观 291

1.马克思主义必须“本土化” 291

2.马克思主义必须“长效化” 292

3.马克思主义必须“丰富化” 293

三全球意识形态综合现状 294

1.全球意识形态出现“分析危机” 294

2.全球意识形态“分析危机”的主要表现 295

3.全球意识形态当代主要类型 296

四全球意识形态东西综合前景 298

1.“中左为体,中右为用”的意识形态综合 298

2.“东方为体,西方为用”的意识形态综合 298

第七章 中国综合模式 301

第一节 伟大的综合成就 302

一“两次腾飞”造就综合模式 302

1.第一次腾飞是同马克思主义综合的结果 302

2.第二次腾飞是同改革开放综合的结果 303

3.两次腾飞创造了“中国模式” 306

二“中国模式”成就综合典范 309

1.全面提升同大国相适应的对外综合能力 309

2.全面提升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综合能力 310

3.全面提升抗击全球化风险的综合能力 312

4.全面提升促进全球“和文明”的综合能力 313

5.全面提升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综合能力 315

第二节 面对的综合风险 317

一面对资源环境风险 317

1.资源过度消耗风险 317

2.环境急剧恶化风险 318

二面对长远发展风险 319

1.西方制度压力风险 319

2.文明错位风险 320

3.社会周期率风险 321

三面对“现代卡夫丁峡谷”风险 322

1.“现代卡夫丁峡谷”的理论风险 322

2.“现代卡夫丁峡谷”的实践风险 323

第三节 发展的综合理念 326

一应对风险的综合理念 326

1.以我为主,坚持特色方向 326

2.宏观调控,强化国家引导 326

3.区分国情,坚持“强政府,大社会” 327

二科学发展的综合理念 329

1.综合市场观 329

2.综合所有制观 331

3.综合“两论”观 332

4.综合分配观 333

5.综合资本观 334

6.综合财富观 335

7.综合制造观 335

8.综合生产力观 337

9.综合小康观 338

10.综合人才观 339

三政体改革的综合理念 341

1.坚持“特色道路”,突出人民民主 341

2.首创“三权制约与协调”,有利科学发展 342

3.探索“大部门体制”,加大整合力度 342

四长远战略的综合理念 343

1.文明形态上“东方为体,西方为用” 343

2.社会和谐上“稳定系统,平衡关系” 344

3.思维方式上“增大容量,控制弹性” 346

4.科学技术上“西学为本,东西互补” 348

5.发展模式上“引进鉴别,超越西方” 350

第八章 全球综合趋势 355

第一节 综合中变革的西方 356

一现代资本主义新模式与新变化 356

1.资本主义四种新模式 356

2.资本主义七大变化 358

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综合认识 360

1.现代资本主义的两种走向 360

2.现代资本主义的综合理念 362

3.现代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364

第二节 综合中崛起的东方 364

一东方将促使第二现代化走向消亡 364

1.东方在文明综合中崛起 364

2.东方综合发展能力胜过西方 366

二东方文明必将超越西方 366

1.文明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 366

2.东方强化着超越西方的信念 368

第三节 东西文明,殊途同归 369

一全球化正在向“综合文明”转型 369

1.“东西综合”的现代特征 369

2.“东兴西落”将促进东西综合 370

3.“谁来替代美国”成为综合问题 371

4.“资源冲突”的综合特征 372

5.“大国征服”正在成为历史 374

6.经济增长与风险积累都在加速 374

二全球化正在加速共产主义进程 376

1.短期发展,是资本主义全球化 376

2.中期发展,是社会主义全球化 376

3.长期发展,是共产主义全球化 377

第九章 未来综合文明 379

第一节 观念向理性转变 380

一对未来环境的理性思考 380

1.20世纪60至70年代是人类觉醒期 380

2.20世纪80至90年代是人类共识期 381

二对未来能源的理性思考 383

1.不可再生能源很难再维持百年 383

2.现代科技的“第一使命” 384

三对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 385

1.第二现代化满足不了人类财富欲望 385

2.第二现代化做不到人与自然和谐 386

