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序&戴小华 1
主编序&罗正文 8
第1辑:马华文化发展的脉络与困惑 3
国家文化与华人文化&骆静山 3
从文化哲学观点探讨国家文化政策的方向&林振慕 8
再思考国家文化政策&柯嘉逊 15
大马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王锦发 20
马华文化个性的困惑——从文化研究及讨论谈起&陈美萍 29
马华文化是边缘文化?&安焕然 39
在双重边缘中寻求马华文化的主体&祝家华 43
略论马华文化贫困与传统权威&许德发 51
马华文化及其特性&刘崇汉 59
文化中华圈&郑良树 66
华教及民族文化的生存问题&郑庭河 72
华族文化的自卑和困境&郑庭河 77
第2辑:观念的辨思与择取 83
儒学与华人教育文化&曾庆豹 83
大马华裔青年文化价值观&郑云城 90
论教师如何有效地推动马华文学&赖孙耀 97
华文报新闻工作者的过去与现在&朱自存 106
我们面对文化问题&任雨农 113
“边陲”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何国忠 122
寻觅“文化贵人”&陈再藩 129
论口述历史与马华史&黄益村 137
从文化分离的迷惑—看破境可否重圆&沈观仰 145
开发各族资源—我对华族文化的信念&郑良树 149
论今日大专生理性探索的失落与思想混淆&许德发 154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论国大生对中秋精神和仁爱的错误诠释&刘敬文 159
文工与社会肯定&潘碧华 163
喝采声背后的苍白—探讨大马华人价值观&翁诗杰 166
历史的包袱—多元文化下的使命感&庄迪澎 171
从小家庭制趋向探讨大马华族的文化价值观变迁&谢爱萍 186
建议设立“马华文学馆”—推动马文学的一些实际步骤&叶啸 191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开拓与前景&游若金 196
对“华人思想兴革”的浅见&黄家光 199
关于马华思想的研究&郑文泉 212
摆脱种族主义迎向全球化人&钱进逸 221
知识分子的悲情与悲剧&唐彭 225
文化比经济更重要&陈忠登 229
文化盛衰,人毕竟是最重要因素&戴小华 233
21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的前景—无忧患,何来文化&何国忠 238
“噤声文化”不利言论自由&邓丽萍 248
传统文化与市场制度&郑庭河 251
校园是社会的有机延伸&张景云 255
第3辑:检视全国华团文化工作总纲领 261
从《总纲领》对马华文化的定义论马华文化的建设&许文荣 261
“寻找共识”的迷雾—《全国华团文化工作总纲领》评议&何启良 270
华人文化发展前瞻&吕公明 282
国家文化与马华文化的内涵&吴海凉 285
继续做好文化总纲领的工作&星洲社论 292
公开事实才能看清真相&陈锦松 295
《文化总纲领》风波另起&南洋社论 298
建立马华文化的主体性&刘敬文 301
马华文化面向21世纪—从90年代的文化议题说起&许文荣 304
附录:马华知识界文化宣言—我们对马华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 316
第4辑:艺文的繁簇与囿限 325
华社文化活动的现实环境与展望&朱自存 325
节令鼓传统的脉搏&陈再藩 333
文化长廊上的反思—“精英文化巡回义演”随想&郑云城 336
跟文化的梦赛跑—略论文化艺术与创业精神&林福南 340
《汉丽宝》舞剧意义深远&陈锦松 346
马华文学定义的商榷&陈应德 349
第11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总结报告&刘磐石 361
华乐的发展与前瞻&曾剑青 372
把一首歌唱成一个节—纪念新山中秋园游会进入第十届&陈再藩 379
营造有利精致文化发展的社会&刘敬文 387
需要更成熟的电影文化&黄家伟 390
第5辑:回儒文明对话面面观 397
伊斯兰与儒家文化尚未碰过面!—安华“文化之旅”对华社的警训&曾庆豹 397
回儒对话的联想&洪祖丰 401
坐言起行:回儒对话之后&吴志超 405
尽速加速回儒学术研究&罗正文 409
回儒对话研讨会的联想&郑韵穆 412
回儒对话说明了什么?&孙春德 418
论“文明对话”—从“外在刺激”至“内在推力”的转化&许文荣 422
第6辑:华人文化城争议 433
为筹建华人文化城喝采&陈泽清 433
华人文化城、文化融合与发展问题&朱自存 437
文化城争议众生相&傅孙中 441
理智处理“文化城”计划&许万忠 447
第7辑:传统建筑的维护与保存 453
华人自己拆历史&王深发 453
陆佑家族墓园赏析&黄木锦 466
瑶台失手琼宇碎—论我国华人传统建筑修护的错失&陈耀威 476
社区文化与建筑艺术&陈亚才 487
第8辑:心灵的迷惑与重整 493
砂劳越华人游神的实质&蔡宗祥 493
简化葬礼——鼓励火葬——清明扫墓&黄昆福 502
认识民间宗教信仰之实质&苏庆华 505
我对佛教与华社的几点省思&释继程 508
21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的前景—明智选择正信宗教&陈金狮 515
作者简介 521
编委名单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