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主观量的基本颜色术语 1
1.1颜色 1
1.2基本色 1
1.3感知无彩色 2
1.4感知有彩色 2
1.5对抗色 2
1.6光谱色 3
1.7色貌,色表 3
1.8色调,色相 7
1.9视彩度,色浓度 8
1.10视亮度 8
1.11布叻 9
1.12明度 9
1.13饱和度,章度 10
1.14感知彩度 10
1.15色品度 12
1.16影调 12
1.17相关色 12
1.18非相关色 12
1.19五正色 13
2.描述客观量的基本颜色术语 14
2.1物理术语 14
2.1.1色刺激 14
2.1.2色刺激函数 14
2.1.3相对色刺激函数 14
2.1.4无彩色刺激 15
2.1.5等色刺激 15
2.1.6异色刺激 15
2.1.7同色异谱刺激 15
2.1.8互补色刺激 15
2.2心理物理术语 15
2.2.1光亮度,亮度 16
2.2.2光亮度因数,亮度因数 16
2.2.3光亮度系数 16
2.2.4主波长 16
2.2.5补波长 18
2.2.6纯度 18
2.3心理度量术语 19
2.3.1心理度量明度 20
2.3.2心理度量视亮度 20
2.3.3心理度量色品度 21
3.与颜色有关的测光术语 22
3.1光 22
3.2光谱密集度 23
3.3光谱分布 23
3.4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23
3.5光谱光视效率 23
3.6光谱光视效率曲线 25
3.7中间视觉光谱光视效率 25
3.8光反射比ρ 26
3.9光透射比τ 26
3.10辐亮度因数βe 26
3.11反射因数R 26
3.12完全反射漫射体 27
3.13完全透射漫射体 27
3.14异色光度学 27
3.15异色发光 28
3.16光泽 28
3.17逆反射 28
3.18北方天空光 28
4.色度学 29
4.1色度学基本概念 29
4.1.1色度学 29
4.1.2颜色匹配 29
4.1.3颜色混合 29
4.1.4基础色 30
4.1.5颜色方程 31
4.1.6加色法混合 31
4.1.7减色法混合 32
4.1.8平均法混色 32
4.1.9颜色表示 33
4.1.10色品 33
4.1.11格拉斯曼定律 33
4.1.12补色 34
4.1.13阿布尼定律 35
4.1.14冯克里斯守恒定律 35
4.1.15重心法则 35
4.1.16色陀螺 35
4.1.17色轮 35
4.1.18马森盘 35
4.1.19麦克斯韦色盘 36
4.1.20分眼色匹配 36
4.1.21可变色滤色镜 37
4.1.22异谱同色(同色异谱)刺激 37
4.1.23等能光谱 37
4.1.24三色系统 38
4.1.25参比色刺激 38
4.1.26主刺激 38
4.1.27多维刺激 38
4.1.28三刺激值 38
4.1.29 CIE标准色度系统 39
4.1.30 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 39
4.1.31 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39
4.1.32 CIE标准色度观察者 39
4.1.33颜色界 40
4.1.34光谱三刺激值 41
4.1.35三刺激值计算 41
4.1.36色品度 42
4.1.37色品坐标 42
4.1.38颜色三角形 42
4.1.39色品图 43
4.1.40色品图中光的色名 44
4.1.41虚色 46
4.1.42均匀色品图(UCS) 46
4.1.43 1960 UCS色品图 46
4.1.44 CIE 1976 UCS色品图 46
4.1.45色度学变换 47
4.1.46三色表示 48
4.1.47单色表示 48
4.1.48色域 48
4.1.49色貌模型 49
4.2施照体和光源 51
4.2.1白光 51
4.2.2白光分解 51
4.2.3普朗克辐射体,黑体 51
4.2.4普朗克定律 52
4.2.5分布温度Td 52
4.2.6颜色温度Tc 52
4.2.7相关色温Tcp 53
4.2.8日光施照体 54
4.2.9 CIE标准施照体(照明体) 54
4.2.10 CIE标准光源 55
4.2.11戴维斯-吉伯逊滤光器 56
4.2.12光源显色性 56
4.3颜色(刺激)测量 57
4.3.1中国国家色度基准 57
4.3.2反射因数标准 57
4.3.3反射样品的照明和观测条件 58
4.3.4透射样品的照明和观测条件 60
4.3.5光谱光度测色法 61
4.3.6等间隔波长加权法 62
4.3.7选定波长法 62
4.3.8重心波长法 62
4.3.9矢量色度术 62
4.3.10单色器,单色仪 62
4.3.11光谱光度计,分光光度计 63
4.3.12用于荧光材料测量的光谱光度计 64
4.3.13色度计 65
4.3.14周场,背景 66
4.3.15目视色度学 66
4.3.16加色法色度计 66
4.3.17减色法色度计 66
4.3.18比色计 66
4.3.19色辉计 66
4.3.20光比较法 67
4.3.21尼克森色度计 68
4.3.22(麦克斯韦)色箱 68
4.3.23吉尔德色度计 68
4.3.24莱特色度计 69
4.3.25查各林斯基色度计 70
4.3.26杜波斯克色度计(比色计) 70
4.3.27克吕斯色度计 71
4.3.28唐纳森色度计 71
4.3.29纳丁色度计 72
4.3.30杰姆金娜色度计 73
4.3.31四色测色 73
4.3.32闪烁光度法 74
4.3.33卢瑟条件 75
4.3.34光电积分测色仪 75
4.3.35光电色度计 75
4.3.36色差计 76
4.3.37三色色度计 77
4.3.38色温表 77
4.4色差 78
4.4.1色差ΔE 78
4.4.2色宽容度,色宽容量 78
4.4.3贾德(NBS单位) 78
4.4.4色差阈 79
4.4.5最小察觉色差(MPCD) 80
4.4.6最小可觉差(JND) 80
4.4.7色差公式 81
4.4.8 CIE 1976(L*,u*,v*)色空间及其色差公式 81
4.4.9 CIE 1976(L*,a*,b*)色空间及其色差公式 82
4.4.10亨特色差公式 83
4.4.11亚当斯-尼克尔森色差公式(ANLAB公式) 84
4.4.12瑞理色差公式(1958) 84
4.4.13贾德-亨特色差公式(1939,1942) 84
4.4.14亨特-斯科菲尔德色差公式(1943) 85
4.4.15麦克亚当色差公式(1971) 85
4.4.16桑德森-米尔诺色差公式(1946) 85
4.4.17 FMC色差公式 85
4.4.18 1976年以来发展的色差公式 86
4.4.18.1 CMC (l:c)色差公式 87
4.4.18.2 BFD(l:c)色差公式BFD(l:c) 87
4.4.18.3 MCSL色差公式 87
4.5白度 88
4.5.1白度W 88
4.5.2甘茨白度W 89
4.5.3亨特白度Wh 89
4.5.4蓝光白度Wb 90
4.5.5平均辐亮度因数白度Wm 90
4.5.6斯梯芬森公式 91
4.5.7黄度指数YI 91
4.5.8哈里森公式 92
4.5.9陶伯公式 92
4.5.10伯格公式 92
4.5.11麦克亚当公式 93
4.5.12贾德公式 93
4.5.13亨特-贾德公式(1941) 93
4.5.14塞令第一公式(1950) 93
4.5.15塞令第二公式(1959) 93
4.5.16克若依斯公式(1959) 93
4.5.17福瑞勒公式 94
4.5.18其它白度公式 94
5.色序系统 96
5.1基本概念 96
