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海军史 古代-1955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贞寿著
  • 出 版 社: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3435362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第一章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 1

第一节 世界上造船技艺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2

一、中国古代的舟船 2

二、中国舟船附具的发明 9

三、指南针的发明 13

四、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和航海图 15

附:中国古代的内河航运 1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战船和兵器 20

一、古代的战船 20

二、中国古代战船的兵器 23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 31

一、徐福航海的记载 31

二、远洋航线 33

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七下西洋 38

附: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库克航海之比较 42

第四节 海洋文化的象征——妈祖传说的流传 48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海军 51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舟师和海战 52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海军和海战 54

一、平朝鲜 54

二、最早的一次中日海战 55

三、击南越 56

第三节 元朝的海军和海战 57

一、元军第一次泛海东征日本 57

二、元军第二次泛海东征日本 58

三、元军征缅甸、占城、安南、爪哇 59

四、元朝的疆域 60

第四节 明代的海军和海战 62

一、郑和的舟师和宝船 62

二、戚继光海上抗倭 65

三、明朝援朝抗倭 70

四、古代中国全盛时期的海疆 72

第三章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 73

第一节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海权发展中断 74

第二节 西方工业革命和近代海军舰船的诞生 75

第三节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 77

一、葡人进占澳门 77

二、荷、西入侵台、澎 78

第四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 81

第五节 康熙命施琅率舰统一台湾 84

一、澎湖激战 86

二、台湾弃留之争 87

第六节 列强相率东来直叩中国门户 88

第七节 鸦片大量输入 92

第八节 林则徐禁烟与虎门销烟 95

第四章 鸦片战争 97

第一节 林则徐筹办海防 98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前哨战——林则徐指挥粤洋七战七捷 102

第三节 英舰侵犯厦门 105

一、第一次厦门之战 105

二、第二次侵犯厦门 106

第四节 中英第一次定海之战 107

第五节 沙角、大角之战 109

第六节 虎门之战 111

第七节 广州之战 113

第八节 英舰第二次北上侵犯中国 115

第九节 英舰侵占厦门 116

第十节 英舰五犯台湾 117

第十一节 英舰攻陷定海、镇海、宁波、乍浦 118

第十二节 淞沪、长江之战 120

第十三节 南京城下之盟 123

第十四节 晚年的林则徐 124

第五章 太平军与清军水战及英法联军之役 127

第一节 太平军与清军长江水战 128

第二节 英法联军之役 131

第六章 中国近代海军的初建 135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海防论的先驱者 136

第二节 昙花一现的“英中联合海军舰队” 141

第三节 手工仿造轮船的尝试 143

第四节 兼造轮船的江南制造总局 145

第五节 福建船政 149

一、船政设置 149

二、船政造船 156

三、船政学堂 159

四、船政第一届留学生 165

五、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的诞生 171

第六节 天津机器局 173

第七节 广东军装机器局 175

第七章 海防塞防的论争促进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79

第一节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西北边防形势 180

第二节 日本急于发展海军向外扩张 182

第三节 日本侵台引起的第一次海防与塞防的论争 186

一、琉球原是中国的藩属国 186

二、日本萨摩藩的入侵 188

三、日本借口琉球人民被害率舰侵台 191

四、沈葆桢巡台 194

五、第一次海防与塞防论争的主要论点 196

六、论争结果确立了海防建设的方针 199

第四节 日本吞并琉球,海防吃紧 202

一、清军收复新疆,中俄关系紧张 202

二、日本侵台后添购军舰以吞并琉球 204

三、日本趁机吞并琉球,中日关系再度紧张 205

四、防日与防俄 208

五、清廷决策拒结球案 210

六、海防建设采取的措施 211

第八章 中法海战 219

第一节 中国西南边陲告警 220

第二节 中法海战的历史背景 222

第三节 第一次基隆保卫战 228

第四节 马江之战 230

一、清廷幻想调解而贻误战机 230

二、马江位置及沿江布防 234

三、福建的备战 236

四、水战经过 240

五、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247

第五节 基隆弃守与淡水获胜 250

第六节 镇海大捷 252

第七节 镇南关大捷与澎湖失守 255

一、镇南关大捷 255

二、茹费理内阁倒台 257

三、澎湖失守 257

第八节 清廷妥协求和导致中国不败而败 258

第九节 孤拔之死 262

第九章 中法战后清廷大治海防 265

第一节 筹议海防与清廷的决策 266

第二节 建立海军衙门 267

第三节 添购舰船 269

第四节 巡阅北洋海防 271

第五节 创办昆明湖水师学堂 272

第六节 兴建旅顺船坞 273

第七节 威海建港与刘公岛设立海军提督衙门 274

第八节 北洋舰队的建立 278

一、《北洋海军章程》的制订 278

二、北洋舰队的编制 279

三、北洋舰队的军纪军规 280

四、北洋海军的人才培养 281

第九节 南洋海军的发展 284

一、福建海军的建设 284

二、广东海军的建设 287

三、南洋(江苏)海军 288

四、新办江南水师学堂 289

第十章 中日甲午海战 293

第一节 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 295

一、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又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亲密邻邦,后逐渐变为中日两国的保护国 295

