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1
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目的和方法 9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3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24
五、毛泽东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45
第一篇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 53
第一章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唯物论前提 57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57
第二节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66
第三节 把握客观规律,发挥自觉能动性 73
第二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2
第一节 主观和客观 82
第二节 实践及其形式 87
第三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94
第三章 关于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的原理 105
第一节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05
第二节 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 116
第三节 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 121
第四章 真理发展的规律 131
第一节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131
第二节 真理是不可穷尽的 139
第三节 真理起初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146
第五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恢复和发展 152
第一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52
第二节 从实际出发,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56
第三节 认识和把握规律,把建设引向胜利 161
第四节 发挥自觉能动性,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166
第二篇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 171
第六章 对立统一规律 175
第一节 事物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175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86
第三节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205
第四节 矛盾问题的精髓 218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224
第一节 用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与说明量变质变规律 225
第二节 用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与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 236
第三节 用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与说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成对范畴 248
第八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辩证法 260
第一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辩证法 261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认识辩证法 270
第三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成对范畴 278
第九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恢复、运用与发展 290
第一节 正确分析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及时而又果断地实行工作重点的转移 290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以及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296
第三节 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01
第四节 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307
第五节 坚持辩证法的整体性与过程性原则,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14
第三篇 毛泽东历史唯物论思想 321
第十章 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323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新概念 323
第二节 关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力、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3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333
第十一章 毛泽东阶级斗争的学说 343
第一节 毛泽东阶级斗争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 343
第二节 对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几点理论探讨 357
第十二章 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368
第一节 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 368
第二节 严格区分两类社会矛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 377
第三节 执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84
第十三章 群众路线 395
第一节 群众路线是我党无比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 395
第二节 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402
第三节 无产阶级领袖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411
第十四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毛泽东历史唯物论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416
第一节 正确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16
第二节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422
第三节 在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430
第四节 坚持“三位一体”的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437
第四篇 毛泽东方法论思想 441
第十五章 世界观、方法论和方法 444
第一节 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 444
第二节 方法与实践的关系 445
第三节 方法与规律的关系 465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方法 474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 474
第二节 矛盾分析的方法 482
第三节 群众路线的方法 493
第四节 几种其他的方法 503
第十七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毛泽东方法论思想的恢复和发展 508
第一节 毛泽东方法论思想是四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508
第二节 调查新情况,研究新问题 513
第三节 照辩证法办事 518
第四节 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523
后记 528
再版后记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