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 3
第一章 总论 5
一 什么叫做“经” 5
二 “经名”的来源 6
三 “经目”的递增 7
四 经书的“体制” 8
五 经书为后世一切学术的所宗 10
第二章 《周易》 12
一 什么叫做“易”……“周易” 12
二 《易经》内容的“形成” 14
三 《周易》上下经文体的大概 17
四 《周易》为千古文章之祖 19
第三章 《尚书》 23
一 什么叫做“尚书”……“古今文尚书” 23
二 《尚书》的“体制”……“十例”……“六体” 24
三 《尚书》文章的“概状”与其“特点” 28
四 《尚书》文章的“体式”为后世文家所取法 30
第四章 《毛诗》 32
一 什么叫做“诗”……“诗经”……“毛诗” 32
二 《诗》的“六义”和“四始” 34
三 《诗经》的“体式”与其“大义” 36
四 《毛诗》的“篇什”与其“概要” 39
第五章 《礼经》三书——《周礼》……《仪礼》……《礼记》 42
甲 《周礼》 42
一 《周礼》的“名称” 42
二 《周礼》的“制作” 43
三 《周礼》体例的“概要”与其“文章” 44
乙 《仪礼》 45
一 《仪礼》的“名称” 45
二 《仪礼》的“篇第” 46
三 《仪礼》的“文章” 48
丙 《仪记》 49
一 《礼记》的“制作” 49
二 《礼记》的“内容” 50
三 《礼记》的“文章” 51
第六章 《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53
甲 《春秋经》 53
一 《春秋》的“意义” 53
二 《春秋》的“体例” 54
乙 《左氏传》 56
一 《左氏传》的“概要” 56
二 《左氏传》的“文章” 57
丙 《公羊传》……《谷梁传》 58
一 《公羊传》……《谷梁传》的“概要” 58
二 《公羊传》……《谷梁传》的“文章” 59
丁 《春秋》三传的“总评” 59
第七章 《论语》……《孟子》 61
甲 《论语》 61
一 《论语》的“概要” 61
二 《论语》的“篇次”与其“文章” 63
乙 《孟子》 66
一 《孟子》的“概要” 66
二 《孟子》的“篇次”与其“文章” 69
第八章 《孝经》……《大学》……《中庸》 72
甲 《孝经》 72
一 《孝经》的“概要” 72
二 《孝经》的“章次” 75
乙 《大学》 77
一 《大学》的“概要” 77
二 《大学》的“章次” 78
丙 《中庸》 80
一 《中庸》的“概要” 80
二 《中庸》的“章次” 81
第九章 《尔雅》 86
一 《尔雅》的“概要” 86
二 《尔雅》的“篇次” 88
例言 99
第一章 总论 101
一 “史学”的来源 101
二 “史目”的递增 103
三 “史部”的种类 107
四 各史“例目”的异同 111
第二章 《史记》 119
一 《史记》的“体制” 119
二 《史记》的“文章” 121
三 《史记》的“批评” 123
四 《史记》的“考证” 124
第三章 《前汉书》 126
一 《前汉书》的“体制” 126
二 《前汉书》的“缺失” 127
三 《前汉书》的“优点” 128
四 《史》《汉》的“比较” 130
第四章 《后汉书》 132
一 《后汉书》的“体制” 132
二 《后汉书》的“文章” 133
三 《后汉书》的“批评” 135
第五章 《三国志》 137
一 《三国志》的“体制” 137
二 《三国志》的“缺失” 138
三 《三国志》的“优点” 140
第六章 《晋书》 143
一 《晋书》的“体制” 143
二 《晋书》的“批评” 144
第七章 《宋书》 146
一 《宋书》的“体制” 146
二 《宋书》的“批评” 148
第八章 《南齐书》 150
一 《南齐书》的“体制” 150
二 《南齐书》的“批评” 151
第九章 《梁书》……《陈书》 153
一 《梁书》和《陈书》的“体制” 153
二 《梁书》和《陈书》的“批评” 155
第十章 《魏书》 157
一 《魏书》的“体制” 158
二 《魏书》的“批评” 158
第十一章 《北齐书》 161
一 《北齐书》的“体制” 161
二 《北齐书》的“批评” 162
第十二章 《周书》 164
一 《周书》的“体制” 164
二 《周书》的“批评” 165
第十三章 《隋书》 167
一 《隋书的》“体制” 167
二 《隋书》的“优点” 168
三 《隋书》的“缺失” 169
第十四章 《南史》……《北史》 171
一 《南史》和《北史》的“体制” 171
二 《南史》和《北史》的“批评” 174
第十五章 《旧唐书》……《新唐书》 175
一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体制” 175
二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比较” 177
第十六章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180
一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的“体制” 180
二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的“比较” 182
第十七章 《宋史》 184
一 《宋史》的“体制” 184
二 《宋史》的“批评” 186
第十八章 《辽史》……《金史》 187
一 《辽史》的“体制”和“批评” 187
二 《金史》的“体制”和“批评” 189
第十九章 《元史》 192