5.1.1颜色空间 96
5.1.2颜色立体 96
5.1.3色几何 96
5.1.4色序系统 96
5.1.5色料混合系统 97
5.1.6颜色刺激混合系统 97
5.1.7色貌系统,色表系统 97
5.1.8色谱,颜色图谱 97
5.1.9色锥体 97
5.1.10色彩图的演变历史 98
5.2 CIE 1931 (x,y,Y)颜色系统 107
5.3 CIE LUV颜色系统和CIE LAB颜色系统 108
5.4 LABNHU 1977颜色空间 108
5.5孟塞尔颜色系统 109
5.5.1孟塞尔颜色立体 109
5.5.2孟塞尔新标颜色系统 109
5.5.3孟塞尔颜色图册 109
5.5.4孟塞尔色调H 109
5.5.5孟塞尔光值V 110
5.5.6孟塞尔彩度C 111
5.5.7孟塞尔颜色标注 111
5.6自然色系统(NCS) 112
5.6.1 NCS色谱 112
5.6.2 NCS基本色 112
5.6.3 NCS颜色立体 112
5.6.4 NCS基本属性 113
5.6.5 NCS参量 113
5.6.6 NCS颜色标注 114
5.6.7 NCS饱和度(m) 114
5.6.8 NCS明度(l) 114
5.7奥斯瓦尔德颜色系统 115
5.7.1奥斯瓦尔德颜色立体 115
5.7.2奥斯瓦尔德色调 116
5.7.3奥斯瓦尔德白度W和黑度B 116
5.7.4奥斯瓦尔德全彩色C 117
5.7.5奥斯瓦尔德颜色标注 117
5.7.6颜色和谐手册 118
5.8 DIN颜色系统 118
5.8.1 DIN颜色立体 118
5.8.2 DIN色调T 119
5.8.3 DIN饱和度S 119
5.8.4 DIN暗度D 120
5.8.5 DIN颜色标注 120
5.9美国光学学会-均匀色系统(OSA-UCS) 120
5.9.1美国光学学会-均匀色系统变量 120
5.9.2美国光学学会-均匀色系统标注 121
5.9.3美国光学学会-均匀色系统颜色立体 121
5.10颜色体系统 122
5.10.1颜色体系统的色调A 123
5.10.2颜色体系统的饱和度T 123
5.10.3颜色体系统的明度V 123
5.10.4颜色体系统的颜色标注 124
5.10.5颜色体系统的颜色立体 124
5.11亨特Lab系统 125
5.11.1亨特Lab系统的变量 125
5.12欧洲颜色系统 126
5.13(日本)实用颜色坐标系统(PCCS) 126
5.13.1 PCCS色调 126
5.13.2 PCCS明度 126
5.13.3 PCCS彩度 126
5.13.4 PCCS影调 127
5.13.5 PCCS颜色立体 129
5.13.6色彩大全5000 130
5.14拉布克系统 130
5.14.1拉布克色环 130
5.14.2拉布克颜色立体 131
5.14.3拉布克色谱集 131
5.15中国颜色体系 133
5.15.1中国颜色体系的色立体 133
5.15.2中国颜色体系的颜色三属性 134
5.15.3中国颜色体系的颜色标注 136
5.15.4中国颜色体系样册 136
5.16色曲线系统 136
5.16.1色曲线系统的主点 137
5.16.2(色曲线系统)主点的物理代表 138
5.16.3色曲线系统的色标注 138
5.16.4色曲线系统的数据表 138
5.16.5色曲线系统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软件 139
5.17 ISCC-NBS颜色命名系统 140
6.颜色视觉 141
6.1颜色视觉基础 141
6.1.1色觉理论 141
6.1.2杨-亥姆赫兹三色说 142
6.1.3赫林四色说 142
6.1.4发生说 142
6.1.5郑复光色觉论 143
6.1.6颜色学说的现代发展 143
6.1.7颜色感知过程 144
6.1.8色视觉进化论 144
6.2视觉系统 145
6.2.1眼 145
6.2.2瞳孔 145
6.2.3视网膜 145
6.2.4锥体细胞 145
6.2.5杆体细胞 146
6.2.6视色素 146
6.2.7视紫红质 147
6.2.8视红素 147
6.2.9视黄素 147
6.2.10视白素 147
6.2.11锥体细胞视色素 147
6.2.12视绀素 147
6.2.13黄斑 147
6.2.14中央凹(黄斑中心) 147
6.2.15光谱(色)颉颃细胞 148
6.2.16色区 148
6.2.17单色视觉带 149
6.3颜色视觉响应 149
6.3.1视觉 149
6.3.2明视觉 150
6.3.3暗视觉 150
6.3.4中间视觉 150
6.3.5视角 150
6.3.6视距 150
6.3.7视野,视场 150
6.3.8色视场 151
6.3.9视觉锐度 151
6.3.10(视力)调整 151
6.3.11亮度水平 151
6.3.12适应 152
6.3.13亮适应 152
6.3.14暗适应 152
6.3.15浦尔金耶现象 152
6.3.16反浦尔金耶现象 152
6.3.17斯蒂纽斯-克罗夫德效应 152
6.3.18楚兰德 153
6.3.19视亮度恒常性 153
6.3.20眩光 153
6.3.21直接眩光 154
6.3.22间接眩光 154
6.3.23反射眩光 154
6.3.24色感知 154
6.3.25色视觉 154
6.3.26三色视觉 154
6.3.27异常色觉 154
6.3.28色觉缺陷 154
6.3.29后天色视觉缺陷 155
6.3.30颜色失认症 155
6.3.31色弱 155
6.3.32色盲 156
6.3.33全色盲 156
6.3.34二色性色觉 156
6.3.35红绿色盲 156
6.3.36蓝黄色盲 157
6.3.37甲型色盲 157
6.3.38乙型色盲 157
6.3.39丙型色盲 158
6.3.40异常三色性色觉 158
6.3.41中性带 158
6.3.42中性点 158
6.3.43色迷惑 158
6.3.44色盲测验图 158
6.3.45假同色图 159
6.3.46内格尔色觉反常测验镜 159
6.3.47小珠实验 159
6.3.48夜盲 159
6.3.49色疲劳 159
6.3.50二色验光 159
6.3.51色适应 159
6.3.52色适应状态 160
6.3.53色适应位移 160
6.3.54适应眼镜 160
6.3.55色度位移 160
6.3.56总的色位移 160
6.3.57无色(光)阈 160
6.3.58无色间隔 160
6.3.59光色距 161
6.3.60颜色辨别反应时间 162
6.3.61色觉恒常 162
6.3.62白色恒常 162
6.3.63诱导色 163
6.3.64被诱导色 163
6.3.65差别阈 163
6.3.66阈,阈值 163
6.3.67对比,衬比,对比度 163
6.3.68色对比 163
6.3.69(颜色的)同时对比 164
6.3.70(颜色的)继时对比 165
6.3.71对比灵敏度 165
6.3.72边缘对比 165
6.3.73色影 165
6.3.74同化效应(反转对比) 165
6.3.75后像 165
6.3.76飞色 166
6.3.77红视 166
6.3.78埃默特定律 166
6.3.79亥姆赫兹-柯尔劳什现象 166
6.3.80记忆颜色 167
6.3.81单眼混色 167
6.3.82双眼混色 167
6.3.83两色体视图 167
6.3.84似远色 168
6.3.85似近色 168
6.3.86似胀色 168
6.3.87似缩色 168
6.3.88冷色 168
6.3.89暖色 168
6.3.90视认性 168
6.3.91判读性,分辨性 169
6.3.92注目性 170
6.3.93颜色的轻、重感 170
