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关于本书的选题 1
一、概念的界定 1
二、选题的学术价值 4
第二节 研究综述 5
一、“天人”思想研究状况 6
二、“义利”思想研究状况 9
三、经济伦理规范研究状况 14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20
第三节 史料检讨 22
一、史料辨别与理论论证的科学性 23
二、出土文献的来源及其评价 28
第四节 研究方法 34
第二章 先秦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37
第一节 殷商及以前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 37
第二节 西周时期“德治”思想和经济伦理思想的形成 43
第三节 春秋时期经济伦理思想体系的初步确立 50
一、管仲的经济伦理思想 51
二、子产的经济伦理思想 54
三、晏子的经济伦理思想 58
第四节 战国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 65
第三章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天人”思想 71
第一节 经济伦理与“天人”思想 71
第二节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天人合一” 81
一、儒家的“天人合一” 82
二、道家的“天人合一” 95
第三节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天人之分” 105
一、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 105
二、郭店简与“天人之分” 109
第四章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义利思想 115
第一节 经济伦理与“义利”思想 115
第二节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儒家义利思想 123
一、孔子的“礼以行义,义以生利” 124
二、孟子的“以仁义制公利” 130
三、荀子的“以义制事,则知所利” 132
第三节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法家义利思想 139
第四节 经济伦理视域中的墨家义利思想 147
一、“兼相爱、交相利” 148
二、“义,利也” 151
第五节 经济伦理学视域中的道家义利思想 156
一、老子尚公利,反私利 157
二、庄子学派的利出于义与重生利轻 162
第五章 经济伦理的评价 168
第一节“志”、“功”与经济伦理的评价 168
一、儒家的“食志”与“食功” 169
二、墨家的“合其志功而观” 173
三、道家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175
四、法家的“公、私利兼志” 179
第二节“力”、“命”与经济伦理的评价 182
一、儒家的“制天命而用之” 183
二、墨家的“重力非命” 188
第六章 经济伦理原则 193
第一节“公平”、“诚信”原则 193
第二节“利民为本”原则 203
第七章 经济伦理规范 217
第一节 儒家经济伦理规范 217
一、“生财有大道”的生产伦理规范 217
二、“节用以礼”的消费伦理规范 223
三、“富民、薄赋”的分配伦理规范 231
四、“正利”的交换伦理规范 242
第二节 道家经济伦理规范 244
一、“为无为,事无事”的生产伦理规范 245
二、“少私寡欲”的消费伦理规范 252
三、“天下平均”的分配伦理规范 258
四、“不贵难得之货”和“工为商”的交换伦理规范 260
第三节 墨家经济伦理规范 262
一、“固本而用财”的生产伦理规范 263
二、“有财相分”的分配伦理规范 269
三、“俭节则昌”的消费伦理规范 272
四、“交相利”的交换伦理规范 278
第四节 法家经济伦理规范 280
一、“重本抑末”的生产伦理规范 281
二、“富上而足下”的分配伦理规范 291
三、“黜奢崇俭”的消费伦理规范 295
四、“通于轻重”的交换伦理规范 300
第八章 先秦经济伦理的历史地位及实践意义评价 304
第一节 先秦经济伦理的历史地位 304
一、“天人”思想原典形态的初步确立 304
二、“以义制利”优秀民族品质的形成 308
三、诚实守信经济伦理原则的产生 310
四、经济伦理规范体系的初步构建 313
第二节 先秦经济伦理的实践意义评价 316
参考文献 323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