3.第二现代化纵容自然帝国主义 388

4.第二现代化造成“灰色全球化” 390

5.第二现代化养活不了中国 391

第二节 全球向综合转变 392

一“综合全球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392

1.当代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 392

2.未来全球化是“综合全球化” 393

二“综合全球化”将强化三大意识 394

1.将强化世界和谐意识 394

2.将强化国家消亡意识 395

3.将强化全球大同意识 396

第三节 幸福向精神转变 397

一幸福理念——满足物质需求的精神富有 397

1.价值观将从财富转向精神 397

2.市场观将从品牌转向实用 399

3.幸福观将从物欲转向道德 400

4.生活观将从竞争转向休闲 401

5.崇拜观将从权贵转向智慧 402

二精神文明——追求信仰与科学的综合 403

1.信仰将形成人类最稳定的意识 403

2.人类将追求科学与信仰的综合 404

第四节 生活向多元转变 407

一生活方式向数字化转变 407

1.数字化生活不断转向综合 407

2.“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的综合 408

3.数字化生存与高尚道德的综合 410

二劳动方式向综合化转变 411

1.综合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411

2.个性化劳动变得更加珍贵 412

三婚姻家庭向个性化转变 413

1.多样化的爱情婚姻形态 413

2.子女的独立性增强 414

3.人种的多向综合 414

第五节 世界向大同转变 415

一第三现代化与未来文明综合 415

1.文明综合就是平等多元化 415

2.文明综合就是文明全球化 416

二第三现代化与“世界统一组织” 417

1.首先是“世界专业组织” 417

2.其次是“世界统一组织” 417

三第三现代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418

1.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转向“综合全球化” 418

2.中级阶段——“综合全球化”孕育“世界专业组织” 419

3.高级阶段——“世界专业组织”综合“世界统一组织” 419

第十章 综合方法 420

第一节 “全向与转向综合”的搜索方法 421

一“全向”综合搜索方法 421

1.什么是“全向” 421

2.“全向”综合搜索法 421

二“转向”综合搜索方法 424

1.“正转向”综合搜索方法 424

2.“负转向”综合搜索方法 425

第二节 “有序与无序综合”的耗散方法 426

一耗散方法的前提是“系统开放” 426

1.系统要发展,必须是“开放”的 426

2.开放的方法,必须是“耗散”的 427

二“有序—无序—有序”的耗散方法 427

1.“有序”到“无序”的耗散过程 427

2.开放是从“无序”到新的“有序” 428

3.对“信息分子冲突”进行综合 429

4.对“外开放”与“内开放”进行综合 430

5.对“硬震荡”和“软震荡”进行综合 431

第三节 “科学与非科学综合”的猜想方法 432

一综合猜想方法的基础是破除“科学局限” 432

1.对“科学局限”的综合观 432

2.破除“科学局限”的理由 433

二“非科学—科学—非科学”的猜想方法 435

1.发现自然真理,是“非科学—科学—非科学”的过程 435

2.发现社会真理,是“非科学—科学—非科学”的过程 436

三“非科学”思维的方法是“猜想” 438

1.关于“利己”、“利他”基因的“猜想” 438

2.关于“有限”、“无限”哲学的“猜想” 442

第四节 “常规与非常规综合”的幻想方法 444

一“幻想”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44

1.“幻想”是人类自身的主观需要 444

2.“幻想”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446

二“非常规—常规—非常规”综合的幻想方法 448

1.思维创新是“非常规—常规—非常规”的过程 448

2.思维创新是“幻想三段论”的过程 449

三关于“高维时空现象”的“幻想” 451

1.什么是“高维时空现象” 451

2.“高维时空现象”的三种“幻想” 452

四关于“人工智能”的“幻想” 454

1.人工智能的“常规”(科学)依据 454

2.人工智能的“非常规”(非科学)幻想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