6.3.94颜色的软、硬感 170
6.3.95颜色和谐 170
6.3.96奥斯瓦尔德色彩和谐理论 171
6.3.97孟塞尔色彩和谐理论 171
6.3.98慕恩-斯潘莎色彩和谐论 172
6.3.99 PCCS色彩和谐论 172
6.3.100伊顿色彩和谐论 173
6.3.101融会频率 174
6.3.102闪烁 174
6.3.103塔尔波特定律 174
6.3.104频闪效应 174
6.3.105色闪变 174
6.3.106贝措尔德-布吕克现象 174
6.3.107贝措尔德-布吕克效应 175
6.3.108阿布尼现象 175
6.3.109反色反应 175
6.3.110颜色大小错觉 175
6.3.111颜色爱好 175
6.3.112颜色联想 175
6.3.113颜色编码 175
6.3.114自由色 176
6.3.115色融合 176
6.3.116色并现 176
6.3.117色余 176
6.3.118贝纳姆色 177
6.3.119蕴色 177
6.3.120色视差 178
6.3.121菲克纳佯谬 178
6.3.122奥伯特现象 178
6.3.123色彩调节 178
6.3.124色再现 178
7.色料、色材、着色 180
7.1色料,着色剂,色素 180
7.2染料 180
7.2.1染料产品命名 181
7.2.2天然染料 182
7.2.3偶氮染料 183
7.2.4蒽醌染料 183
7.2.5靛族染料 183
7.2.6酞菁染料 183
7.2.7硝基染料 183
7.2.8芳甲烷染料 183
7.2.9吖啶染料 183
7.2.10喹琳染料 184
7.2.11噻唑染料 184
7.2.12噁嗪染料 184
7.2.13噻嗪染料 184
7.2.14呫吨染料 184
7.2.15咔唑染料 184
7.2.16中性染料 184
7.2.17直接染料 185
7.2.18硫化染料 185
7.2.19还原染料 185
7.2.20反应染料 186
7.2.21显色染料 186
7.2.22酸性染料 186
7.2.23媒介染料 187
7.2.24分散性染料 187
7.2.25阳离子染料 188
7.2.26荧光增白剂 188
7.2.27溶剂染料 189
7.2.28碱性染料 189
7.2.29混纺染料 189
7.2.30醇溶染料 189
7.2.31皮革染料 189
7.2.32金属络合染料 190
7.2.33变色染料 190
7.2.34热敏染料 190
7.2.35热敏成像材料 190
7.2.36标志染料 190
7.2.37荧光染料 190
7.2.38荧光素 191
7.2.39食用染料 191
7.2.40激光染料 191
7.2.41色淀 192
7.2.42发色团 192
7.2.43发色体 192
7.2.44染整助剂 192
7.2.45防染剂 193
7.2.46拔染剂 193
7.2.47固色剂 193
7.2.48显色剂 193
7.3颜料 193
7.3.1无机颜料 194
7.3.2有机颜料 194
7.3.3锌钡白,立德粉 194
7.3.4功能性颜料 195
7.3.5示温颜料 195
7.3.6包核颜料 195
7.3.7发光颜料 195
7.3.8防锈颜料 196
7.3.9金属颜料 196
7.3.10塑料浓缩颜色母料 196
7.3.11色素碳黑 197
7.3.12涂料色浆 197
7.3.13消光剂 197
7.3.14揩光浆 197
7.3.15磁墨水 197
7.4漆 197
7.4.1天然漆 198
7.4.2生漆 198
7.4.3熟漆 198
7.4.4油漆 198
7.4.5色漆 199
7.4.6调和漆(调合漆) 199
7.4.7喷漆 199
7.4.8醇酸漆,醇酸树脂涂料 199
7.4.9瓷漆 200
7.4.10内用瓷漆 200
7.4.11外用瓷漆 200
7.4.12醇酸瓷漆 200
7.4.13水粉漆 200
7.4.14调色漆 201
7.4.15平光漆 201
7.4.16丙烯酸树脂漆 201
7.4.17头道底漆 201
7.4.18发光漆 201
7.4.19巴尔曼发光漆 202
7.4.20抗热漆 202
7.4.21烘漆 202
7.4.22推光漆 202
7.4.23裂纹漆 202
7.4.24锤纹漆 203
7.4.25色浆 203
7.4.26腻子 203
7.4.27油墨 203
7.5涂料 204
7.5.1建筑涂料 204
7.5.2陶瓷彩料 205
7.5.3无溶剂涂料 205
7.5.4粉末涂料 205
7.5.5不饱和聚酯涂料 205
7.5.6太阳能选择吸收涂料 205
7.5.7伪装涂料 206
7.5.8玻璃涂料 207
7.6色材 207
7.6.1有色玻璃 207
7.6.2热处理玻璃 208
7.6.3红宝石玻璃 208
7.6.4硒红宝石玻璃 208
7.6.5铜红宝石玻璃 208
7.6.6感光玻璃 208
7.6.7铀玻璃 209
7.6.8去色 209
7.6.9光色玻璃 209
7.6.10有色农用薄膜 209
7.6.11刚果红试纸 210
7.6.12蜡光纸 210
7.6.13珠光剂 210
7.6.14彩虹薄膜 210
7.6.15赛璐珞 211
7.6.16荧光塑料 211
7.6.17荧光指示剂 211
7.6.18焰火 211
7.6.19紫砂 212
7.6.20釉 212
7.6.21琉璃瓦 212
7.6.22搪瓷 212
7.6.23彩色混凝土 213
7.6.24镍基荧光颜料彩色复合电镀层 213
7.6.25本征色晶体 213
7.6.26赝质色晶体 213
7.6.27彩晶 213
7.6.28色心 213
7.6.29光致二向色材料 214
7.6.30阴极射线色材料 214
7.6.31建材色彩 214
7.7配色与着色 216
7.7.1配色 216
7.7.2颜色匹配的自由度 216
7.7.3配色调整,对色 216
7.7.4计算机配色(CCM) 216
7.7.5布给-比尔定律 217
7.7.6库贝卡-芒克定律 218
7.7.7染色 218
7.7.8媒染染色 219
7.7.9溶剂染色法 219
7.7.10一浴两步法 219
7.7.11热溶染色法 219
7.7.12浸染 219
7.7.13高温高压染色法 220
7.7.14拔染印花 220
7.7.15着色拔染印花 220
7.7.16拔白印花 220
7.7.17防染印花 220
7.7.18着色防染印花 220
7.7.19防白印花 220
7.7.20涂料印花 220
7.7.21直接印花 221
7.7.22快速染色 221
7.7.23原浆着色 221
7.7.24纺前染色 221
7.7.25织物印刷,印染 221
7.7.26上色率 221
7.7.27匀染性 221
7.7.28移染性 221
7.7.29盖染性 222
7.7.30色光 222
7.7.31固色率 222
7.7.32给色量 222
7.7.33竭染率 223
7.7.34色牢度 223
7.7.35着色力 223
7.7.36着色力 223
7.7.37遮盖力 223
7.7.38染色不匀(制革) 224
7.7.39颜料后处理 224
7.7.40涂料施工 224
7.7.41无气喷涂 225
7.7.42丝网涂漆 225
7.7.43赋色 225
8.彩色摄影 227
8.1彩色摄影 227
8.1.1李普曼 227
8.1.2彩色电影 228
8.1.3分色 228
8.1.4间接分色 228
8.1.5直接分色 228
8.1.6二色照相法 228
8.1.7四色照相法 228
8.1.8立体摄影 228
8.1.9李普曼法 229
8.1.10立体电影 229
8.1.11一步成像 229