二、1882年日本制定十年扩军计划,大力发展海军 298

三、甲午战争的起因 301

第二节 中日双方海军战力战略之比较 303

第三节 甲午战争的序幕——丰岛海战 306

一、丰岛海战中日参战军舰及实力对比 306

二、丰岛海战的经过 307

三、“高升”轮被击沉 309

四、双方损失概况 310

第四节 舰队的主力战——黄海海战 311

一、中日双方参战舰队的兵力 312

二、黄海海战的经过 313

三、中日双方损失概况 319

第五节 北洋舰队覆没 320

一、威海战前中日双方动态 320

二、日军决定出兵山东半岛 325

三、威海的防御措施 326

四、双方兵力及战略思想比较 327

五、威海作战经过 329

六、北洋舰队覆没 333

七、中日双方损失概况 338

第六节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339

一、政治腐败 339

二、战略决策错误 345

三、战术指挥失误 347

四、临战张皇,士气不振 349

五、装备质量和后勤系统的比较 349

第七节 马关割台与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斗争 350

一、李鸿章被刺 350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351

三、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352

四、台湾民主国的实质是抗日政府 353

五、日军武装占台与李经方割台 354

六、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 358

(中册) 361

第十一章 甲午战后重振海军 361

第一节 重振海军的历史背景 362

一、北洋海防空虚 362

二、重振海军的两种不同认识 363

三、列强瓜分我海军根据地 365

四、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369

五、刘冠雄奉命率舰追捕康有为 372

第二节 重振海军的措施 373

一、开复被革职的北洋海军原官 373

二、添购舰艇 374

三、整顿船厂与自制舰船 377

四、新办海军学堂 383

五、由仿效西洋转向东洋 388

第三节 八国联军军舰进犯大沽口 390

第四节 在中国领土、领海上的日俄战争 397

第五节 重建后的海军建制 401

一、陆军部海军处 401

二、妥慎筹画 401

三、筹办海军事务处(1909年7月15日设立) 402

四、设立巡洋、长江两舰队 403

五、制定海军官制 404

六、勘定象山军港 404

七、载洵、萨镇冰率员赴欧、美、日考察并续订舰艇 405

八、随海军大臣赴欧考察的留英学生 408

九、清廷赏给海军留学人员科甲出身 408

十、成立海军部 409

十一、制定海军长官旗式 414

十二、海军大臣的座船 415

第六节 收复东沙勘查西沙 416

一、收回东沙 417

二、勘查西沙 418

三、李准被炸 419

第七节 美太平洋舰队来厦访问 419

第八节 程璧光率舰参加英皇加冕 420

第十二章 清王朝海军的覆亡与民国海军的成立 423

第一节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424

第二节 萨镇冰奉命率舰赴援 427

第三节 海军易帜 429

一、驻沪海军率先反正 429

二、驻宁海军镇江举义 431

三、海军主力九江易帜 433

第四节 海军参加反清作战 437

一、“海筹”、“江贞”、“湖隼”支援安徽革命 437

二、“海容”、“海琛”、“湖鹗”回援武汉 438

三、会攻南京 439

第五节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海军统一 440

一、辛亥革命时长江各舰艇举事后海军分立情况 440

二、1911年12月5日成立海军司令部 440

三、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41

第六节 海军北伐 443

第七节 袁世凯窃国,刘冠雄接掌海军 445

第八节 民初海军领导体制 447

第十三章 讨袁护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 455

第一节 二次革命中的海军 456

一、湖口之役 456

二、淞沪之役 458

三、南京之役 460

第二节 护国战争中的海军 462

一、海军中将、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刺 462

二、“肇和”舰起义 463

三、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舰队参加讨袁 465

四、“海容”、“新裕”相撞 467

五、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唾骂声中死去 467

第三节 海军第一次分裂 468

一、府院之争 468

二、张勋复辟 469

三、马厂誓师 470

四、海军第一舰队南下护法 471

五、南北海军 472

第四节 护法战争中的南北海军 474

一、在湖南战场的北方海军 474

二、在广东战场的南方海军 475

三、在福建战场的南方海军 476

第五节 南北内部分裂,战争转为议和,护法战争终结 477

一、北京政府内部矛盾 477

二、南方军政府内部矛盾 479

三、南北和谈、护法战争结束 482

第六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 483

