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关于城市&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 1
第一部分重要文章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尝试&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 罗豪才 1
论创建中国特色的城市评价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于炼 4
城市支持农村&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吕贵品 14
第二部分 专家对《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级体系(E&G)设计》的鉴定 16
第三部分 编制体例说明 26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级体系体例说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雷啸林 26
第四部分 中国科学发展十大优秀城市 41
第五部分 中国科学发展A类城市 42
第六部分 中国科学发展B类城市 43
第七部分 中国科学发展C类城市 45
第八部分 中国科学发展D类城市 47
第九部分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序 48
第十部分 城市社会发展水平排序 53
第十一部分城市人居生活水平排序 58
第十二部分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 63
第十三部分关于本次城市综合评级的补充说明 409
第十四部分典型城市经验介绍 421
北京:借奥运会促进城市发展 421
天津:增强服务业经济载体功能 422
广州:求发展促和谐 423
杭州:大力开展生态城市建设 425
宁波: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 426
大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文明城建工作 427
武汉:创先建设“两型社会” 429
东莞:20年的发展与蜕变 430
厦门:城乡一体化值得借鉴 431
青岛:建设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432
上海: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 434
中山: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435
无锡:紧抓发展机遇 437
珠海:以科学发展为立市之本 438
温州:民营经济的成功典范 441
金华:供销社系统服务“三农” 442
舟山:积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444
深圳:从“制造”到“创造” 446
鄂尔多斯:解放思想、多元发展 447
南宁:城市发展新样本 449
成都:循序渐进地发展 451
长沙:打造文化产业之都 453
沈阳:从“工业城市”到“活力之都” 454
泉州:文明城市创建经验 457
昆山: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458
咸阳:推进大扶贫,建设新农村 460
威海:贯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462
丽江:以文化营销成就城市品牌 464
后记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