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先秦时期德育思想概论 1
第一章 孔子的德育思想 17
第一节 孔子德育思想体系的建立 18
第二节 德育理想人格的目标 28
第三节 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 34
第二章 墨子的德育思想 43
第一节 “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人格目标 44
第二节 人性“所染”说与道德实践精神 53
第三章 老庄的德育思想 65
第一节 老庄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及价值目标 65
第二节 老庄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要求 75
第三节 道德教育方法与修养之道 83
第四章 孟子的德育思想 92
第一节 道德人格理想的目标系统 93
第二节 道德人格理想实施系统 109
第五章 荀子的德育思想 128
第一节 荀子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28
第二节 道德教化的形式与方法 136
第三节 “积善成德”的修养论 142
第六章 韩非子的德育思想 152
第一节 “道”与“德”相结合的理想人格目标 153
第二节 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系统 163
第二编 汉至魏晋时期的德育思想概论 175
第七章 陆贾和贾谊的德育思想 199
第一节 道德缘起论 199
第二节 道德教化论 206
第八章 《礼记》的德育思想(附《孝经》) 213
第一节 礼乐道德合于天地自然 214
第二节 天理、人欲与“修身为本” 219
第三节 寓教化以礼乐 225
第九章 董仲舒的德育思想 234
第一节 德教治国论 234
第二节 “三纲五常”的德育内容 240
第十章 刘向、扬雄的德育思想 250
第一节 刘向的德育思想 250
第二节 扬雄的德育思想 259
第十一章 《白虎通义》的德育思想 279
第一节 谶讳思潮的兴起及其道德批判作用 279
第二节 经学德育思想统一的标志——白虎会议 288
第三节 以纲常为核心的德育法典 295
第十二章 王充的德育思想 306
第一节 “疾虚妄”的德育思想 307
第二节 “禀气成性”的人性论 314
第三节 德力双养和经末子本的德化论 321
第十三章 王符、仲长统的德育思想 331
第一节 王符的德育思想 331
第二节 仲长统的德育思想 345
第十四章 何晏、王弼的德育思想 352
第一节 “名教出于自然”的德育观 353
第二节 “无情”与“性其情”的人性论 361
第三节 玄谈慎行的修养论 364
第十五章 向秀、郭象《庄子注》的德育思想 370
第一节 “名教即自然”的德育论 371
第二节 “足性”、“坐忘”的修养论 382
第三编 唐中叶至明初的德育思想概论 391
第十六章 韩愈的德育思想 402
第一节 “明先王之道”的德育内容 402
第二节 “既善己而必以兼济天下”的圣贤追求——德育目标论 405
第三节 “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的德育作用论 410
第四节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德育中的教与学 413
第五节 “责于己者重以周,待于人者轻以约”——德育中的自我教育方法和态度 415
第十七章 刘禹锡的德育思想 419
第一节 “俟自直之箭则百代无一矢”的重德育思想 419
第二节 人格构成的至、敏、孝“三德”要素 427
第三节 “身修者官未尝乱”的道德修养论 436
第十八章 柳宗元的德育思想 447
第一节 “受命不于天,于其人”的道德缘起论 448
第二节 仁义是“立天下”的道德原则 451
第三节 “中庸”——修养之道 456
第十九章 张载的德育思想 464
第一节 “学以变化气质”的德育思想理论基础 464
第二节 以立礼为本的德育内容 469
第三节 志、知、诚、行的德育过程 475
第四节 主体的自我认识和修养——“虚心” 489
第二十章 王安石的德育思想 499
第一节 性情相须、善恶由习的德育作用论 500
第二节 “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的道德起源论 506
第三节 教养结合,德、察、刑兼用的道德教化原则和方法 512
第二十一章 程颢、程颐的德育思想 523
第一节 理学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524
第二节 性理合一的教化思想 532
第三节 正心诚意的修养工夫 545
第二十二章 胡宏、张栻及湖湘学派的德育思想 561
第一节 湖湘学派的思想授受 561
第二节 胡宏的德育思想 566
第三节 张栻的德育思想 575
第二十三章 朱熹的德育思想 590
第一节 “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的天理论 590
第二节 “性即天理,未有不善”的心性论 594
第三节 “明人伦为本”的德育目标 598
第四节 “小学”、“大学”的德育阶段与内容 600
第五节 “立志”、“居敬”、“穷理”的德育方法 603
第二十四章 陆九渊的德育思想 611
第一节 “明心”、“立心”的德育目标 612
第二节 “义利之辨”的德育内容 615
第三节 “自存本心”的德育方法 619
第四节 朱陆德育思想的分歧 624
第二十五章 明初理学德育思想 630
第一节 薛瑄的德育思想 631
第二节 吴与弼的德育思想 643
第三节 明初理学德育思想的特点 655
第四编 明中叶至清代的德育思想概论 667
第二十六章 陈献章的德育思想 678
第一节 “以自然为宗”的德育宗旨 679
第二节 “以静求心”的德育方法 686
第二十七章 湛若水的德育思想 691
第一节 “知行并进、心事合一”的心学特征 692
第二节 “心”、“事”、“理”相合的道德观 699
第三节 “随处体认天理”的德育方法 705
第二十八章 王阳明的德育思想 711
第一节 “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 712
第二节 “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论 718
第三节 “致良知”的德育方法 726
第四节 “四句教”及其德育观 734
第二十九章 黄宗羲、顾炎武的德育思想 740
第一节 黄宗羲的德育思想 741
第二节 顾炎武的德育思想 749
第三十章 王夫之的德育思想 761
第一节 “日生日成”的人性理论 762
第二节 “性教一贯”的德育观 766
第三节 “知行并进”的德育过程 771
第四节 “正志为本”的德育方法 779
第三十一章 颜李学派的德育思想 784
第一节 功利主义的德育观 785
第二节 “习与性成”的人性理论 793
第三节 实事实物的德育内容论 801
第四节 “主动”、“习行”的道德修养论 806
第三十二章 戴震的德育思想 813
第一节 “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人性理论 814
第二节 “智、仁、勇”的德育目标 820
第三节 “强恕”与“学”的品德修养方法 827
第四节 通经明理的道德认识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