一 《元史》的“体制” 192
二 《元史》的“批评” 194
第二十章 《明史》 196
一 《明史》的“体制” 196
二 《明史》的“批评” 198
例言 201
第一章 总论 203
一 “子”字的意义 203
二 子书的“种类” 206
三 诸子的“来源” 209
四 子学的“流别” 214
五 子学发达的原因 219
六 读子的方法 221
第二章 道家类 229
甲 《老子》 230
一 《老子》概略 230
二 老聃的学说 231
三 《老子》的研究法 235
附 《关尹子》 236
附 《文子》 237
乙 《庄子》 238
一 《庄子》概略 238
二 庄周的学说 239
三 研究《庄子》的参考书 244
丙 《列子》 245
一 《列子》概略 245
二 列御寇的学说 246
三 研究《列子》的参考书 250
第三章 法家类 251
甲 《管子》 252
一 《管子》概略 252
二 《管子》的批评和考证 253
三 研究《管子》的参考书 255
乙 《商子》 256
一 《商子》概略 256
二 《商子》的批评和考证 257
三 研究《商子》的参考书 258
附 《尸子》 259
丙 《韩非子》 260
一 《韩非子》概略 260
二 韩非的“法理学” 260
三 研究《韩非子》的参考书 263
丁 《尹文子》 263
一 《尹文子》概略 263
二 尹文的法学理 264
戊 《慎子》 265
一 《慎子》概略 265
二 慎到的法学 266
第四章 名家类 268
甲 《邓析子》 269
一 《邓析子》概略 269
二 邓析的名学 269
乙 《公孙龙子》 270
一 《公孙龙子》概略 270
二 公孙龙的名学 271
第五章 墨家类 274
甲 《墨子》 275
一 《墨子》概略 275
二 墨翟的学说 277
三 研究《墨子》的参考书 282
第六章 儒家类 283
甲 《荀子》 284
一 《荀子》概略 284
二 荀卿的学说 285
三 《荀子》的研究法 289
乙 《晏子春秋》 290
一 《晏子春秋》概略 290
二 晏婴的学术 291
三 《晏子春秋》的研究法 292
第七章 杂家类 294
甲 《鬼谷子》 295
一 《鬼谷子》概略 295
二 《鬼谷子》的批评 295
乙 《鹖冠子》 296
一 《鹖冠子》概略 296
二 《鹖冠子》的批评 297
丙 《吕氏春秋》 298
一 《吕氏春秋》概略 298
二 《吕氏春秋》的价值 299
三 《吕氏春秋》的研究 300
丁 《淮南子》 301
一 《淮南子》概略 301
二 《淮南子》的价值 303
三 《淮南子》的研究 304
第八章 兵家类 305
甲 《孙子》 306
一 《孙子》概略 306
二 《孙子》的批评 307
乙 《吴子》 308
一 《吴子》概略 308
二 《吴子》的批评 309
例言 313
第一章 总论 315
一 “集”字的意义 315
二 “文集”的来源 316
三 “集部”的分类 318
四 “集部”的评议 320
第二章 楚辞类 323
一 《楚辞》 324
二 《楚辞》的注家 330
子 王逸《楚辞章句》 330
丑 洪兴祖《楚辞补注》 331
寅 朱熹《楚辞集注》 332
卯 吴仁杰《离骚草木疏》 333
第三章 别集类上——汉魏六朝的别集 334
一 《扬子云集》 337
二 《蔡中郎集》 338
三 《孔北海集》 339
四 《曹子建集》 340
五 《陆士龙集》 341
六 《陶渊明集》 342
七 《鲍参军集》 343
八 《谢宣城集》 344
九 《江文通集》 345
十 《庾开府集》 346
十一 《徐孝穆集》 347
第四章 别集类中——唐宋两朝的别集 349
一 《王子安集》 351
二 《杨盈川集》 352
三 《卢昇之集》 353
四 《骆丞集》 354
五 《张燕公集》 356
六 《李太白集》 357
七 《杜工部集》 358
八 《元次山集》 360
九 《独孤毗陵集》 361
十 《韩昌黎集》 362
十一 《柳柳州集》 363
十二 《皇甫持正集》 365
十三 《李文公集》 366
十四 《白氏长庆集》 367
十五 《杜樊川集》 368
十六 《穆参军集》 369
十七 《欧阳文忠集》 371
十八 《元丰类稿》 372
十九 《临川集》 373
二十 《嘉祐集》 375
二十一 《东坡全集》 376
二十二 《栾城集》 377
二十三 《朱晦庵集》 378
二十四 《黄山谷集》 379
二十五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380
第五章 别集类下——元明清三朝的别集 383
一 《牧菴文集》 385
二 《道园学古录》 386
三 《文安集》 387
四 《宋学士全集》 388
五 《诚意伯文集》 389
六 《逊志斋集》 390
七 《空同集》 391
八 《震川文集》 392
九 《弇州山人四部稿》 393
十 《望溪集》 394
第六章 总集类 396
一 《昭明文选》 397
二 《玉台新咏》 398
三 《文苑英华》 399
四 《唐文粹》 400
五 《宋文鉴》 400
六 《文章正宗》 401
七 《元文类》 402
八 《明文衡》 403
九 《唐宋八大家文钞》 403
十 《四六法海》 404
十一 《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 405
十二 《古文雅正》 406
第七章 诗文评类 408
一 《文心雕龙》 409
二 《诗品》 410
三 《文章缘起》 411
四 《本事诗》 412
五 《六一诗话》 412
六 《中山诗话》 413