8.1.12彩色全息摄影 230
8.1.13红外线彩色摄影 230
8.1.14电照相 231
8.1.15射线摄影 231
8.1.16彩色射线摄影 231
8.1.17静电射线摄影 232
8.1.18荧光摄影 232
8.1.19紫外线荧光摄影 232
8.1.20指纹摄影 232
8.1.21工业摄影 233
8.1.22光电泳成像法 233
8.1.23可擦除照相法,光可逆照相法 233
8.1.24静电照相 233
8.1.25静电记录管 233
8.1.26撒粉照相法 234
8.1.27电化学照相法 234
8.1.28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法 234
8.1.29褪色法 234
8.1.30电解照相,电解记录 235
8.1.31光电导照相法 235
8.1.32光热照相,光热敏成像法 235
8.1.33乌瓦分色照相法 235
8.1.34霍比拉法 236
8.1.35微细分光彩色法 236
8.1.36复印法,复制法 236
8.1.37双底彩色法 236
8.1.38贝科托德记录法 237
8.1.39光电发射成像系统 237
8.1.40磁性粉末印相法 237
8.1.41复印术 237
8.1.42分光摄影机 237
8.1.43蓝屏幕活动遮片摄影法 237
8.2彩色感光材料及其处理工艺 238
8.2.1感色性 238
8.2.2正色性的 238
8.2.3全色性的 238
8.2.4正全色性的 238
8.2.5感色乳剂 238
8.2.6色盲乳剂 239
8.2.7彩色感光度 239
8.2.8荧光增白剂 239
8.2.9(彩色照相用)成色剂,耦合剂 239
8.2.10带色成色剂 240
8.2.11(重氮照相用)成色剂,耦合剂 240
8.2.12非扩散性成色剂 240
8.2.13重氮染料(偶氮染料) 240
8.2.14竞争成色剂 240
8.2.15成色 241
8.2.16黄成色剂 241
8.2.17青成色剂 241
8.2.18氮甲川染料,偶氮甲碱染料 241
8.2.19茚苯胺染料 241
8.2.20染料背层 241
8.2.21媒介染料,媒染染料 241
8.2.22光电导颜料 241
8.2.23色增感 242
8.2.24色增感剂 242
8.2.25色增感乳剂 242
8.2.26超增感(作用) 242
8.2.27四溴荧光素钠 242
8.2.28四碘荧光红,赤藓红,四碘荧光素钠 243
8.2.29噻碳菁染料 243
8.2.30减感染料 243
8.2.31反增感 243
8.2.32包囊乳剂,微滴乳剂 243
8.2.33彩色胶片 244
8.2.34灯光型(胶片) 245
8.2.35日光型彩色胶片 245
8.2.36通用型彩色负片 245
8.2.37全色性胶片,全色胶片 245
8.2.38正全色胶片 245
8.2.39正色性胶片 245
8.2.40盲色胶片,非增感胶片 246
8.2.41增全色性胶片 246
8.2.42红外照相胶片 246
8.2.43增全色性的 246
8.2.44 S型胶片,短时间曝光型胶片 246
8.2.45 L型胶片,长时间曝光型胶片 246
8.2.46内偶式彩色胶片 247
8.2.47外偶式彩色胶片 247
8.2.48宽容度扩展型胶片 247
8.2.49复制胶片 247
8.2.50彩色负片 248
8.2.51彩色中间负片 248
8.2.52彩色反转材料 248
8.2.53彩色反转片 248
8.2.54彩色正片 249
8.2.55多层假彩色片 249
8.2.56透明负片,无底色负片 249
8.2.57标准负片,标准底片 249
8.2.58光色缩微胶片 250
8.2.59浮雕片 250
8.2.60凹凸式胶片,柱镜胶片 250
8.2.61镶嵌胶片 250
8.2.62放电记录纸 250
8.2.63感蓝乳剂层 251
8.2.64感红乳剂层 251
8.2.65黄滤光层 251
8.2.66层间效应,像间效应 251
8.2.67影像接收层 251
8.2.68三底彩色法 252
8.2.69彩色相纸 252
8.2.70全色性相纸,全色相纸 252
8.2.71氯化银相纸 253
8.2.72暖黑调 253
8.2.73暖调印相纸 253
8.2.74变反差相纸,多影调相纸 253
8.2.75转印纸 253
8.2.76彩色照片,彩色拷贝 253
8.2.77着色,染色 254
8.2.78着色照片 254
8.2.79通电记录 254
8.2.80潜影,潜像 254
8.2.81彩色显影 254
8.2.82洗出浮雕法,水洗浮雕法 255
8.2.83吸液法 255
8.2.84液体显影法 255
8.2.85喷雾显影 255
8.2.86粉末显影 256
8.2.87粉雾显影 256
8.2.88粉云显影 256
8.2.89瀑布显影 256
8.2.90毛刷显影 256
8.2.91磁刷显影 257
8.2.92弗莱克斯克罗姆法 257
8.2.93彩色显影剂 257
8.2.94染料显影剂 257
8.2.95暖黑调显影液 257
8.2.96蓝黑调显影液 258
8.2.97暖调显影液 258
8.2.98热显影重氮盐法 258
8.2.99色调剂,色粉,墨粉,显影油墨 258
8.2.100稳定剂 259
8.2.101银染料漂白法 259
8.2.102色罩 259
8.2.103集成灰印片法 259
8.2.104 3M彩色印片法 260
8.2.105克罗玛通彩色印相法 260
8.2.106树脂胶印相法 260
8.2.107溴釉印相法 260
8.2.108彩色电影拷贝制作法 260
8.2.109特艺色法,染(料转)印法 261
8.2.110减色法彩色印片机,一次曝光印片机 261
8.2.111均衡调色,色校正零位 261
8.2.112加色法看片器,验色器 261
8.2.113彩色平衡 261
8.2.114黄色污染,黄斑 262
8.2.115影调,调子 262
8.2.116邻界效应 262
8.2.117彩色校正 262
8.2.118欠校正,校正不足 263
8.2.119过校正 263
8.2.120斜度调整,斜度控制 263
8.2.121彩色密度 263
8.2.122分析密度 264
8.2.123积分密度 264
8.2.124等效中灰密度 265
8.2.125透射密度 265
8.2.126平均透射密度 265
8.2.127单向密度 265
8.2.128(照相感光材料的)反射密度 266
8.2.129任意三色密度 266
8.2.130曝光密度 266
8.2.131密度失效 266
8.2.132彩色分析仪 267
8.2.133感色性测定表 267
8.2.134低照度互易率失效 267
8.2.135调色toning 267
8.2.136金属调色法 267
8.2.137金调色 268
8.2.138铜调色 268
8.2.139铅调色 268
8.2.140镍调色 268
8.2.141铂调色 268
8.2.142钒调色 268
8.2.143硫化调色 268
8.2.144棕褐色调色 269
8.2.145棕调色 269
8.2.146染料调色 269
8.2.147媒染调色 269
8.2.148直接调色法 269
8.2.149双重调色 269
8.2.150画面质量 269
8.2.151彩色失效,先天性偏色 270
8.2.152主题失效 270
8.2.153红眼现象 270
8.2.154褪色,变色 270
8.3摄影照明、滤光及镜头 270
8.3.1天空光 270
8.3.2人工光,人造光,灯光,人造光源 271
8.3.3色光照明 271
8.3.4效果光 271