一、中国宣布中立和青岛海军基地的陷落 483

二、没收德奥商船,成立海军租船监督处 485

三、设立海军代将处,参与武装干涉苏俄 486

四、中日庙街案件 487

第十四章 北京政府的海军建设 489

第一节 海军十年发展计划与“理想扩张案” 490

第二节 海军造船机构 491

一、福州船政局 491

二、江南造船所 494

三、海军大沽造船所 498

四、黄埔船厂 499

五、厦门船坞 500

第三节 马尾海军飞机制造处 501

一、美国飞机发明家 501

二、旅美华侨飞行家和飞机设计师冯如 502

三、福州船政局附设飞机制造处是中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 503

四、海军制造飞机处(1930年12月改称,移上海) 505

第四节 海军教育 510

一、福州海军各学校的沿革 510

二、黄埔海军学校 517

三、烟台海军学校 519

四、宁、沪各海军学校 522

五、大沽海军管轮学校 525

六、海军军医学校(天津) 526

七、海道测绘人员的训练 527

八、海军海岸巡防处无线电报警传习所、观象养成所及引港传习所 529

九、北京政府的海军留学生 531

第十五章 军阀混战中的中央海军(闽系海军) 533

第一节 军阀割据与海军派系 534

第二节 直皖战争中的海军 536

第三节 直系用兵湘川,第二舰队协同作战 537

第四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海军助直攻奉 538

第五节 反直三角同盟中的海军 540

第六节 海军占领福建沿海岛屿,采取筹饷措施 543

一、海军三打厦门 543

二、设立海军支应局 544

三、海军勒收水费引起农民反抗 545

第七节 驻沪舰队独立,海军第二次分裂 546

第八节 齐卢战争中,宁沪海军各助一方 549

第九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渤海舰队 551

第十节 直奉联合进攻国民军后的海军 554

第十六章 政局动荡中的广东海军 557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广东海军 558

第二节 护国运动中的广东海军 560

第三节 护法运动中的广东海军 561

一、援闽粤军回师广东 561

二、南下海军内讧 562

三、孙中山“永丰”舰讨逆,第二次护法失败 564

四、“护法舰队”北投与“渤海舰队”命名 567

第四节 孙中山灵柩由“威胜”舰运抵南京 569

第五节 海军局成立与“中山舰事件” 570

第六节 广东海军船坞及海军实力 572

一、广东海军船坞 572

二、广东海军的实力 573

第十七章 独树一帜的东北海军 575

第一节 东北海军的形成 576

第二节 吉黑江防舰队归附东北和航警处的设立 578

第三节 东北海军的发展 580

一、东北海防舰队的建立 580

二、东北江防舰队的改组 580

三、东北江海防总指挥处的成立 581

四、东北海军兼并渤海舰队的过程 581

第四节 全盛时期的东北海军 582

一、东北海军总司令部的设立 582

二、东北海军的基地 584

三、东北海军在渤海阅操 586

第五节 葫芦岛海军学校 587

第六节 东北海军造船机构 589

一、东北造船所 589

二、青岛船机工厂 591

三、海军青岛造船所 592

第七节 中苏同江之战 594

第十八章 北伐战争与海军“统一” 599

第一节 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600

第二节 第一舰队在闽归附 602

第三节 驻沪海军易帜 605

第四节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607

一、万县惨案 607

二、九江事件 607

三、列强军舰聚集上海干涉革命 608

四、南京惨案 608

第五节 南北海军对峙 609

第六节 海军会攻龙潭与第一次西征 611

第七节 第二期北伐,东北易帜,全国“统一” 615

第八节 海军署成立与海军第二次西征 617

一、海军署的成立 617

二、海军编遣办事处的成立 617

三、海军第二次西征 618

第九节 中原会战中海军反蒋派与亲蒋派的斗争 619

第十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海军建制和建设 623

第一节 海军部成立与舰队编制 624

第二节 海军警卫营及海军陆战队组织 633

第三节 海军建设六年计划及执行情况 634

一、开辟新港 634

二、建造新坞 634

三、向日本订造“宁海”巡洋舰 635

四、中国仿制的“平海”巡洋舰 636

第四节 海军造船所及新造和改造的舰艇 637

一、海军江南造船所 637

二、海军马尾造船所 642

三、海军大沽造船所 644

四、海军广南造船所(后改为广南造船厂) 645

五、海军厦门造船所(后改厦门造船厂) 646

第五节 海军教育与训练 647

一、福州海军学校(后改称海军学校) 647

二、电雷学校 654

三、青岛海军学校 659

四、黄埔海军学校 661

五、南京海军水鱼雷营附设无线电训练班 664

六、“海军大学”的风波 665

七、南京政府选派的海军留学生 666

第六节 海军平时训练与春秋二操 670

一、军舰每周操练科目 670

二、鱼雷快艇每周操练科目 673

三、海军校阅 674

四、海军会操 676

第二十章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前夕的海军 679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海军 680

