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国语与中国新文学(代序)&李怡 1
引言 缘起、背景与视角 1
上编 21
第一章 白话入诗:从潜流到激流(1916—1925) 21
第一节 方言入诗与中国新诗的产生 21
第二节 正统以立:“白话”与“新诗” 38
第三节 打油诗、白话诗与“胡适之体” 52
第四节 乐山方言与《女神》 69
第二章 从白话入诗到土白入诗(1926—1937) 87
第一节 扇形与球面:转轨深化中的多元拓展 88
第二节 刘半农:举灯者的足迹 102
第三节 土白入诗与新月诗派 117
第三节 土白入诗与新月诗派 117
第四节 “化土”:在“化古”与“化欧”之间——以卞之琳为例 130
第三章 转折与嬗变:救亡语境下的方言与新诗(1937—1949) 146
第一节 驱赶与停留:战争语境下新诗的地域置换及空间性 146
第二节 上海方言与马凡陀的山歌 160
第三节 自我突围与方言自觉:论沙鸥的四川方言诗创作 174
第四节 叩问经典:陕北方言和《王贵与李香香》 188
下编 207
第四章 作为背景的歌谣与方言文学 207
第一节 歌谣:新诗的语言资源与精神资源 207
第二节 方言文学视野下的方言诗 225
第三节 口语:现代白话新诗的一个关键词 242
第五章 声音的诗学及诗歌史意义 257
第一节 土音入韵的现代轨辙与嬗变 257
第二节 “读诗会”及其诗学价值 272
第三节 “新诗中的新诗”:论朗诵诗及其运动 287
第六章 方言入诗与去方言化 301
第一节 新诗集版本变迁中的方言因素 302
第二节 新诗方言化写作与普通话写作及其消长 314
第三节 方言入诗的合法性辩难与认同焦虑 332
余论困惑与诱惑 353
附录 方言语境下的现代诗人地域分布概况 363
参考文献 376
后记 397
英文目录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