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努力做一个好老师 1
一、童年回忆中的教育“元素” 2
难忘的几件小事 2
把农民的心血“摘”掉了 3
二、父亲给我最深刻的人生教育 4
父亲的“严”和“宽” 4
举家下放,生离死别 5
身无长物的父亲留给我“一切” 7
三、苦难给了我最宝贵的教育“读本” 8
委托行的爱心 9
陌生人传递的温暖 9
苦与乐 10
四、自学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 11
初为人师,现学现卖 12
自学考试中的当头两棒 13
苦藤上结出的果实 14
五、自考经历成了学生喜欢的“礼物” 16
班会“演讲” 16
学生来信 18
六、在屈辱中感悟到教师职业的非凡意义 20
东渡日本 21
随处可感的冷漠和歧视 22
在交流中“较量” 24
海关官员的诧异 26
七、这些名师影响了我 29
一个“完美教师” 30
“小老师”的老师 31
北大附中数学组 33
最高的师德和师品 34
第二章 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36
一、数学成了学生眼中的“陷阱” 36
调查发现的“黑色幽默” 36
只烧中段的“烧鱼法” 37
两个失败的预言 38
二、在美国看到的教学实例 39
面包好坏自己尝 39
自行车优劣自己试 40
“迷宫”出口自己寻 40
让体验刻骨铭心 41
三、一堂“重心计算”课堂上的山重水复 42
轻松找到答案 42
柳暗花明 47
四、在简单的计算中体验数学之美 48
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 48
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和发现 49
数字的和谐美与规律美 51
学生兴奋了 53
我的意外收获 56
五、“让学生自己来”的奇效 57
一个人口问题牵扯出的思与想 57
学生编的教学管理软件 61
第三章 让学生感受数学鲜活、好玩 63
一、带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活的数学” 63
蚊香和鞋带中的数学 63
数学建模的引入 65
发现利息“计谋” 66
身边的数学问题多起来了 68
把问题“数学化” 70
中学生组队参加大学生的竞赛获了奖 71
二、在“微科研”中用数学,学数学 74
中学生做“课题” 74
“微科研”选题策略 76
“微科研”的教育价值 80
“第一作者”的争议 81
“逼”学生迈出创新的步子 82
扬长促短、改短 83
“微科研”项目一览 85
获奖的“微科研”论文 88
三、主战场上的“攻”和“防” 92
课堂不能光打“阻击战” 92
一个有“防”有“攻”的案例 93
四、建一个激发学生创造的“场” 99
有“空间”才有创造 99
让学生学会当“导游” 100
寻求建“场”之路 102
教师“露怯” 104
五、在创造地教中“教”创造 106
创造地“教” 106
无字的证明 107
数学阅读 110
在“玩”中学数学 112
六、学生的创造力出乎意料 114
学生的“再创造” 115
自主学习的成果 117
第四章 教学生课本背后的东西 119
一、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班主任 119
塑造生命的“主任” 119
做个好“导演” 122
二、帮助学生获得好分数 123
帮助学生“调整” 123
寻找学习方法 124
探究学习技术 125
三、烧好作业这道“菜” 128
“第一道菜” 128
作业中的自主权 129
“七类作业”各不同 130
收获季节 136
四、关沟行——一次教育活动的多重收获 137
设计一个生动的“坐标系” 137
我的“保留节目” 138
一群特殊的“游客” 140
圆明园之行 144
打破学科界限 146
五、多出了很多“好学生” 147
多几把“尺子” 147
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 148
波利亚的经典 150
第五章 教师的生命力源自学生 154
一、第一届学生让我慢慢进入了角色 154
视当老师如畏途 154
“小八路”登台 156
爱唤醒了爱 158
二、帮助学生赢得“好人生” 159
走进学生心里 159
让学生自悟出教师期待的结论 161
现身说“法” 165
来自日本的启迪 166
“孝心”这样培养起来 168
找准心灵投影的重心 169
三、最有力量的教育是“身教” 173
一封信中的故事 173
两位名师的魅力 176
最有力量的教育 177
两件总在影响我的“小事” 178
四、一声“对不起”拉近了师和生 182
利用好自己的错误 182
学生送出的新年饺子 184
一个长达两年半的心灵伤痕 186
“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187
五、化解学生“早恋”难题 191
解开一个“心结” 191
放弃“围追堵截” 195
我的“阴谋诡计” 197
六、和学生一起成长 198
学生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上课” 198
学生带来的“惊喜” 202
开凿一眼“泉” 204
结语 用心做教育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