一、“九·一八”事变 680

二、江防舰队附逆与“利济”舰反正 683

三、崂山事变始末 686

四、薛家岛事件 689

第二节 “一·二八”事变中的中央海军 691

第三节 福建事变中的中央海军 696

第四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广东海军 701

一、事变前的广东政局 701

二、虎门事件与“飞鹰”舰被炸 702

三、粤海舰队的建立 703

四、粤海舰队大检阅 704

五、黄埔事件与“海圻”、“海琛”离粤到南京 706

第五节 抗日战争前陈绍宽的对外活动 710

(下册) 713

第二十一章 八年抗战中的海军 713

第一节 “七·七”事变 714

第二节 战前敌我海军实力 718

一、日本海军的实力 718

二、中国海军实力 721

三、中日海军差距的主要原因 722

四、专为侵华而设的日本第三舰队炮口指向中国 723

五、中国的塞江布防 725

第三节 “八·一三”淞沪战役 729

第四节 江阴海空战 736

一、江阴海空战中海军坚守的防线 736

二、“平海”、“宁海”、“逸仙”、“应瑞”等舰血溅江阴 737

第五节 南京陷落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 745

第六节 青岛海军的撤守 751

第七节 日军重组侵华海军,准备入侵武汉 753

第八节 海军改组与武汉保卫战 755

一、海军部改组为海军总司令部 755

二、海军改组后人事变迁(1938年1月-1945年12月) 756

三、日军海陆合攻武汉 759

四、马当阻塞线与湖口、鄱阳湖战役 760

五、湛家矶阻塞线与田、葛战役 765

六、岳阳、新堤海空战 767

七、“中山”舰金口血战 769

第九节 汪伪海军 774

第十节 闽厦战役 778

一、日舰侵犯厦门 778

二、日军侵占金门 780

三、日军侵占厦门 781

四、闽江口阻塞线 784

五、敌机轰炸福马 785

六、日军入侵福州 787

第十一节 广东海军珠江抗日 789

一、日寇入侵广东的海军阵容 789

二、广东江防舰队阵容 790

第十二节 海军布雷游击战 795

一、布雷队的组建 795

二、海军布雷作战 797

三、布雷作战的成效(不完全统计) 799

四、布雷队殉难烈士永垂不朽 801

第十三节 坚守川江拱卫重庆 803

一、湘阴阻塞线与湘阴布雷队 803

二、荆江、川江防卫战 804

三、保卫重庆时期的民国海军实力 808

四、凭借三峡天险,沿江布雷,夹岸炮垒,终使日海军不能沿江入川 809

第十四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海军见习官 810

一、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810

二、中美正式对日宣战 811

三、加入欧洲战场的中国海军见习官 813

四、太平洋战争前后中国战区形势的变化 819

第十五节 战争结局 823

一、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惨败 823

二、亚洲战场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24

三、日本签降 825

四、中日双方损失 826

五、对日本战犯的宣判 827

六、遣返日俘日侨 830

第二十二章 战后海军的演变 833

第一节 海军受降与海疆收复 834

一、接收日伪海军的接收员 834

二、接收日本侵华海军 834

三、光复台湾、澎湖列岛 836

四、收复南海诸岛 838

第二节 战后海军体制的变革 843

一、海防第一舰队 847

二、海防第二舰队 847

三、江防舰队 847

四、巡防处(沿海、沿江分设13个) 848

第三节 战后海军造船机构 852

一、海军江南造船所 852

二、海军马尾造船所 854

三、海军大沽造船所 855

四、海军黄埔造船所 856

五、厦门造船厂 857

第四节 战后海军教育与训练 858

一、海军军官学校(上海) 858

二、中央海军训练团 861

三、海军军官学校(青岛) 862

四、(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南迁厦门,再迁左营 865

五、海军机械学校(上海,后移左营) 867

第五节 接收日本赔偿舰艇 868

一、销毁或凿沉日本大型军舰 868

二、分配日赔偿军舰抽签典礼 868

三、中国四批接收日本赔偿军舰 869

第六节 收回甲午战败海军被掠失物 881

第七节 英国赠舰 882

一、赴英接舰 882

二、接收“重庆”、“灵甫”舰回国 883

三、英赠“伏波”舰与该舰惨案 885

四、英赠8艘海岸巡防快艇 886

第八节 美国赠舰 887