8.3.5摄影室用照明灯 271
8.3.6照相用灯 272
8.3.7彩色摄影用荧光灯 272
8.3.8透明灯泡,无色泡 272
8.3.9蓝泡,蓝色闪光泡 272
8.3.10透明散光灯 272
8.3.11聚光灯 272
8.3.12汞灯,水银灯 273
8.3.13泛光灯 273
8.3.14彩色滤光镜 273
8.3.15泛色滤光镜 273
8.3.16正色滤光镜 273
8.3.17光平衡滤光镜,色温变换滤光镜,LB镜 274
8.3.18色温变换滤光镜 274
8.3.19琥珀色滤光镜 274
8.3.20彩色补偿滤光镜,CC镜 274
8.3.21天空滤光镜 274
8.3.22色玻璃滤光镜 275
8.3.23黄(摄云)滤光镜 275
8.3.24缓截止滤光片 275
8.3.25紫外线吸收滤光镜 275
8.3.26明胶滤光片 275
8.3.27雷登滤光片 276
8.3.28胶合滤光镜 276
8.3.29中性灰滤光片,灰色滤光片 276
8.3.30偏(振)光滤光镜,偏光镜 276
8.3.31彩色滤光镜的密度 276
8.3.32银幕 276
8.3.33色(像)差 277
8.3.34消色差透镜 277
8.3.35消色差透镜组,消色差镜头 277
8.3.36复消色差透镜 277
8.3.37红外标记 277
9.彩色印刷技术 278
9.1彩色印刷 278
9.1.1彩色原稿 278
9.1.2彩色复制 278
9.1.3网点dot 279
9.1.4网点的叠加呈色 279
9.1.5网点的并列呈色 280
9.1.6单色印刷 281
9.1.7二色印刷 281
9.1.8三色印刷 281
9.1.9四色印刷 281
9.1.10凸版印刷 281
9.1.11平版印刷 282
9.1.12凹版印刷 282
9.1.13立体印刷 283
9.1.14丝网印刷 283
9.1.15电照相印刷系统 283
9.1.16静电印刷 283
9.1.17光静电印刷 284
9.1.18静电丝网印刷 284
9.1.19珂罗版印刷法 284
9.1.20喷射印刷 284
9.1.21型版印刷,模版印刷 284
9.1.22溴釉印刷法 285
9.1.23胶版复印法,胶版誊印法 285
9.1.24染料转印复印件 285
9.2印刷制版 285
9.2.1版,印版 285
9.2.2照相分色 285
9.2.3电子分色机 286
9.2.4激光汉字排版系统 287
9.2.5制版照相机 287
9.2.6照相制版干版 287
9.2.7平版印刷干版 287
9.2.8印刷制版胶片,制版用软片 287
9.2.9照相凹版印刷胶片 288
9.2.10分色片 288
9.2.11分色印刷胶片,扫描胶片 288
9.2.12直接加网分色 288
9.2.13诺伊格班纳方程 288
9.2.14网目印版,半色调版,加网凸版,网目凸版 289
9.2.15网目胶片,预加网制版软片 289
9.2.16蒙罩法,蒙版(印刷) 289
9.2.17蒙片,蒙版软片 289
9.2.18正像蒙片 289
9.2.19负像蒙片 290
9.2.20有色蒙片,彩色蒙片 290
9.2.21品红蒙片 290
9.2.22二级蒙片 290
9.2.23晕光蒙片,模糊蒙片,虚光蒙片 290
9.2.24暗调蒙片 291
9.2.25高光蒙片 291
9.2.26电子雕刻制版机 291
9.2.27彩色打样 291
9.2.28黄版 291
9.2.29底色去除 291
9.2.30彩色印刷的色序 292
9.2.31彩色印刷的套色叠印 292
9.2.32黑版,黑色图版 293
9.2.33网屏角度,网线角度 293
9.2.34必要色 293
9.2.35修版 293
9.3彩色印刷的评价及测试 294
9.3.1印刷复制的颜色误差 294
9.3.2总影调再现 295
9.3.3彩色印刷的灰色平衡 295
9.3.4彩色印刷品的光泽和颜色 295
9.3.5彩色原稿的颜色分析 296
9.3.6印刷油墨的颜色测定 296
9.3.7彩色印刷的实地密度 297
9.3.8色调环 298
9.3.9原色三角形 298
9.3.10原色六角形 300
10.颜色与光电技术 301
10.1彩色显示 301
10.1.1显示技术 301
10.1.2彩色显示 301
10.1.3显示基色 302
10.1.4假彩色显示 302
10.1.5彩色混合 302
10.1.6电子束管 302
10.1.7显示器件 302
10.1.8荧光屏 303
10.1.9显示管 303
10.1.10显像管 303
10.1.11三色单元 303
10.1.12荫罩管 303
10.1.13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 305
10.1.14栅条式彩色显像管 305
10.1.15多枪管 306
10.1.16黑底管 306
10.1.17等离子彩色显像管 306
10.1.18矩阵寻址平板彩色显像管 306
10.1.19束偏转平板彩色显像管 306
10.1.20双色管 306
10.1.21投影管 306
10.1.22电子束管显示器 307
10.1.23彩色电子束管 307
10.1.24穿透式彩色电子束管 307
10.1.25激光电子束管 307
10.1.26彩色中心 307
10.1.27静态会聚 307
10.1.28动态会聚 308
10.1.29自动消磁 308
10.1.30平板显示器 308
10.1.31液晶显示 308
10.1.32彩色液晶显示 309
10.1.33胆甾型液晶 309
10.1.34液晶显示器 310
10.1.35动态散射式液晶显示 310
10.1.36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 310
10.1.37双色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 311
10.1.38主动显示 311
10.1.39电致发光 311
10.1.40电致发光显示器 311
10.1.41彩色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311
10.1.42二端多色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312
10.1.43集成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312
10.1.44等离子体显示 312
10.1.45等离子体显示板 312
10.1.46等离子体显示器 313
10.1.47刷新分段式交流等离子体显示 313
10.1.48电荧光显示 313
10.1.49金刚石薄膜显示屏 313
10.1.50大屏幕显示 313
10.1.51珠子屏幕 314
10.1.52投影显示 314
10.1.53投影银幕 314
10.1.54直接投射式大屏幕显示 314
10.1.55拼接式大屏幕显示 314
10.1.56固态光阀大屏幕显示 315
10.1.57液晶光阀投射式大屏幕显示 315
10.1.58油膜光阀投射式大屏幕显示 316
10.1.59铁电陶瓷投射式大屏幕显示 316
10.1.60电色显示 317
10.1.61着色脉冲 317
10.1.62全固体电色显示器 317
10.1.63有机全固体电色显示 317
10.1.64电解着色 317
10.1.65光感应电色显示 318
10.1.66退色 318
10.1.67电泳显示 318
10.1.68情况显示器 318
10.1.69刷新式画面显示 318
10.1.70激光显示 318
10.1.71屏幕 319
