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诗经》西播与研究概况 10
第一节 西方诗经学的形成及其特征 10
一、西方诗经学的形成 10
二、西方诗经学的特征 17
第二节 英语世界里的《诗经》研究 21
一、译介阶段(18—19世纪) 22
二、研究阶段(20世纪) 29
第二章 《诗经》的翻译 37
第一节 译本概述 37
一、学者型 39
二、半形似型(韵体) 42
三、半形似型(无韵体) 46
四、神似型(自由体) 50
五、神形皆似型 55
第二节 从赋、比、兴看《诗经》的翻译 57
一、“兴”与“be” 58
二、比兴思维与《诗经》翻译 63
第三章 《诗经》学研究(上) 78
第一节 诗体研究 78
一、诗的起源及其文类意义——陈世骧《〈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诗学里的文类意义》 78
二、苏源熙《〈诗经〉的重复、韵律与置换》 100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研究 114
一、民俗学:葛兰言《中国古代的节日与歌谣》 114
二、帕里—洛尔德理论:王靖献《钟与鼓》 128
第四章 《诗经》学研究(下) 136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 136
一、高本汉《〈诗经〉注释》 136
二、多布森《语言学证据和〈诗经〉创作年代》 148
第二节 意象研究 159
一、美国学者余宝琳《寓言、寓言化与〈诗经〉》 159
二、美国学者麦克诺顿的《〈诗经〉的复合意象》 174
第五章 《诗经》学史研究 189
第一节 海陶玮《〈韩诗外传〉与三家诗》 189
一、《韩诗外传》的编排体例 190
二、汉代三家诗和《韩传》与《毛传》之关系 195
第二节 左伊伦《诗歌与人格:中国传统的读解、注疏和阐释学》 198
一、志之内涵与人格 199
二、志之外延与兴 204
结语 209
主要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