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史概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凤麟,屠承先编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1017316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1

二、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基本内容 3

三、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规律 7

四、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特点 11

五、学习与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目的意义 13

上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哲学斗争 16

第一章 五四运动与党的创立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1919—1923) 16

导言 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18

一、李大钊揭开了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序幕 18

二、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方面的贡献和不足 20

三、李达、毛泽东等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及革命活动 22

第二节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5

一、论战的背景与简况 26

二、论战涉及的几个哲学问题 27

三、论战的历史意义及评价 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战 34

一、论战的背景与简况 34

二、论战涉及的几个哲学问题 36

三、论战的历史意义及评价 4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44

一、论战的背景与简况 45

二、论战涉及的几个哲学问题 46

三、论战的历史意义及评价 51

第五节 东西文化论战 53

一、论战的背景与简况 53

二、论战涉及的几个哲学问题 55

三、论战的意义与启示 60

第六节 “科学与玄学”论战 62

一、论战的时代背景与简单经过 62

二、论战涉及的几个哲学问题 64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科玄之争”的评论 70

第七节 李大钊的哲学思想 74

一、李大钊早期哲学思想 76

二、李大钊从进化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 80

三、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宣传、阐述、坚持和运用 84

第八节 胡适的哲学思想 89

一、实用主义的哲学 90

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94

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 95

四、多元论的历史观 97

第九节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98

一、梁漱溟的早期思想 99

二、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和他的“生命派哲学”思想体系 101

第二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哲学战线的斗争(1924—1927) 107

导言 107

第一节 无神论与有神论的论战 108

一、论战的背景与简况 108

二、论战涉及的几个哲学问题 111

三、论战的意义及评价 11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论战 116

一、论战的背景和简况 116

二、论战涉及的几个哲学问题 117

三、论战的意义及评价 122

第三节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122

一、斗争的背景与简况 123

二、戴季陶的“民生”哲学思想休系 124

三、瞿秋白等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127

四、戴季陶主义的反动实质、影响及与其斗争的意义 128

第四节 反对陈独秀主义的斗争 129

一、斗争的背景和概况 130

二、陈独秀主义的哲学基础 131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陈独秀主义的批判 134

四、反对陈独秀主义斗争的意义 138

第五节 瞿秋白的哲学思想 138

一、呕心沥血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 139

二、一丝不苟地实践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141

三、坚持不懈地对各种资产阶级流派和思潮进行斗争 143

四、瞿秋白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144

第六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和产生 144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145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 146

第三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1927—1937) 149

导言 149

第一节 中国社会性质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150

一、论战的背景和简况 150

二、论战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151

三、论争的启示 154

第二节 辩证法的论战 156

一、论战的背景和概况 156

二、张东荪、叶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 157

三、邓云特、艾恩奇等人对张东荪和叶青哲学思想的批驳 160

四、论战的启示和意义 162

第三节 反对王明主义的斗争 162

一、斗争的背景和概况 163

二、王明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 164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王明主观主义的揭露和批判 165

四、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及其意义 167

第四节 张东荪的哲学思想 168

一、多元论的认识论 168

二、“泛架构主义”的本体论 169

三、反辩证法的发展观 170

四、反动的社会历史观 171

第五节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李达的《社会学大纲》 172

一、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及其哲学思想 173

二、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及其思想 175

第六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系统化 178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哲学上的成就 178

二、《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 180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 183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1937—1945) 186

导言 186

第一节 反对唯生论与力行哲学的斗争 187

一、斗争的背景和概况 187

二、唯生论与力行哲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反动实质 188

三、艾思奇、胡绳对蒋、陈反动哲学的批判 192

四、斗争的意义 195

第二节 反对战国策派哲学的斗争 196

一、斗争的背景与概况 196

二、战国策派的唯心主义哲学 197

三、章汉夫、胡绳等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199

四、斗争的意义 200

第三节 反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斗争 201

一、斗争的背景和概况 201

二、冯友兰的新理学 202

三、陈家康、杜国庠和胡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评 205

四、斗争的意义 211

第四节 反对贺麟的新心学的斗争 211

一、斗争的背景和简况 211

二、贺麟的新心学 212

三、胡绳对新心学的批评 216

四、斗争的意义 218

第五节 金岳霖的后实证主义 218

一、《论道》的本体论 219

二、《知识论》的认识论 220

三、《逻辑》的逻辑思想 222

四、金岳霖后实证主义的历史地位 223

第六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223

一、本心说 224

二、“性智”、“量智”说 226

三、翕辟说 227

四、体用说 228

五、新唯识论的地位和作用 229

第七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和趋于成熟 229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和发展 229

二、胡绳和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阐发 234

三、中共“七大”文献,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236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1945—1949) 239

导言 239

第一节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及其唯心史观批判 240

一、资产阶级中间路线及其唯心史观 240

二、郭沫若、潘梓年对中间路线及其唯心史观的批判 244

第二节 《白皮书》的历史唯心论批判 246

一、《白皮书》及美蒋反动派的唯心史观 246

二、毛泽东对《白皮书》及其唯心史观的批判 247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51

一、军事辩证法方面 251

二、政策、策略和工作方法论方面 252

三、历史唯物主义方面 253

下篇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阶段哲学斗争 257

第六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1949—1956) 257

导言 257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262

一、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重新发表 262

二、马列经典哲学著作的大量翻译出版 264

第二节 开展批判唯心主义、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 265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67

二、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268

三、对胡风的批判 273

四、对以上三次批判斗争的评价 274

第三节 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第一次大论战 277

一、起因与经过 277

二、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焦点 279

三、对论战的简要评论 281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 282

一、毛泽东等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新贡献 283

二、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哲学思想 285

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的哲学思想 289

四、中共“八大”主要文献中的哲学思想 290

第七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战线上的斗争(1957—1966) 292

导言 292

第一节 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第二次大论战 295

一、论争的时代背景和概况 295

二、论争的焦点和主要分歧 297

三、对论战的简要评论 302

第二节 建国以来哲学战线上的第三次大论战 303

一、论争的时代背景和简况 303

二、论争的焦点和主要分歧 304

三、对论战的简要评论 307

第三节 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曲折发展 309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309

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12

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 315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1966—1976) 318

导言 318

第一节 毛泽东晚年在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失误 321

一、毛泽东晚年的主观主义失误之所在 322

二、毛泽东产生主观主义失误的原因 323

三、毛泽东主观主义失误的表现和特征 323

第二节 林彪、江青反动哲学批判 325

一、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26

二、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的方法论 327

三、历史唯心论 329

第三节 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331

一、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提出过程 331

二、三个世界的划分 332

三、理论意义 333

第四节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333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哲学战线上的斗争(1976—1989) 335

导言 335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本来面目的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338

一、毛泽东思想本来面目的恢复 338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39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运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科学分析 341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342

一、改革不适应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342

二、改革不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关于党和国家政治制度改革的思想 344

第三节 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和科学概括 347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47

二、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 348

第四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349

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探索 350

二、邓小平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探索 35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351

第五节 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 352

一、毛泽东关于反对“左”右错误倾向的一贯思想 352

二、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反对“左”右错误倾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53

第六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证及基本路线的提出 35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理论的发展 356

二、我国现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证及其理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中国国情反复再认识的成果 35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358

后记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