10.1.72激光片基投影式大屏幕显示 319
10.2彩色摄像 319
10.2.1析像管 319
10.2.2光电像管 320
10.2.3正析摄像管 320
10.2.4超正析摄像管 320
10.2.5变像管 320
10.2.6低速电子束扫描摄像管 321
10.2.7光导摄像管 321
10.2.8硒碲康 321
10.2.9超光电像管 321
10.2.10视像管 322
10.2.11二次电子电导摄像管 322
10.2.12平板扫描器 322
10.2.13激光束记录器 322
10.2.14模拟分量录像系统 323
10.2.15模拟复合录像系统 323
10.2.16电视摄像机 323
10.2.17彩色电视摄像机 324
10.2.18简易摄像机 324
10.2.19电视电影摄像机 325
10.2.20二次电子电导摄像管多光谱电视系统 325
10.2.21彩色锁定 326
10.2.22直接彩色形成法 326
10.2.23倒相彩色 326
10.2.24色度磁迹宽度 326
10.2.25色度记录电流 327
10.2.26自动黑/白或彩色 327
10.2.27白平衡 327
10.2.28自动白平衡 327
10.2.29自动黑平衡 327
10.3彩色电视技术 328
10.3.1黑白电视 328
10.3.2彩色电视 328
10.3.3电视制式 328
10.3.4彩色电视制式的兼容性 328
10.3.5彩色电视制式转换 329
10.3.6顺序制彩色电视 329
10.3.7同时制彩色电视 329
10.3.8彩色复印电视机 329
10.3.9大屏幕投影电视机 329
10.3.10油膜光阀型投影电视 330
10.3.11静止图像广播系统 330
10.3.12高清晰度电视 330
10.3.13激光电视 331
10.3.14热成像电视 331
10.3.15液晶电视机 332
10.3.16激光电影电视 332
10.3.17增强质量电视 332
10.4彩色电视显示评价及测量 333
10.4.1标准白 333
10.4.2彩色电视机白场色温宽容度 333
10.4.3灰度级 333
10.4.4灰度级变换 333
10.4.5灰度级倒置变换 334
10.4.6灰度级跟踪 334
10.4.7灰度级失真 334
10.4.8灰度扩张 334
10.4.9灰度密度 334
10.4.10清晰度 334
10.4.11彩色电视系统非线性失真 335
10.4.12色边界 335
10.4.13色度非线性 335
10.4.14彩色配准 335
10.4.15彩色镶边 335
10.4.16色场污染 335
10.4.17彩色污染 336
10.4.18色冲淡 336
10.4.19部分色调反转 336
10.4.20色纯 336
10.4.21色纯调整 336
10.4.22色纯余量 336
10.4.23彩色平衡 337
10.4.24彩色闪烁 337
10.4.25色差 337
10.4.26背景颜色 337
10.4.27前景颜色 337
10.4.28束着屏误差 337
10.4.29色选,浓淡,遮蔽 337
10.4.30自然彩色能力 337
10.4.31屏幕亮度 337
10.4.32屏幕增益 338
10.4.33彩色电视荧光粉 338
10.4.34电视测试图 339
10.4.35彩条信号 339
10.4.36彩色电视的色度测量 340
10.5彩色电视信号的发送及接收 341
10.5.1复合视频信号 341
10.5.2彩色复合信号 342
10.5.3图像信号 342
10.5.4彩色图像信号 342
10.5.5传送基色 342
10.5.6色度信号 342
10.5.7色度副载波 343
10.5.8色度信号解调误差 343
10.5.9色度信号频带 343
10.5.10色度信噪比 343
10.5.11彩色同步 344
10.5.12彩色同步机 344
10.5.13色同步信号 344
10.5.14色同步消隐 345
10.5.15 色同步信号门脉冲 345
10.5.16色同步选通脉冲 345
10.5.17色同步选通电路 345
10.5.18直通(延迟)行 345
10.5.19基色信号激励 345
10.5.20色差信号激励 346
10.5.21彩色分解 346
10.5.22色键 346
10.5.23色度通道 346
10.5.24 (G-Y)矩阵 346
10.5.25彩色帧脉冲 346
10.5.26行顺序效应 347
10.5.27色度-亮度延时不等 347
10.5.28色度-亮度增益不等 347
10.5.29解码矩阵 347
10.5.30串色噪波 347
10.5.31大面积着色 347
10.5.32分辨力匹配 348
10.5.33彩色相位检波器 348
10.5.34色度调制器 348
10.5.35色度解调器 348
10.5.36彩色形成器 348
10.5.37彩色编码器 348
10.5.38彩色校正器 348
10.5.39消色器 349
10.5.40自动色度控制 349
10.5.41自动色调控制 349
10.5.42彩色化装 349
10.5.43白电平 349
10.5.44黑电平 350
10.5.45自动黑电平控制 350
10.5.46总黑电平控制 350
10.5.47恒定亮度传送 350
10.5.48色亮串扰 350
10.5.49白场平衡 350
10.5.50黑场信号 351
10.5.51总增益控制 351
10.5.52频带共用 351
10.5.53自动杂散光校正 351
10.6彩色发光 351
10.6.1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351
10.6.2发光二极管显示 352
10.6.3多色发光二极管显示 352
10.6.4发光二极管灯 352
10.6.5辉光指示管 352
10.6.6激光器 352
10.6.7气体激光器 353
10.6.8惰性气体激光器 353
10.6.9氦氖激光器 353
10.6.10氩离子激光器 353
10.6.11染料激光器 354
10.6.12可变参数自由电子激光器 354
10.6.13白炽灯 354
10.6.14高光效白炽灯 355
10.6.15碳化钽白炽灯 355
10.6.16卤钨灯 355
10.6.17碘钨灯 355
10.6.18放电灯 356
10.6.19金属卤化物灯 356
10.6.20氙灯 356
10.6.21长弧氙灯 357
10.6.22短弧氙灯 357
10.6.23氙闪光灯 357
10.6.24高压汞灯 357
10.6.25超高压汞灯 358
10.6.26荧光灯 358
10.6.27白昼荧光灯 358
10.6.28紧凑型荧光灯 358
10.6.29无极放电灯 359
10.6.30彩虹灯 359
10.6.31霓虹灯 359
10.6.32板式霓虹灯 359
10.6.33太阳能霓虹灯 359
10.6.34场致发光灯 359
10.6.35阴极射线灯 360
10.6.36超极灯泡 360
10.6.37复合光源 360
10.7颜色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360
10.7.1图像 360
10.7.2彩色编码 361
10.7.3伪彩色 361
10.7.4伪彩色图像处理 362
10.7.5交互计算机图形学 362
10.7.6图像输入设备 362
10.7.7真实感图形 362
10.7.8图像分辨力 362
10.7.9电子动画 362
10.7.10计算机绘画 363
10.7.11显示软件 363
10.7.12视频色谱 363
10.7.13调色板 364
