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锡喜,朱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8722641
  • 页数:1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到现实;社会主义探索从一国模式发展到本国特色。

导论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1

一、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1

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 3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7

第一编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13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社会历史条件 13

第一节 近代工业革命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3

一、工业革命实现的条件 13

二、工业革命的历史过程 14

三、工业革命的成果 15

第二节 欧洲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 16

一、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矛盾 16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及其后果 16

第三节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17

一、欧洲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壮大 17

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18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21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1

一、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21

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23

三、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24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 26

第二节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28

一、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28

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30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方法论原则 31

一、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确切结论 31

二、社会主义在不同国情的国家必然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32

三、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有机整体 33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34

第一节 变革资本主义的科学指南 34

一、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根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4

二、揭示了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6

三、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 37

四、“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 39

第二节 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 42

一、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 42

二、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43

三、未来社会的制度特征 44

四、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6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48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48

一、第一国际的活动及其历史地位 48

二、巴黎公社起义及其意义 49

三、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的共产主义运动 52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思考 53

一、马克思关于绕过“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53

二、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56

第二编 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到现实 60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 60

第一节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60

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所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60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62

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65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矛盾的尖锐化 67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67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68

三、垄断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70

第六章 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首先胜利到多国的发展 72

第一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的理论和实践 72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理论 72

二、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多国的胜利 75

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75

二、战后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 77

三、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78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 80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 80

一、俄国十月革命后面临的难题 80

二、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和实践 82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和反思 83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85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意义 85

二、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86

三、列宁晚年关于政治建设的探索 88

第八章 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92

第一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92

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92

二、实现农业集体化 94

三、国民经济计划化 95

四、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及历史评价 97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97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评价 99

第三编 社会主义探索从一国模式发展到本国特色 103

第九章 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的社会历史背景 103

第一节 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03

一、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 103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06

一、战后世界格局和时代主题的演变及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 106

二、20世纪中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其教训 108

第三节 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 110

一、苏联东欧剧变的发生 110

二、苏东剧变的分析和思考 113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1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开辟 116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政治前提和理论基础 11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120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121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根据 121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22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23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26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12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2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30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指导作用 131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31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 134

第十二章 当代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和思潮 136

第一节 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36

一、越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36

二、老挝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38

三、朝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39

四、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40

第二节 非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1

一、苏东剧变后独联体、东欧、蒙古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1

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3

三、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4

第三节 其他社会主义思潮 146

一、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 146

二、第三世界的民族社会主义 147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的社会主义 148

四、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 150

结束语 让历史告诉未来 152

一、在自身不断探索中前进的社会主义 152

二、在人民追求幸福中实现的社会主义 154

三、在适应时代变化中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 156

四、在多极力量结构中发展的社会主义 158

后记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