一、中美海军协定 887

二、接收首批赠舰 888

三、美赠“峨嵋”、“兴安”舰 890

四、美国转让的其他舰艇 890

第九节 旧不平等条约与英美等放弃在华特权的所谓“新约” 893

一、不平等条约下中国丧失的主权 893

二、在不平等条约与反动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 897

三、中国人民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而斗争 898

四、美英所谓放弃在华特权与改订新约 900

第二十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海军 901

第一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 902

第二节 在内战中的国民党海军 905

一、国民党海军参与辽东沿海及胶东作战 905

二、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后的国民党海军 906

三、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908

第三节 国民党海军舰艇的起义和投诚 910

一、“黄安”舰青岛首义 911

二、“201”号扫雷艇长山岛倒戈 912

三、“接29”号舰在薛家岛海面起义失败 912

四、“重庆”号巡洋舰吴淞口起义 913

五、“昆仑”舰在上海起义失败 915

六、第三机动艇队在镇江起义 916

七、海防第二舰队南京起义 916

八、“永兴”舰白茆沙江面起义失败 921

九、汉口巡防处5艇与第二机动艇队弃暗投明 922

十、“长治”舰长江口外举事 923

十一、“灵甫”舰起义未遂,半数官兵投向光明 924

十二、“美颂”舰在港起义失败,舰长毛却非殉难 925

十三、“联荣”舰澳门海面举义 926

十四、“永明”舰31位官兵离舰起义回国 927

十五、“光国”舰南澳岛反正 927

十六、江防舰队在川江先后反正 928

十七、“同心”舰万县起义 930

第四节 解放军炮轰侵入长江向我挑衅的英舰 933

第五节 国民党海军退守台、澎 935

第二十四章 人民海军的诞生 937

第一节 人民海军组建经过 938

一、抗战期间组建的两支具有海军特色的部队 938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 939

三、中南军区海军的初建 950

四、海军青岛基地的成立 951

五、海军旅顺基地的成立 951

六、海军北海舰队的成立 952

七、海军领导机关成立 953

八、人民海军的建设方针和建军路线 955

九、对原国民党海军人员的政策和措施 956

十、创办正规、新型的海军学校 959

十一、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艇船 964

十二、向外国购买的舰艇等武器 965

十三、海军各兵种建设 966

第二节 海军初创七年战绩 971

一、长山列岛战役 971

二、海南岛战役 972

三、解放万山群岛 972

四、解放舟山群岛 974

五、解放佘山、滩浒山、嵊泗诸岛 975

六、佯攻大陈,暗击披山岛 976

七、头门山海战 977

八、解放羊屿等四岛及积谷山岛 978

九、解放东矶列岛 979

十、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及“洞庭”号军舰 980

十一、解放一江山岛 981

十二、解放大陈、渔山、披山、南麂山岛 983

结束语——勿忘历史兴我中华 987

附录 991

附录一:马江阵亡将士英名录 991

附录二:甲午海战海军阵亡将士姓名 995

附录三:关于《李泰国——阿思本舰队》的一些史料 997

附录四:关于方伯谦问题的讨论 999

(一)丰岛海战争论的主要问题 1007

一、关于方伯谦战时“匿铁甲最厚舱中”问题 1007

二、关于水手王国成尾炮击敌问题 1008

三、关于“济远”挂白旗问题 1010

四、清政府对丰岛海战的结论 1011

(二)黄海海战争论的主要内容 1012

一、关于方伯谦牵乱队伍问题 1012

二、关于撞坏“扬威”问题 1013

三、关于首先逃跑问题 1015

(三)方伯谦是冤非冤的问题 1024

一、认为是李鸿章、丁汝昌为转移朝野舆论的攻击,寻找的替罪羔羊 1024

二、认为《冤海述闻》不足为方伯谦翻案之据 1027

三、认为对方伯谦的指谪并非皆沿袭清王朝、李鸿章等人 1027

四、其他一些不同的说法 1028

五、研论会的小结发言及其他 1029

人名索引 1035

船名索引 1053

征引、参考书目举要 1061

后记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