10.7.14颜色表 364
10.7.15颜色描述模式 364
10.7.16颜色映射 364
10.7.17颜色映射地址 364
10.7.18颜色值 364
10.7.19直接颜色 364
10.7.20中间色调图像 364
10.7.21全息信息存储 365
10.7.22计算机再现全息图 365
10.7.23广告画 365
10.8颜色技术在光电子领域的其它应用 365
10.8.1多光谱扫描仪 365
10.8.2多普勒声成像 366
10.8.3激光打印 366
10.8.4激光印刷机 366
10.8.5墨喷印刷机 367
10.8.6激光告警器 367
10.8.7激光航道标 367
10.8.8多帧照相机 367
10.8.9光导鼓 367
10.8.10光弹显示技术 367
10.8.11光学录音 368
10.8.12比色测厚法 368
10.8.13磨角染色测厚法 368
10.8.14电缆色谱 368
10.8.15色码 369
10.8.16色码电感 369
10.8.17色分复用 369
10.8.18蓝绿激光通信 369
10.8.19色调控制孔径 369
10.8.20离子注入着色 369
10.8.21色带 369
10.8.22色带机构 369
10.8.23光电血氧计 370
10.8.24双色高温计 370
10.8.25色光疗法 370
10.8.26着色机理 370
10.8.27半导体颜色传感器 370
11.安全色、标志色 372
11.1安全色 372
11.2安全色卡 375
11.3荧光安全色 376
11.4安全标志 377
11.5管道识别色 377
11.6船用管道色 378
11.7颜色灯光信号 378
11.8航空标志色 379
11.9铁路信号颜色 381
11.10保护色 381
11.11闪光色 381
11.12条码 381
11.12.1(条码)印刷反差、印刷色差对比度 382
11.12.2无法辨认的印刷颜色 382
11.12.3颜色对条码阅读效果的影响 383
11.12.4扫描光色 383
12.颜色与艺术 385
12.1美术与色彩设计 385
12.1.1国画 385
12.1.2油画 385
12.1.3漆画 386
12.1.4水彩画 386
12.1.5水粉画 386
12.1.6版画 386
12.1.7哥特式绘画 387
12.1.8米诺斯绘画 387
12.1.9色粉笔画 387
12.1.10单色画 387
12.1.11酪素画 387
12.1.12素描 387
12.1.13水玻璃画 388
12.1.14蜡画 388
12.1.15壁画 388
12.1.16湿壁画 388
12.1.17干壁画 388
12.1.18灰色画 389
12.1.19形而上学画 389
12.1.20微型画 389
12.1.21硅脂画 389
12.1.22蛋胶画 389
12.1.23镶嵌物 390
12.1.24陶瓷 390
12.1.25装饰色彩 390
12.1.26纺织品的色彩设计 391
12.1.27流行色 392
12.1.28戏曲脸谱 392
12.1.29脸谱心理 393
12.1.30商品包装与广告色彩 393
12.1.31诗 393
12.1.32小说 394
12.1.33音乐 394
12.1.34建筑色彩 394
12.1.35建筑色彩的功能 397
12.1.36建筑色彩的处理方法 398
12.1.37色带 399
12.1.38色轮 399
12.2色彩技法 401
12.2.1配色 401
12.2.2图形色和背景色 402
12.2.3整体影调 403
12.2.4配色平衡 403
12.2.5配色重点 403
12.2.6配色技法 404
12.2.7主观联想特征 404
12.2.8色性 405
12.2.9色彩的对比美 405
12.2.10色彩的和谐美 408
12.2.11色彩的节奏美 408
12.2.12色彩的通感美 408
12.2.13色彩造型 409
12.2.14抽象表现主义 409
12.2.15印象主义派 410
12.2.16点彩派 410
12.2.17野兽派 410
12.2.18美国外光画派 411
12.2.19纳比画派 411
12.2.20奥菲斯立体主义 411
12.2.21同步主义 411
12.2.22综合主义 411
12.2.23白描 411
12.2.24滴色派 412
12.2.25光效应艺术 412
12.2.26光画 412
12.2.27图像背景 412
12.2.28透视 413
12.2.29空气透视 413
12.2.30色彩散射 413
12.2.31基调 413
12.2.32意境 413
12.2.33绘画肌理 413
12.2.34不和谐的 414
12.2.35平涂画表现法 414
12.2.36微差 414
12.2.37相似的 414
12.2.38平衡 414
12.2.39明暗对比法 415
12.2.40肥盖瘦 415
12.2.41覆盖色 415
12.2.42景泰蓝风格 415
12.2.43高光 415
12.2.44大色域绘画 415
12.2.45明亮画法 415
12.2.46透明画法 416
12.2.47低油性稀颜料画法 416
12.2.48有限颜料 416
12.2.49层次渐变 416
12.2.50重复 416
12.2.51修饰、润色 416
12.2.52画裂纹 417
12.2.53厚涂 417
12.2.54提色 417
12.2.55易褪色的 417
12.2.56扑粉打稿 417
12.2.57薄擦法 417
12.2.58明亮的 417
12.2.59不透明的 418
12.2.60补描 418
12.2.61修补油画 418
12.2.62穿插 418
12.2.63间隔 418
12.2.64点彩 418
12.2.65视觉调色 418
12.2.66波纹图案 419
12.2.67手段、中间调子、溶剂 419
12.2.68晕光作用 419
12.2.69模糊轮廓法 419
12.2.70粗刻 419
12.2.71粗糙面 420
12.2.72半透明 420
12.2.73触觉调子 420
12.2.74有色调的画底 420
12.2.75阴影、深浅 420
12.2.76调子 420
12.2.77油画表面泡沫凸起 420
12.2.78底层色 420
12.2.79渗色 421
12.2.80亮色 421
12.2.81翻色 421
12.2.82颜料碎裂 421
12.3绘画颜料及辅料 421
12.3.1持久性颜料 421
12.3.2颜料性能 422
12.3.3合成树脂颜料 422
12.3.4不透明色 422
12.3.5薄涂色 422
12.3.6马尔斯颜料 422
12.3.7镉颜料 423
12.3.8铬颜料 423
12.3.9色淀颜料 423
12.3.10粘滞性强的油画颜料 423
12.3.11低油性 423
12.3.12掺杂颜料 423
12.3.13脆性颜料 423
12.3.14稠颜料 423
12.3.15干颜料 423
12.3.16苯胺颜料 424
12.3.17胶画颜料 424
12.3.18水彩 424
12.3.19钛白 424
12.3.20中国白 424
12.3.21桑吉奥凡尼白 424
12.3.22铅白 424
12.3.23荷兰白 425
12.3.24巴黎白 425
12.3.25不变色白 425
12.3.26锌钡白 425
12.3.27水合氧化铝 425
12.3.28象牙黑 425
12.3.29烟黑 425
12.3.30墨 426
12.3.31乌贼墨 426
12.3.32佩因灰 426
12.3.33绿土颜料 426
12.3.34石绿 426
