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周秦时期的图书事业(公元前207年前) 1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与图书的先驱形式 1
一、汉字的起源与图书的传说 1
二、殷商时期的图书先驱形式 2
第二节 周秦时期的图书事业 4
一、简策与书写工具 4
二、图书机构和职官的设置 7
三、孔子整理图书与私人藏书 9
四、图书的流通与毁损 10
第二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事业(公元前206—公元581年) 12
第一节 西汉的图书事业 12
一、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12
二、图书的整理 14
三、古典目录书的创立 17
四、图书的形态与纸的发明 20
五、图书的流通与利用 22
第二节 东汉的图书事业 23
一、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23
二、图书的整理 25
三、班固和《汉书·艺文志》 27
四、图书形态的发展 29
五、图书的流通与佛经翻译事业 31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图书事业 33
一、图书的搜求与典藏 33
二、图书的整理 40
三、佛经翻译事业的兴盛与佛经目录的编制 47
四、图书的流通 50
五、图书编纂的新成果 55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图书事业(581—961年) 58
第一节 隋代的图书事业 58
一、图书的搜求与典藏 58
二、图书的整理与编目 61
三、佛经的翻译与编目 63
四、图书的编纂与流通 65
第二节 唐代的图书事业 66
一、典藏制度的完善 66
二、图书的搜集与整理 73
三、古典目录学的发展 79
四、佛道图书事业 84
五、雕刻印刷术的发明 88
六、中外图书的交流 91
七、类书编纂的勃兴 93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图书事业 95
一、官府藏书 95
二、书目的编制与私家藏书 99
三、官私刻书的出现与印施佛经 101
四、册装形式的流行 108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图书事业(960—1368年) 111
第一节 北宋的图书事业 111
一、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111
二、图书的整理 116
三、书目编制 119
四、雕板印刷的普及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22
五、图书形态与流通 125
六、图书的编纂 127
第二节 南宋的图书事业 129
一、典藏制度的重建和恢复 129
二、图书整理工作 133
三、目录的编制与目录学研究 136
四、官私刻书的繁荣 140
五、类书和丛书的编纂 144
第三节 辽、夏、金的图书事业 146
一、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146
二、辽、夏、金的写本与刻本 148
三、图书的形态与流通 152
第四节 元朝的图书事业 155
一、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155
二、图书的整理与编目 158
三、雕板与活字印刷 160
四、图书的翻译与流通 163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图书事业(1368—1840年) 165
第一节 明朝的图书事业 165
一、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165
二、图书目录的编制 172
三、图书的刊印 176
四、西学翻译与图书流通 186
五、类书和丛书的编纂 190
第二节 清朝前期的图书事业 195
一、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195
二、图书整理的巨大成就 203
三、古典目录学的鼎盛 208
四、图书的刊印与流通 217
五、图书编纂工作 225
第六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图书事业(1840—1860年) 23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世界和中国的图书事业 237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图书事业 237
二、中国的图书事业 242
第二节 现代印刷术的传人 243
一、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 243
二、传教士在华创办的出版机构和现代印刷术的传入 245
第三节 传统书籍的刊刻及近代报刊的出现 249
一、传统书籍的刊刻 249
二、近代报刊的出现 251
第四节 初期的译书活动 253
一、传教士的译书 253
二、林则徐组织的译书活动 253
第五节 私人藏书和教会图书馆 255
一、私人藏书 255
二、教会办的藏书楼和图书馆 258
第六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图书事业的破坏 260
一、英军抢掠天一阁 260
二、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261
第七章 太平天国的图书事业(1853—1864年) 26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图书的发现和搜集 263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图书事业 265
一、太平天国图书机构 266
二、太平天国印书制度 268
三、太平天国印书内容的一般特征及散布利用情况 272
第三节 太平天国地区公私藏书的损失 274
第八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图书事业(1860—1890年) 277
第一节 图书的搜集与典藏 278
一、官府藏书 279
二、书院藏书 280
三、私人藏书 282
第二节 图书目录的编纂与分类方法 295
一、图书目录的编纂 296
二、图书的分类方法 297
第三节 翻译西书活动 300
一、译书机构 300
二、译者及译著 304
三、译书的作用 309
第四节 现代印刷技术的新发展和书籍装帧的变化 313
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 313
二、书籍装帧的变化 317
第九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图书事业(1890—1900年) 319
第一节 图书的出版 319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著译的广泛问世 319
二、报刊类型的多样化 322
三、主要出版机构 325
第二节 图书的典藏 328
一、官府藏书楼 328
二、书院、学堂藏书楼 329
三、教会藏书楼 330
四、学会藏书楼 331
第三节 目录著作的编纂 333
一、改良派的目录学著作 333
二、国学举要目录 337
第十章 辛亥革命以前十年的图书事业(1901—1911年) 339
第一节 书籍制度的演变 339
一、书籍制度的变化 339
二、外国图书的翻印 341
三、革命书籍与新型教科书的出版 344
四、四大文献的发现 347
第二节 近代期刊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354
一、初期报刊兴起的原因 355
二、初期的各类报刊 357
三、初期报刊的特征 361
第三节 图书的社会功能与清政府对图书的摧残 364
一、图书对社会的作用 364
二、清政府对书刊的摧残 366
第四节 近代图书事业的兴起 368
一、革命派的读书活动 369
二、《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的颁布 369
三、近代公共图书馆的产生 371
四、近代图书馆学研究的萌芽 373
五、杜威十进分类法及其影响 374
第十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图书事业(1912—1926年) 377
第一节 出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77
一、主要出版机构 378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出版工作 382
三、出版物品种与内容多样化 384
四、外资的出版印刷机构 385
五、出版印刷技术的改进 385
六、大力推广新式书籍制度 387
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版事业的特点 390
八、关于版权纠纷 393
第二节 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394
一、有关图书馆事业法令、法规的制定 395
二、各种类型的图书馆 396
三、“新图书馆运动”及其历史作用 401
四、图书馆学研究与教育 402
第三节 传统私藏事业的终结 406
一、主要藏书家与藏书楼 406
二、对私人藏书的评价 411
第四节 丛书编纂与刊印 413
一、私人丛书的编纂 413
二、《四部丛刊》及其价值 415
三、“整理国故”运动 417
第五节 北洋军阀对图书事业的摧残 418
一、有碍图书事业发展的法规 418
二、查禁进步书刊 419
第十二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图书事业(1927—1936年) 421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图书事业 421
一、图书出版概况 421
二、各类型图书馆 424
三、进步图书馆的活动 430
四、有关图书馆的法令 432
五、图书馆学研究与教育 433
第二节 苏区的图书事业 440
一、图书出版概况 440
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42
第十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图书事业(1937—1945年) 446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图书事业 446
一、图书出版概况 446
二、各类型图书馆 451
三、有关图书馆的法令 455
四、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 456
五、图书馆协会及国际关系 458
第二节 沦陷区的图书事业 459
一、图书出版概况 459
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图书事业的破坏与掠夺 464
三、伪满图书馆的建立与伪满图书馆协会及其刊物 465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图书事业 468
一、图书出版概况 468
二、各类型图书馆 471
三、图书馆协会的诞生 475
第十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图书事业(1946—1949年) 477
第一节 图书出版概况 477
第二节 各类型图书馆的抢救与保护活动 480
一、国家和公共图书馆 481
二、大学图书馆 483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撤退时对图书的掠夺 486
第四节 解放区的图书与图书馆事业 489
后记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