12.3.35贺克绿 426
12.3.36普鲁士绿 426
12.3.37翠绿 426
12.3.38宝石翠绿 427
12.3.39翡翠绿 427
12.3.40酞菁绿 427
12.3.41氧化铬透明绿 427
12.3.42氧化铬不透明绿 427
12.3.43铜绿 427
12.3.44普鲁士蓝 427
12.3.45群青 427
12.3.46法国蓝 428
12.3.47法国群青 428
12.3.48锰蓝 428
12.3.49酞菁蓝 428
12.3.50埃及蓝 428
12.3.51拜斯蓝 428
12.3.52钴蓝 428
12.3.53大气色 428
12.3.54天蓝色 428
12.3.55天蓝色 429
12.3.56青蓝 429
12.3.57靛青 429
12.3.58大青色 429
12.3.59普鲁士棕 429
12.3.60锰紫 429
12.3.61钴紫 429
12.3.62硫紫 429
12.3.63汉莎黄 429
12.3.64印度黄 430
12.3.65那不勒斯黄 430
12.3.66钴黄 430
12.3.67锶黄 430
12.3.68铅黄 430
12.3.69钡黄 430
12.3.70锌黄 430
12.3.71藤黄 430
12.3.72蛋黄 430
12.3.73土黄 430
12.3.74沥青 431
12.3.75土色 431
12.3.76生赭 431
12.3.77赭石 431
12.3.78凡代克棕 431
12.3.79生褐 431
12.3.80比斯特褐 431
12.3.81锻绿土 431
12.3.82锻黄土 432
12.3.83锻棕土 432
12.3.84威尼斯红 432
12.3.85西班牙红 432
12.3.86朱砂 432
12.3.87朱砂绿 432
12.3.88深茜红 432
12.3.89中国朱红 432
12.3.90洋红 432
12.3.91深红 433
12.3.92哈里森红 433
12.3.93铅丹 433
12.3.94亮红 433
12.3.95英国红 433
12.3.96品红 433
12.3.97鲜红 433
12.3.98鲜红色淀 433
12.3.99红玄武土 433
12.3.100茜素深红(茜素红、茜素鲜红、茜素胭脂红) 434
12.3.101普鲁士红 434
12.3.102印度红 434
12.3.103印度红 434
12.3.104苯胺紫红 434
12.3.105米色 434
12.3.106日本色 434
12.3.107粘合剂 434
12.3.108掺入剂 435
12.3.109胶 435
12.3.110酪蛋白 435
12.3.111糊精 435
12.3.112明胶 435
12.3.113皮胶 435
12.3.114乳胶 435
12.3.115树胶 436
12.3.116树脂 436
12.3.117漂白土 436
12.3.118石膏 436
12.3.119石膏粉 436
12.3.120上底色 436
12.3.121底子 436
12.3.122乳胶(半油或半粉)底子 437
12.3.123石膏粉底子 437
12.3.124透明底子 437
12.3.125上光油 437
12.3.126固色剂 438
12.3.127固定液 438
12.3.128调色剂、增色剂 438
12.3.129载色剂 438
12.3.130溶剂 438
12.3.131蜂蜡 438
12.3.132粉霜 439
12.3.133滑石 439
12.3.134松节油 439
12.3.135亚麻仁油 439
12.3.136甘油 439
12.3.137催干剂 439
12.3.138快干油 439
12.3.139干燥速度 440
12.3.140瓷土 440
12.3.141胶化 440
12.3.142颜料去除剂 440
12.3.143增韧剂 440
12.3.144罂粟仁油 440
12.3.145紫胶(俗称漆片) 440
附表1 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和相应的色品坐标(波长范围360~830nm,间隔1nm) 442
附表2 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和相应的色品坐标(波长范围380~780nm,间隔5nm) 467
附表3 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和相应的色品坐标(波长范围360~830nm,间隔1nm) 472
附表4 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和相应的色品坐标(波长范围380~780nm,间隔5nm) 497
附表5 CIE标准施照体A、 D65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波长范围300~830nm,间隔1nm) 502
附表6 CIE标准施照体A,B,C和D65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波长范围300~830nm,间隔5nm) 516
附表7 CIE标准施照体A与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80nm,间隔5nm) 519
附表8 CIE标准施照体B与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80nm ,间隔5nm) 522
附表9 CIE标准施照体C与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80nm ,间隔5nm) 525
附表10 CIE标准施照体D55,D65,D75与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70nm,间隔1 0nm) 528
附表11 CIE标准施照体A与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80nm,间隔5nm) 531
附表12 CIE标准施照体B与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80nm,间隔5nm) 534
附表13 CIE标准施照体C与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80nm,间隔5nm) 537
附表14 CIE标准施照体D55 , D65 , D75与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加权值(波长范围380~770nm,间隔1 0nm) 540
附表15 CIE 1931色品图中标准施照体A,B,C,E(等能施照体)恒定主波长线的斜率 543
附表16 CIE标准施照体A和代表典型荧光灯的三种施照体F1,F2,F3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F施照体代表具有相当高的一般显色指数和相关色温分别约为3 000K,4 000K, 6 500K的典型荧光灯) 562
附表17 计算一般显色指数所使用的CIE/TC-3.21~8号实验色样的光谱辐亮度因数βi(λ) 565
附表18 计算一般显色指数所使用的CIE/TC-3.29~14号实验色样的光谱辐亮度因数βi(λ) 570
英文索引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